為什麼《悲傷逆流成河》沒有被標明為“首個揭露校園霸凌的電影”而《少年的你》卻獲得了很高的讚賞?

歲月殘花


為什麼《悲傷逆流成河》沒有被標明為“首個揭露校園凌霸的電影”而《少年的你》卻獲得了很高的讚賞?

沒有看《悲傷逆流成河》,但看了《少年的你》,並且哭了一場。

01.

看了很多網評,總體感覺《悲傷逆流成河》是一部青春愛情片,它的主題是幾個少年男女的三角愛情故事。

既然是三角,就少不了爭奪。

“校園凌霸”,在片中更像是這場爭奪裡花費心機打垮對手的一個工具,雖然表現,也讓人驚心,但顯然它深挖的不是“校園凌霸”這個點,因此沒被標明”首個揭露校園凌霸的電影”,進而引發社會思索,也就不奇怪了。

而《少年的你》就不一樣了,它亮出的旗幟就是“校園凌霸”,主演演得也的確值得高贊,並向社會發問:面對“校園凌霸”,我們應該如何正確應對?

這個影響就不是一個青春片可以比擬的了。可以說,

某種意義上,《少年的你》更具有導向和教育的作用。

最起碼,我看這部電影,就是抱著這個目的,拉著十歲的娃去的,想讓他看一看:我們這個世界,即使在他現在單純的學生生涯裡,也並不總是一切美好,也有生存的艱難存在。

從這一點上來說,柴叔就不會建議帶著娃去看《悲傷》的。

02

但是,《少年的你》,卻看哭了。一個點是影片中,一個點是影片外。

影片中,看到小北為陳念頂罪,設計自己入獄,兩個人在“犯罪現場”分別的那場戲,我終於繃不住淚下如雨:萬千情緒,希望與絕望交織,盡在兩個人黏連的眼神。

人間有惡。一個不靠譜的母親,一群不善良的同學,讓這個女孩艱難地行走在生命的冬天。

實話,如果沒有小北,柴叔不知道陳念能不能熬的過去。

一個好學生,母親靠不上;一個小混混,被父母丟棄,互相扶持著,只想走出去,哪怕走出去一個也好,怎麼就這麼難呢?

這是不是也是很多同樣陷在“校園凌霸”困境裡孩子,最真實的心聲?此時的他們,是不是也很希望身邊能有一個小北來保護?

03

柴叔不知道其他人,但柴叔知道另一個答案:這部影片讓我想起了另一句話——為母則剛。

誰能保護被“校園凌霸”傷害的孩子?影片裡是小北,鄭警官,影片外其實更多的還是來自父母。

所謂凌霸現象的出現,其實更多的源自父母的缺位。

這是影片給我們展示的一個沉痛地主題。也讓人想起了自己的母親,在遇到這個難題時,展現了一種怎樣的瘋狂。

弟弟小時遇上了一場裹挾,被迫打了一個同學,要背處分。這一次母親為了孩子“鬧上”了學校,有錯我們認,要賠我們賠,可是被強迫這個事怎麼說,不聽話就捱打,這個事誰給個說法?

經過艱苦交涉,最終學校免了弟弟的責。

所以,《少年的你》帶給我們的,不止是一場校園陰暗面的展示,更是對社會、學校、家庭一場全方位的拷問:

面對“校園凌霸”,我們不應再沉默,面對““校園羔羊””,我們需要聯手保護,看不到他們的掙扎,聽不到他們的呼喊,父母們,親人們,師長們,你們可合格?


