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拍電影:中國老闆如何拯救美國工廠,成為玻璃界的“華為”

奧巴馬拍電影:中國老闆如何拯救美國工廠,成為玻璃界的“華為”

奧巴馬拍電影:中國老闆如何拯救美國工廠,成為玻璃界的“華為”

當前任美國總統奧巴馬離開白宮的那一天,他一定想不到,兩年後他會再次以一種新的身份——電影製片人,被人們知曉。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這部電影拍攝的竟是一箇中國企業家的故事,或者說是一箇中國企業家讓美國工廠重生的故事

這個中國企業家,叫曹德旺

奧巴馬拍電影:中國老闆如何拯救美國工廠,成為玻璃界的“華為”

他9歲上學、14歲被迫輟學,白手起家創立中國第一、世界第二汽車玻璃供應商——福耀玻璃集團。

累計捐獻財富達80億元,被稱為中國首善的他,和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淵源?

讓我們從這部電影中來找尋答案。


奧巴馬拍電影:中國老闆如何拯救美國工廠,成為玻璃界的“華為”


01

這部紀錄片名叫《美國工廠》,講述的是一個中國企業家在美國投資重新開廠,給予一間瀕臨倒閉的工廠二次生命,中國人和美國人共同工作,克服各種文化差異和矛盾,最終和睦相處,因全球化而受益的故事


奧巴馬拍電影:中國老闆如何拯救美國工廠,成為玻璃界的“華為”

其實,在2019年初該電影就在聖丹斯國際電影節(全球首屈一指的獨立製片電影節)首映,並獲得了美國紀錄片單元最佳導演獎

Netflix為這部紀錄片配了28種語言。

有新聞記者甚至直接發問:

奧巴馬伕婦的首部電影,《美國工廠》是否會成為2019最具影響力的紀錄片?

奧巴馬拍電影:中國老闆如何拯救美國工廠,成為玻璃界的“華為”

故事發生在美國中西部鏽帶(原本工業發達後來衰落的區域)俄亥俄州代頓市。

這裡曾經是通用汽車的廠區,因汽車製造業而興旺發達。

但2008年金融危機改變了這一切,通用汽車申請破產保護,位於這裡的工廠倒閉,近3000人失業,這裡的經濟也因此衰落下來,甚至有很多人因此自殺。

奧巴馬拍電影:中國老闆如何拯救美國工廠,成為玻璃界的“華為”

直到福耀玻璃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

2014年年底,中國老闆曹德旺來到這裡接手舊工廠,開辦了福耀玻璃美國工廠。

工廠聘用了2000多名當地人,也從中國帶來了數位技術人員來培訓和管理當地工人。

奧巴馬拍電影:中國老闆如何拯救美國工廠,成為玻璃界的“華為”


福耀玻璃對當地的經濟貢獻非常可觀,除了本身提供了2400多個工作崗位,加上整個供應鏈,福耀美國實際為當地貢獻超過6000個工作崗位,同時也帶動了當地運輸、交通等事業的發展。

奧巴馬拍電影:中國老闆如何拯救美國工廠,成為玻璃界的“華為”


當記者採訪時,當地的一名工人說:

“他們工資合理、福利好,熱心資助當地公益事業,是一家好僱主,我覺得我可以在這裡幹到70歲。”

但是當人們欣喜於這座老工業城經濟狀況的好轉時,也面臨著一些衝突和摩擦。

奧巴馬拍電影:中國老闆如何拯救美國工廠,成為玻璃界的“華為”

福耀玻璃美國工廠的一條生產線

美國工人認為中國老闆要求嚴苛,工作繁忙,紀律嚴苛,不少工人因為受處分被開除;

而中國人嫌棄美國同事動作緩慢和懶……

從最初的欣喜到相處過程中的種種差異,

沒有種族歧視,背後顯示的是文化觀念的種種差異。

奧巴馬拍電影:中國老闆如何拯救美國工廠,成為玻璃界的“華為”


正像兩位導演接受《紐約客》採訪時說,兩國工人在態度和做法等許多方面的不同源於各自的不同文化。

美國和中國的經濟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中國經歷了快速發展,使數百萬人從貧困轉向中產階級。

“而我們的中產階級卻變得更糟,我們的文化,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正在走下坡路,在中國則恰恰相反。”

奧巴馬拍電影:中國老闆如何拯救美國工廠,成為玻璃界的“華為”

▲導演Steven Bognar和Julia Reichert

而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尊重。

其實中國的傳統哲學早就給出了答案:君子和而不同。

最後來自兩種不同文化背景的工人彌合差異,問題緩和,工廠從2018年就取得了不小的收益。

奧巴馬拍電影:中國老闆如何拯救美國工廠,成為玻璃界的“華為”

