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丨隴上擷英②:臨夏博大精深的智慧

隴上擷英 ②

9月5日 星期四 晴

臨夏風情

唐 驊

今天的行程安排得比較緊張,早上七點多就離開蘭州前往臨夏州臨夏市。汽車沿著高速公路向南一路攀升,周圍的荒山古塬不斷從眼前掠過。這裡氣候多變,一會兒小雨從車前飄過,一會兒雲霧環繞山頂。沿途不斷出現大小不一,有著金色塔頂和彎月標誌的清真寺,在一片低矮的民居中如鶴立雞群,構成臨夏回族自治州獨特的景觀。

名家丨隴上擷英②:臨夏博大精深的智慧

車子經過臨洮,甘肅省非遺中心封塵副研究員興致勃勃地講起了“洮硯”的故事。作為中國四大名硯之一,洮硯早在宋代就聞名遐邇。這種硯臺不失水,發墨快,頗受文人墨客青睞。後因興修水利,洮硯產地喇嘛崖的匠人被迫遷徙。為了多帶幾塊石料,有的匠人竟丟掉自己的行李,可見當時洮硯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近年來,洮硯使用價值式微,工藝性卻凸顯出來,目前,其產品具有廣闊的市場。大家聽得饒有興味,兩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周圍的樹木和花草逐漸多了起來,風景也越來越漂亮,美麗的臨夏到了。

名家丨隴上擷英②:臨夏博大精深的智慧

我們去的第一站是積石山縣 “大河家”的保安族腰刀製作基地。這裡緊靠黃河,濤濤的黃河水翻滾向前,對面是有著一片紅色巖壁的青海省,透露出古樸和蒼涼。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安族腰刀淬火工藝獨特,製作精良。進入車間,我們近距離感受到了這種腰刀的魅力。刀柄如同纏絲瑪瑙一般,鑲嵌著不同顏色的紋飾,刀身也佈滿花紋,削鐵如泥。握在手中,反覆把玩,不忍放下。現場我們瞭解到,這項技藝還是當地的扶貧項目,這裡建有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扶貧就業工坊。目前,該工坊入駐有23家從事保安腰刀鍛制技藝的傳承戶,他們大多來自貧困村莊,在此安營就業。遺憾的是,由於刀具管制,保安腰刀的銷售舉步維艱。如何打開市場,弘揚這一傳統技藝,仍有待研究和政策的扶持。

名家丨隴上擷英②:臨夏博大精深的智慧

接著我們去了著名的臨夏青韻磚雕有限公司。一進門,就看見一座巨大的青磚牌樓、一座滿是精美浮雕的照壁,以及磚雕與木雕巧妙結合的主體建築,場面十分震撼。展廳中,我們第一次見到磚雕竟如此精美,這裡不僅有小型的浮雕和圓雕製品,還有大型的“清明上河圖”等宏觀鉅製。仔細欣賞,刀法精準嫻熟,層次分明,構圖完整。進入車間,我們又看了青磚的製坯、燒窯、切磨、繪圖和雕刻全過程。瀏覽間,我和一個正在雕刻的小夥子攀談起來。這位入職五年的小夥子師承一位雕刻大師,正在雕刻一幅團形牡丹作品。整個畫面構圖精美,造型準確。牡丹花瓣高低錯落,充滿靈動。我問他入職前是否學過美術,這個憨厚的小夥子搖了搖頭。可見,自身的天賦和持之以恆的工匠精神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名家丨隴上擷英②:臨夏博大精深的智慧

傍晚,我們來到了著名的“八坊十三巷”,這裡是回民聚集區。八坊即指八座清真寺,十三巷指十三條古巷子。早在宋代,這裡就很有名。近年來,政府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改造,已是開發較成熟的旅遊景點,併成為臨夏州的一張旅遊名片。進入景區,處處充滿神秘的異域風情。入口處一幅由九百多塊青磚組成的巨大磚雕描繪出景區的全貌,令人歎為觀止。這裡沒有國內一些景區的雜亂和喧囂,顯得靜謐祥和。家家戶戶都有花草綠植,瓜棚奇石,呈現一種慢節奏的生活狀態,恍如隔世。見到此情此景,心情自然就放鬆下來。

名家丨隴上擷英②:臨夏博大精深的智慧

逛過幾家店鋪,我們來到了八坊民居館。這裡是一處幽靜的院子,也是典型的回族民居。和北方的四合院不同,這裡看不到古代等級和宗法觀的影子,卻多了幾分閒適和隨意。蝴蝶型的水池、小巧的竹林奇石、精緻的石子路和室內的木製地板顯示出主人親近自然,自由散淡的生活。說話間,一隊由劉集民間藝人組成的演出隊伍唱著歌走進院落。原來,“回族婚宴宴席曲”現場表演開始了。這個二十多人的演出隊由當地農民組成,平均年齡六十多歲。其演唱的全部曲調來自河州古曲,歌詞很多是即興而做。該宴席曲由《進門曲》《恭喜曲》《敘事曲》《出門曲》等一組曲子組成。演員邊舞邊唱,對主人進行祝賀和誇獎。歌聲高亢渾厚,詼諧有趣。表演也由靜到動,逐漸進入高潮,最後進入尾聲。可惜語言不通,我們只能領略其中的韻味,感受那來自遠古的呼喚。

名家丨隴上擷英②:臨夏博大精深的智慧

短短一天,我們欣賞了保安族、漢族和回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感受到臨夏民眾的智慧、才能和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在注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時代,我們堅信這些源於民間的瑰寶一定會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作者簡介:唐驊,外交學院副教授,長期從事文藝美學和西方美術史教學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科技美學,文藝美學,視覺藝術以及企業文化。曾參加過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科技美學”系列講座。作為課題組成員,參加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項目:《藝術語言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科學保護論》的研究,發表過百餘篇論文和文章。主要專著《文藝美學導論》和《視覺藝術論》。此外,作為北京社科聯教授演講團成員,在北京大專院校和圖書館舉辦過幾十講科普講座。)

非遺傳承人展播

舟曲多地舞之楊禮生

名家丨隴上擷英②:臨夏博大精深的智慧

楊禮生,男,藏族,生於1962年,舟曲縣峰迭鎮布迪行政村紅山組人。從小受民俗文化影響和家庭的薰陶,少年時就喜歡參加跳多地舞、擺陣舞、祭祀等民間民俗活動。較好地掌握了多地舞的唱腔音樂及表演程式,並能單獨演繹多地舞的歌曲及舞蹈。在集體活動中他也承擔重要角色,為多地舞的傳承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現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舟曲多地舞的州級代表性傳承人。

投稿郵箱:343254522@qq.com

須知:非遺項目、圖片、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