柴叔帶你看電影


巧了!這兩個電影我都在電影院看過。

首先,總的感受是《悲傷逆流成河》是披著校園暴力的外衣在講一個三角戀故事(只有最後一場易遙跳海的戲讓我回過神來,可整部電影就只有這一段比較出彩)

《悲傷逆流成河》和《少年的你》一樣,是基於原著改編成的電影。

《悲傷逆流成河》的原著其實一部狗血的青春愛情故事,對於校園霸凌的描述少之又少,更多的著眼反而是易遙的家庭以及易遙個人的遭遇,這個遭遇不只是校園霸凌,還有懷孕打胎大出血被誣陷等等。而基於這樣一部小說改編的電影,加上導演是郭敬明,即使把視線放到了校園霸凌,也註定不會討論得十分深刻。

而《少年的你》,除了主線,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被編劇改得脫離原著,重點放在圍繞陳念而發生的校園暴力的故事,陳唸的痛苦,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校園霸凌,而且陳念和易遙不一樣,她在學校基本上是沒有依靠的,她只有小北這樣的小混混可以依賴,他們之間的感情和易遙顧森西齊銘真的不一樣,他們是依偎著對方生存,而不是什麼狗血的愛情。

總之,《悲傷逆流成河》其實就是一部青春愛情片,打著中國首部探討校園暴力青春電影的旗號,實際上跑題了。《少年的你》就一直緊扣著校園霸凌這個主題,周冬雨和易烊千璽出色的演技,把兩個身份迥異的少年串聯起來,一些比較雷人的臺詞像“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從他們口中講出來竟然一點都不違和。《少年的你》無論從影片探討角度,拍攝,演員表演,電影完成度,都能看出來是很用心的一部電影。

有網友說,如果《少年的你》比《悲傷逆流成河》先上映,估計郭敬明也不敢說《悲傷逆流成河》是探討校園暴力的電影了。


冀安篩網星球


其實,看完電影《少年的你》之後,我就有這個疑問了。

誠然,《少年的你》劇本故事更好,演員演技更高,作品立意更深,後續影響更強;但不可否認的是,《悲傷逆流成河》的確也是一部揭露校園霸凌的電影。

或許在影片裡面,沒有《少年的你》那麼多直面血腥暴力、陰鬱黑暗的鏡頭,但《悲傷逆流成河》著眼於女生之間的心機手段、暗流洶湧。


這種來自於女孩子的看似不起眼的言語欺凌、流言蜚語、排擠孤立,在大人看來或許只是小打小鬧,實則比拳頭落在身上,比暴力所帶來的的傷害和痛苦要深入得多,也久遠得多。

電影結尾,易遙指著岸上的眾人聲聲控訴,最後縱身一躍跳入河中。


有人說這個情節過於狗血,也過於誇大。但事實上,我們留意過國內的新聞就會發現,有多少孩子在遭遇校園欺凌之後心灰意冷,完全失去生的希望,選擇自殺以離開這個毫無希望的世界?


還有多少孩子患上嚴重的抑鬱症,留下伴隨終生的陰影和一輩子都無法磨滅的傷痕?

甚至還有一些孩子,直接被校園欺凌折磨致死。


這樣的結局,確實沒有《少年的你》來得更陽光、更積極、更向上,但你完全不能否認它存在的必然性。

相對於電影來說,其實原著小說裡面的校園欺凌情節更復雜、更廣泛。施暴者,同時是另一個場景下的受害者;而受害者,也會成為施暴的助推者。

小說更殘忍、更陰鬱、更絕望。

還記得高中第一次讀完原著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陷入裡面走不出來。為小說主人公的遭遇感到悲哀,為欺凌的行為感到憤怒,為人物的結局感到痛苦。

因為自己上學時沒有經歷過這麼嚴重的校園欺凌,我甚至一度懷疑小說情節的真實性。但後來看過一例例比這要嚴重得多的校園欺凌案例,我才發現小說中那些讓我感到絕望的情節其實都是真實存在的。

也是通過這本書,我第一次認識到校園欺凌的存在和可怕。電影上映之後,也是懷著迫不及待的心情去看了。

我也相信,一定有人是通過這部電影認識到校園欺凌的嚴重性的。

所以拋開其他一切的因素,單單從內容上看,我認為《悲傷逆流成河》完全擔當得起“國內首部揭露校園欺凌”的電影。


路遙非遠


首先,從演員陣容來看,周冬雨和易烊千璽都是很有流量和演技的青年演員,在電影中的表現也確實更好。

第二,曾國祥是專業導演,而《悲傷逆流成河》的導演其實是作家,他們的領域不同。《少年的你》之前的撤檔讓不知道的人知道了,讓知道的人更加好奇期待了。基於以上三個原因,《少年的你》有望將國內校園欺凌電影推向更高的水平。