這個故事被作為新聞,曾經被新華社報道過。

法新社也稱,《美國工廠》聚焦的不只有美國“鐵鏽帶”地區經濟困境,還有中國企業家曹德旺帶來的希望。

希望,於曹德旺,或許就是他白手起家到創立自己的玻璃帝國的永不言棄。

02

福耀玻璃集團創始人曹德旺,是一位真正白手起家的中國企業家。

1946年出生於福建,9歲上學,因為家裡窮,5年後他被迫輟學。

凌晨3點,曹德旺從床上爬起來,用自行車馱著一筐水果,到80裡外的福清縣城,買了鎮上沒有的水果,再騎回高山鎮賣。一天,他可以賺兩塊錢。

那一年他14歲。

儘管母親看著年幼又營養不良的他還要苦苦勞作,但這兩塊錢,是一家人好幾天賴以生存的基礎。

在街頭賣過菸絲、販過水果、拉過板車、修過自行車,經年累月一日兩餐食不果腹,在歧視者的白眼下艱難謀生……

幼年生活的艱辛,讓曹德旺早早就嚐遍了人間冷暖。

奧巴馬拍電影:中國老闆如何拯救美國工廠,成為玻璃界的“華為”

當別的孩子還揹著書包在上學時,他卻揹著水果和攤販討價還價。

當別的孩子還在外面玩耍時,他卻要抓緊時間早早睡覺,因為第二天還有繁重的勞動。

母親的淚水、歧視者的目光,沒有讓曹德旺成長為一個怯懦自卑的孩子,反而讓他堅信一定要用辛勤的勞動改變自己的生活,也在他心裡埋下了日後做慈善的種子。

奧巴馬拍電影:中國老闆如何拯救美國工廠,成為玻璃界的“華為”

在30歲前,為了謀生,種白木耳,當過水庫工地炊事員、修理員、知青連農技員,倒賣果樹苗,他各種生意都做過。

直到1983年,曹德旺用多年積蓄承包了福清省高山鎮異形玻璃廠——一家年年虧損的鄉鎮小廠。

剛開始,這家玻璃廠專門生產水錶玻璃。

但是很快,曹德旺就發現,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進口汽車大量湧入中國,但國內眾多低等級公路讓汽車玻璃的損壞率居高不下。

而上世紀80年代初期,在國內的汽車維修市場,汽車玻璃基本依賴進口,從日本進口的汽車玻璃一塊就高達幾千元,成本僅僅一兩百元!

奧巴馬拍電影:中國老闆如何拯救美國工廠,成為玻璃界的“華為”

耿介倔強的曹德旺不服氣了,“中國難道只能依賴進口,被迫接受這種不公平嗎?”曹德旺義憤難平。

“中國人應該有一塊自己的汽車玻璃。”

1985年,曹德旺轉戰汽車維修玻璃。為了突破日本的技術壁壘,他勒緊褲腰帶,從芬蘭引進最先進的技術設備,全國各地網羅技術人才攻關。

經過無數次失敗和重來,終於研製出屬於中國自己的汽車專用玻璃。

成本200元,售價2000元,這在當時已經是不可思議的保利,但是售價依然比市場上的日本貨便宜了很多。

就這樣,曹德旺掘得了第一桶金。


奧巴馬拍電影:中國老闆如何拯救美國工廠,成為玻璃界的“華為”

生意越做越大,福耀玻璃逐漸成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二的汽車玻璃廠商,成為賓利、奔馳、寶馬等豪華品牌重要的全球配套供應商。

福耀玻璃的部分高新技術產品,甚至代表當今世界上最高的製造水平,擁有獨立的知識產權,可以說是玻璃界的華為手機。

03

財富越來越多,但曹德旺沒有忘記,那個曾經揹著水果往返數十公里的少年

捐建學校,設立助學基金,災區救援,從1983年首次捐贈以來,他已經累計捐出80多億元。

他說,擁有財富,也是揹負責任。捐了,卸下重擔,反而一身輕鬆。

作為白手起家的中國富豪,曹德旺在美國投資,拯救一家瀕臨倒閉的工廠,為這裡曾經依靠世界巨頭通用汽車吃飯的人們帶去希望。

他實現了曾經的諾言:

中國人不僅有了自己的汽車玻璃,還把自己的玻璃帶出了國門。


奧巴馬拍電影:中國老闆如何拯救美國工廠,成為玻璃界的“華為”


從被日本壟斷,到研發出中國自己的汽車玻璃;從亦步亦趨追隨國際化的浪潮,到走出國門到別國經濟帶去活力。

就像如今的華為遭受貿易壁壘後用自己的實力崛起一樣,曹德旺所帶去的希望其實也是祖國一路強大的見證。

或許這一切都可以歸結為一句話:

祖國強大了,真好。

- End -


如需轉載請聯繫益小美(VX:yimeijun200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