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川之行记

梅川之行记
梅川之行记

李亮屏

多年前因工作关系,曾经几次经过岷县梅川镇。

很是奇特,梅川镇地处陇西以南,甘南、陇南以北,是沟通四川北部的交通要道,地理气候属于阴湿地带,常年潮湿,既是甘肃重要的当归原产地,也是西北丰富的植物王国之地,四季梅花的常开常盛是这个南部山区的显著特征,是秦岭与四川盆地过渡到黄土高原的交汇缓冲区域,常年雨水充沛,绿色长被,径流不息,岷松坚劲,柏香弥厚,山猪肉嫩,药性浓悠,有句俗语更直接反映了陇西与岷县之间的物流贸易历史渊源:“漳县的井盐,岷县的山猪,陇西的腊肉带锅中。”梅川物侯与陇西的物候形成了既反差又互补的关系,是地理物候由西南向西北转身的最直观场所之一。历史上的金亡蒙兴之际,驻守巩昌的便宜都总帅汪世显与蒙古西道诸王阔端由陇西经梅川率兵经略川蜀腹地直取西南各地,为随后的蒙元统一中国奠定了西南战略安全屏障。因此,梅川镇也成为宋元以来四川与陇西物产汇流较大的区域之一。

如果在田野闲步,有时会看到一座白塔孤立埂边,虽说塔身残破,但仍未倾塌,显然是藏传佛教的历史遗存物,这已从宗教的时光流转中传递出梅川镇曾处于藏传佛教北传之路的驿站点上,始建于元代的陇西天竺寺曾经带有浓厚的藏传佛教色彩,这应与梅川镇的这一条传教之路关系密切。无独有巧,偶尔在几年前的《甘肃日报·副刊》看到一篇介绍岷县梅川镇遗存的明代大崇教寺碑一文,也说明了梅川镇在明代已是国家民族文化传播比较开放昌明的地方,梅川大崇教寺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重要文化载体象征,这在明代对促进西北西南藏汉两族融合发展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今的梅川糜谷,除了四季优容之外,是否也四海客潮再拥来?

2018.6.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