第三,結局不同,一個是忍受不了,死了,選擇了離開這個世界,這樣或許會讓一部分人共鳴,但不會讓所有人共鳴。

《少年的你》是真正的若是群體在承受霸凌的同時想盡一切辦法,熬過去,堅持過去。走下去,這段路是心酸、辛酸的,憋悶的氣氛,想哭又不知道該怎麼哭,為什麼哭可能才是承受霸凌的人的心聲。《少年得你》牽涉的東西比《悲傷逆流成河》多太多,個人層面有施暴者心理、受害者創傷、旁觀者舉措、法律層面的定罪有困難性、報復和防衛的定罪標準;社會層面 原生家庭、學校教育、社會階層都有觸及,而這些,對《悲傷逆流成河》來說太淺了。

綜上,明星號召力是一部分,但電影深度完全兩碼事。《悲傷逆流成河》的立意有些賣慘,完全的宣洩而沒有建設性提議,正如少年的你一個劇情:陳念問女警:如果這個社會是這樣的,你敢讓自己的孩子出生嗎?《少年的你》從名義上就發現,它不是給少年看的賣慘片,是給成人看的回憶反思。【少年】的【你】說明你已經長大成人了。而你應該怎樣面對此時的少年。犯罪年輕化的根源不在青少年,而在成人。被迫長大,小大人才是核心問題!

所以,看電影、拍電影都很注重內涵,要看得懂內涵,才能明白導演想表達什麼,理解了,才會感同身受。


影音經典1987


《悲傷逆流成河》豆瓣評分5.9

《少年的你》豆瓣評分8.4

一項綜合的評定,也是對一部電影的充分肯定!

明星號召力是一部分但電影深度完全兩碼事。

悲傷的立意純粹賣慘,完全的宣洩而沒有建設性提議,正如少年的你一個劇情:陳念問女警:如果這個社會是這樣的,你敢讓自己的孩子出生嗎?

少年的你從名義上就發現,它不是給少年看的賣慘片,是給成人看的回憶反思。

【少年】的【你】說明你已經長大成人了。而你應該怎樣面對此時的少年。

犯罪年輕化的根源不在青少年,而在成人。被迫長大,小大人才是核心問題!

其實,並不否定《悲傷逆流成河》的觀賞性,如果僅僅從青春劇的角度來說,這部電影成功的,但是,我們需要的是有深度,有教育意義的作品,《悲傷逆流成河》結尾確實很悲傷,也賺足了觀眾的眼淚,這只是悲傷不等於作品的深度,而《少年的你》雖然不太悲傷,卻處處感人,讓人情不自禁的悲傷,這才是有深度作品所需要的,而我們需要的就是這種有深度教育意義的電影作品,而不是用廉價的筆觸博取觀眾的關注!


良優電影


答:《悲傷逆流成河》是講得校園凌霸,內容也不錯,但是和《少年的你》相比,為什麼沒有被稱為首發校園凌霸,為什麼讚譽也不高,在我看來有以下幾點原因。

1、《悲傷逆流成河》在讀者的印象中,內容片偏向青春和戀愛,大家關注度不高。

郭敬明的《悲傷逆流成河》,原本是他最開始寫的小說,內容其實多偏向少年的感情。而且當時看的讀者基本都是初高中生,大家春心萌動,關注更多的也是易遙和齊銘校園戀情。

在這種情況下,大家普遍的認知就是,這是一本關於初戀、青春、墮胎的故事,這種題材影視方面近年來卻是有點爛大街,感興趣的人並不是很多。

另外這本書是2007年正式出版發行的,很多過去看這本小說的人,早已經成為了成熟的大人,以現在的成熟和經驗,再去回憶這本小說,並沒有當初的那種熱忱和喜愛。

加上郭敬明之前《小時代》的浮誇,很多人就會覺得,電影版《悲傷逆流成河》肯定內容也一般,沒有多少現實意義,所以大家不會去看。

而《少年的你》,很明顯小說並沒有電影出名,大家是因為宣傳才知道了這部作品,而且他的宣傳定位就是校園凌霸,大家對這個題材就非常有興趣基礎。

2、《悲傷逆流成河》深度不夠,沒有挖掘到了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悲傷逆流成河》中,易遙被同學誤解染病,雖然和家庭環境有關,但那只是為了引出易遙生病的原因,並沒有太多筆墨闡述媽媽對易遙的影響。

另外,齊銘、唐小米、顧森湘和顧森西,他們幾個人的家庭環境都很正常,並沒有涉及到父母對孩子關心不到位,或者教育方式有問題,進而造成欺凌事件的發生。

但是《少年的你》中,參與凌霸的主要人物,家庭環境都有點問題。

陳念母親是個老賴,為了掙錢不管高三的女兒。小北母親作為單親媽媽,為了自己的幸福拋棄了小北。魏萊的媽媽,偏執的認為自己女兒優秀到無可挑剔,高人一等。

這種家庭環境,造成了陳唸的忍讓,小北的孤獨,魏萊的變態,他們非健康性的心理,也為後面欺凌或者被欺凌埋下了伏筆。

《少年的你》中,當悲劇造成,很多同齡人會矯正自己對待同學的態度,而家長看到之後,也會反思對子女的教育問題。

而《悲傷逆流成河》只是著重校園欺凌本身,只是過多闡述同學的冷漠,沒有分析與欺凌先關的人物成長背景,教育意義沒有那麼深刻。

3、《少年的你》演員的知名度大,宣傳力度也廣。

酒香也怕巷子深。在這個喧囂的時代,一部作品的成敗,離不開演員的名氣和宣傳的力度。《少年的你》和《悲傷逆流成河》相比,名氣很明顯更受一籌。

《少年的你》由周冬雨和易烊千璽主演,兩人名氣都挺大。周冬雨本身演技就在線,影視方便口碑都不錯,所以大家認可她。

易烊千璽呢,本身就因為TFBOYS組合大火,粉絲基礎龐大。加上之前《長安十二時辰》獲得了一小部分認可,更多人都願意去看他。

演員流量奠定了群眾基礎,再加上之前《少年的你》一波三折的上映經歷,宣傳方面做得也很到位,所以一經播出,一個好的風向立刻就開始蔓延,大火勢在必得。

而《悲傷逆流成河》中,主演易遙、齊銘、唐小米和顧森湘和顧森西,全部都是新人,沒有什麼大流量。加上宣傳的不到位,雖然催淚,但關注的人並不是很多。

綜上,就是我覺得《悲傷逆流成河》沒有被標明為“首個揭露校園凌霸的電影”,而《少年的你》卻獲得了高讚賞的原因。


浮光書影


這個問題,用李誠儒對郭敬明的回懟來回答最合適:不要用廉價的筆觸去博取廣泛的共鳴。

  1. 做“最好”還是做“第一個”。
    郭敬明做過不少“第一”,比如《爵跡》被稱為中國第一部真人CG電影,至於效果如何,你懂的。
    這幾年不少標榜“第一部”的電影都成了爛片的標緻,甚至還有標榜第一部有“真鬼”的恐怖片,噱頭用的越多筆觸越廉價。
    那麼做第一部還有什麼用處嗎?有的。比如在綜藝節目上被人批評這部電影拍得不好的時候,可以回懟:你有什麼資格怎麼說,你知不知道這是中國影史上第一部~~這和“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嗎”有異曲同工之妙。

  2. 第一有時候並不意味著開創性,如果作品不行的話,就更不值得被標榜。標明為“首個揭露校園霸陵的電影”這種行為本身就是XXX的,在這一行你是什麼不由你標榜什麼說了算,《熔爐》也沒有標榜過自己是第一部揭露性輕女童的電影,但是觀眾對他的認同感和作品的影響力足以改變一個國家的政策。

  3. 最後表達一下個人對曾國祥的欣賞,就像3年前的《七月與安生》沒有標榜過電影翻拍自中國女文青作家的作品一樣,光從情節和表演就足以讓觀眾在影院看完整部電影,而不是抱著標籤和情懷去一探究竟。


    有時候廉價的對立面不是高級,而是作為一件作品是否合格。如果說《少年的你》有什麼值得讚賞,我覺得是先把故事說好了、表演做到位了、合格商品交付了,再讓觀眾檢驗自己要表達的東西。

  4. 標榜是把評價前置,內容後置。檢驗是內容前置,評價後置。這大概是《少年的你》和《悲傷逆流成河》最大的區別吧。


郵差騎士


這個問題比較有意思,剛好這兩部電影我都看過,我認為《悲傷逆流成河》比《少年的你》成績遜色,主要原因是《少年的你》在主演方面選用了周冬雨和易烊千璽等知名大流量明星。其次,《少年的你》在故事氛圍上比《悲傷逆流成河》更積極,更容易傳遞給影迷朋友積極的正能量。

<strong>下面,我就帶大家一起去看看這兩部電影,探索它們能獲得成功的原因。

改編自郭敬明青春校園小說的《悲傷逆流成河》是揭露校園霸凌的現象的電影,該電影上映後取得了3.53億票房的不錯成績,但同樣題材的電影《少年的你》截止寫稿前已經取得了8.84億票房,兩者相比之下,《悲傷逆流成河》確實要比《少年的你》遜色得多。

那麼,同樣題材的兩部電影,為什麼《少年的你》能夠後來居上,在票房和口碑方面雙雙超越“前輩”《悲傷逆流成河》呢?

首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兩部電影的選角問題。

我們來看看兩部劇的選角。

《少年的你》在選角方面由金馬影后周冬雨為影片保駕護航,超級流量明星易烊千璽擔當主演,憑藉兩位當紅明星的粉絲號召力可想而知,取得好票房也在意料之中。

再看看《悲傷逆流成河》的選角,朱丹妮,趙英博,任敏,辛雲來,章若楠,這些主演誰認識?誰聽說過她們?除了趙英博參加過選秀節目《快樂男聲》外,其他演員全都是新兵蛋子,女主角的扮演者任敏以及章若楠更是完完全全的新人,《悲傷逆流成河》是她們的出道之作。

一部由身經百戰的金馬影后保駕護航,超級流量明星傾情演繹的作品,而另一部是完完全全的新人陣容出演。單從這一點上來看,一幫純新人出演的《悲傷逆流成河》能取得3.53億的票房成績,可以說已經是影視圈不敢想象的奇蹟,影片已經非常非常成功了。

其次,如何理性看待《悲傷逆流成河》的低分和《少年的你》的超高讚賞。

先擺結果:《悲傷逆流成河》豆瓣評分:5.9分,《少年的你》豆瓣評分:8.4分。

同樣是揭露校園霸凌題材的電影,為何兩部電影的評分會相差這麼大呢?

第一,郭敬明的負面影響。

郭敬明一直是個爭議性很大的人物,在網絡上名聲可以用“臭名昭著”來形容,其實仔細想想他也沒做過什麼傷天害理的事兒,但這並不妨礙網友們討厭他,連同和他有關的作品也被一同抵制了,不可否認,很多人因為郭敬明而給《悲傷逆流成河》刷了低分。

第二,演員的演技不成熟。

前面我也說了,《悲傷逆流成河》就是一幫新人演員出演的電影,連導演落落都是第一次導戲,我對她們的付出和取得輝煌成績是持肯定態度的。但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認她們的演技還不夠成熟,在很多地方都存在著瑕疵,有待提高。而《少年的你》就不同了,周冬雨實力演技撐場,百花獎,金像獎,金馬獎提名導演曾國祥執導,易烊千璽超級流量明星託底,這是《悲傷逆流成河》完全不可比擬的。

第三,影片的氛圍和結局走向不同。

《少年的你》雖然也是揭露校園暴凌問題,但結局小北依然守護在她的身後。導演曾國祥在採訪時談及道:“大家都覺得有些壓抑,想讓大家帶著一個沒那麼沉重的心情離開電影院,我們想表達的是雖然陳念她經歷過那麼多不好的事情,她還是有那顆愛心,她想要保護下一代的少年。”這是一個積極的,在遭遇暴力後依然相信善良,相信善良本身的故事。

而《悲傷逆流成河》則完全是歇斯底里的悲傷,最後路遙聲嘶力竭的控訴,被逼絕望跳水等等,它在向觀眾傳遞的是濃到化不開的悲情,通過悲劇的來揭露校園霸凌的危害和影響。

一部是遭遇偏見和霸凌依然相信善良的積極樂觀,一部是用巨大的悲劇來控訴霸凌的危害和影響,其實很明顯的結果是,絕大數的人都願意為積極樂觀點贊,面對悲劇結尾讓自己哭了一鼻子的《悲傷逆流成河》,觀眾的正常反應就是狠狠踩一腳,這是《悲傷逆流成河》低分的原因之一。

最後,好電影不是某個人的努力演出,而是一群人的全力推薦。

《少年的你》上映後,娛樂圈許多知名明星都為她發聲力挺,馬思純為周冬雨賣力宣傳,韓紅為易烊千璽包場慶祝,張譯甚至高評這是今年看到最棒的電影。一群明星的鼎力推薦,這些影響力可比在某個電視上打個廣告強大太多了。

再看看《悲傷逆流成河》呢?除了郭敬明在媒體平臺上推薦外,似乎並沒有什麼大腕級別的明星為它站臺推薦,它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少年的你》能取得這麼好的成績是有它天然的優勢在裡邊的,它有實力派和超流量的明星加盟主演,它本身具備獲得高讚的積極正能量,它取得如今的成功都在情理之中。但這不代表《悲傷逆流成河》就不好,對於一幫純新人演出的現實題材電影,她們能取得這樣的成績真的非常不容易,它本不應該獲得這麼低的評分。

您說呢?

我是@娛情微觀,用最獨特的視角為您解讀影視經典,關注我,帶您發現不一樣的精彩!

娛情微觀


“首個揭露校園霸凌的小說和電影”這句話是出至郭敬明被嚴重扎心之後的口胡。

如果把郭敬明比作將軍的話,那戰績幾乎是屢戰屢敗,因為他打的都是沒把握的戰。《悲傷逆流成河》在小說分類中屬於言情,而有關電影的這個段落,講述的確實是校園霸凌,但成色略顯不足。其中最為致命的就是不敢將肢體衝突搬上銀幕,用套路替代。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少年的你》,將所有的限制級畫面刪除,它會變成一個怎樣的故事。

我覺得大概是:陳念在校園裡被其他女生孤立謾罵,於是,她就在外面找了一個有過一面之緣的小混混做為靠山,並與他同居。接著孤男寡女化為了乾柴烈火,在陳念誤殺了魏萊之後,小北愛的瘋狂,為其頂罪,陳念愛的熱烈,甘願自首……

是的,缺少了暴力襯托,它就是這麼一個狗血的故事。所以,當《悲傷逆流成河》上映之後,郭敬明知道自己的電影缺少什麼,沒有以‘首個揭露校園霸凌的電影’這樣的標題為賣點。《少年的你》卻是冒著多次被撤檔的壓力保持了電影的完整性,這就是觀眾認同它的原因吧。

不過,人很難隨時保持冷靜,兔子還有急眼的時候。在《演員請就位》中,李成儒老師表示郭敬明指導的表演讓他如坐針氈、如芒在背,說到:“這就是暢銷書是吧?這種就是暢銷書,那我到問一句,這樣下去我們這一輩人起來後,他們受到什麼教育了!”

面對突如其來又如此誅心的提問,郭敬明也炸了,為了讓《悲傷逆流成河》更有重量,所以,提到了‘首個’,結果又被觀眾抓住了小尾巴......


有人說郭敬明是個追求完美的人,我覺得不是,他只是認真,執著。雖然最近才通過綜藝對他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我認為郭敬明沒有少說少錯的圓滑事故,願意被人看到自己的不足,挺好的。


筆上有魂


兩部電影無論是導演團隊還是劇情以及演員陣容等方面都相差甚遠,電影《少年的你》各方面的情況都要優於電影《悲傷逆流成河》。

導演曾國祥團隊創作才華遠高於郭敬明的團隊

電影《少年的你》的創作團隊本身是一個很有能力和才華的團隊,導演曾國祥,是香港著名影星曾志偉的兒子,著名主持人曾寶儀的弟弟,作為星二代的他完全憑藉自己的導演才華成功撕下貼在自己身上的“星二代”標籤。周冬雨獲得金馬獎影后的電影就是出自導演曾國祥和他的團隊之手,導演曾國祥也憑藉這部電影獲得了金馬獎和香港金像獎最佳導演以及中國導演協會最佳導演和中國電影金雞獎導演處女作獎的提名。




而曾國祥導演的《七月與安生》和《少年的你》這兩部電影的監製都是香港著名的電影人許月珍,在一次採訪中,周冬雨特別感謝導演曾國祥和監製許月珍對她的再造之恩。許月珍是香港著名的製作人、演員、編劇。早年曾和曾志偉和陳可辛成立了影視製作公司,但是當時效果不好,後來曾志偉退出,再後來陳可辛和許月珍找到了曾志偉的兒子曾國祥,這才有了電影《七月與安生》和今天的《少年的你》。


而電影《悲傷逆流成河》的劇組呢?導演落落是郭敬明最小說裡的暢銷書作家,並將自己的小說《剩者為王》改編導演拍成電影。豆瓣評分5.8分,從口碑上來看確實比郭敬明導演的均分四點多的《小時代》系列要好一些。所以在多次導演作品口碑撲街後,郭敬明只好請來落落掛名導演了。這樣的導演和編劇當然大概率是拍不出好電影的。


《少年的你》演員演技和流量並存


電影《悲傷逆流成河》的主要演員都是俊男靚女的新人演員,並且在觀眾當中的知名度惡意比較低,演技上來講也並不是特別成熟,所以距離成為一部及格甚至優秀的電影還存在不小的差距。


而電影《少年的你》則不一樣,既有被稱為90後演技派的影后周冬雨,又有流量和演技俱佳成名多年的易烊千璽。這樣的組合在電影市場上必然不會缺少票房。在電影《少年的你》當中導演採用了大量的近景鏡頭來表現劇情和演員的情緒,這樣的鏡頭對演員的演技要求極高,因為整個大銀幕及距離的呈現出演員的整個面部表情,則要求演員在表情和情緒上必須真實且能夠打動觀眾才可以。這對演員的演技要求極高。但同時這些鏡頭的運用加強了電影情緒感染,效果更佳。


劇本情節上電影《少年的你》更加真實豐富


雖然電影《悲傷逆流成河》號稱是中國首部反映校園霸凌的影視作品,但是劇情上來看,單薄而膚淺。電影裡的人物起到作用的只有班級同學、家長、甚至學校老師也著筆不多,更不要提司法機關等官方機構在理應出現的部門了。而且電影裡女主易遙被欺凌的原因也設定有些莫名其妙,僅僅因為易遙打斷了她的朗讀,看到過她被欺辱就懷恨欺凌易遙,全班甚至全校學生也開始疏遠易遙,這些顯然是一廂情願的為了衝突而衝突。而且電影裡對男女情情愛愛的描寫確實有些多餘和不切實際。




而與之不同的是,電影《少年的你》確實在認認真真的講述學校霸凌事件,裡面有老師、有學生、有警察、有學生家長,還有守護陳唸的小混混。而好學生陳念之所以被班裡面的小團體欺凌是因為她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