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會》狗血奇葩重口升級版——73個人看了這個故事當場暈倒


《故事會》狗血奇葩重口升級版——73個人看了這個故事當場暈倒


出版社: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鳳凰壹力

原作名: Haunted

譯者: 景翔

出版年: 2014-11



讀完《腸子》那一刻,是如釋重負的。這本書二十三個故事,都不是一般人類會經歷過的,含有大量隱喻,部分故事和詩歌讀起來還會有點晦澀,讓人摸不著頭腦。《腸子》也被成為邪典小說,其實並沒有這個小說類型。

邪典是指:風格和後果。所謂風格,指的是,它並非某一種類型小說,而是寄身在各種類型的小說裡,只憑借風格辨認,所謂後果,指的是它所引起的心理震動、精神迷戀,甚至行為效仿。(by 韓松落)

全書在很多個地方都有直接的器官和痛感描述,試圖把讀者帶進沉浸式的場景裡。所以在閱讀這本書時,第一反應就是:臥槽,也太重口味了吧。甚至有人會認為這樣的故事很變態。

我讀的是無刪減版的,第一個故事就是傳說中公開朗誦就有人聽到暈倒的《腸子》。據說有73個人讀了《腸子》後暈倒,目前暈倒人數還在增加。

剛看故事第一頁,“嗚呼”我就忍不住喊了出來。第一次看這麼直接的重口味故事。有點能明白為什麼這篇放在二十三個故事的開頭,因為這篇都能熬過去了,後面那些牛鬼蛇神也就沒什麼了(儘管如此,後面故事的精彩、重口程度還是接連給我帶來了別樣的驚喜)。

全書以“三個月封閉式寫作訓練”由頭展開。聚集了一群來路不明的奇葩,在一個破舊的戲院,通過大家講故事以及互相折磨度過這段時光。

全書一共有二十三個故事。我不敢說我都能讀懂全部的故事以及明白作者的用意,但隱約能透過一些作者設下的隱喻瞭解到作者想要抨擊的東西。

魏提爾先生是作家研習營的活動發起人,在他的故事裡,似乎可以知道作者為什麼要執意寫那麼殘酷的故事。

“也許受苦和苦難就是生命的重點。因為地球就是一個處理廠,一個工廠。想象一個拋光岩石的大滾筒:一個裝滿了水和砂的滾筒。想象你的靈魂是一塊丟進去的醜惡岩石。是某種原料或是天然資源,原油、礦石。而所有的衝突和痛苦只是我們的研磨料,拋光我們的靈魂。使我們更精美。”

乍聽起來,有點像基督教的原罪論。我們生來就是罪人,在慢慢贖罪,在懺悔。受苦難是我們的人生意義。這些苦難能讓我們的靈魂昇華,我們能做的就是去接受,去消化。

作者通過自殘自虐的方式,找到和這個世界和解的平衡點。在豆瓣上看到這麼一段話: 不能為生找到意義,就為死和殘損找到理由。這是恰克·帕拉尼克小說的去向,他用這種殘忍,回應世界的去向,最終把這種殘忍發展為一種文學上的風格,以此來釋放深廣的焦慮。(by 韓松落)

現代人很容易就有各種焦慮,陷入各種迷思,生活不僅是為了生存,還要去對抗漫長的虛無。去找尋人生意義,這個答案在恰克這邊是無解的,那不如為死亡提供理由。

於是在全書裡,許多角色都或多或少的經歷身體和心理上的折磨,這個折磨非人一般能承受的。閱讀時候,極大的刺激了我們的感官體驗,進而釋放我們內心的焦慮和宣洩惡魔的一面。

二十三個故事裡,有幾篇故事直接就可以改編成賣點十足的電影了。比如《足底按摩》

,講述一個足底按摩的華人,掙扎在生活底層,在偶然遇見昔日同僚蘭娣穿金戴銀過上人上人的生活,試圖參透她暴富的秘密,殊不知這個蘭娣只是一個按摩殺手。

這個故事改編成電影《東方按摩殺手》,看點滿滿,絕對好看!動作犯罪商業片,定位明確,票房應該不賴。

《混跡下流》的遊民夫人故事,完全就是上流社會人士過膩了爾虞我詐的商業社會生活,試圖迴歸田園生活的自然狀態。大集團的CEO迷戀乞丐cosplay,混跡下層社會,最終遭殺害。

那這部改編電影就叫做《雙重身份》,乍聽起來還摻點諜戰的feel(其實一點關係都沒有),也能忽悠一票觀眾進去觀影了。

魏提爾那篇故事簡直就是小說版《返老還童》

,只不過是暗黑系的。開頭設了一個小懸念,解開之後劇情就開始下套,最後的反轉,猶如老司機彎道超車,猶如乘客的讀者如果沒坐穩,有可能直接吐出來。給這個小說起名《老男孩》好了,一語雙關。

誹謗伯爵的故事抨擊了新聞記者為了博人眼球造假,還順帶抨擊了人性的弱點,“人的心理就是幸災樂禍”。保安會修女故事揭露了一個社會現象,我們需要一個具體真實的魔鬼去對抗,遮蓋失業率、缺水和交通問題,只要社會出現一個變態連環殺手,城市的犯罪率就會降低,擁有史上最安全的一段時期。因為“我們最大的敵人就是其他的人”,抨擊了人性的自私,黑暗的一面。

《腸子》前半部分我還算讀得津津有味,到了後半部分開始有點不耐煩,想要快點結束這本書的閱讀。現在想來,有可能是負能量的不斷積壓,令我非常不適。這本書拓寬了我觀察這個世界的邊界,不過我不會再讀第二次了。嗯。是的!

《故事會》狗血奇葩重口升級版——73個人看了這個故事當場暈倒

《故事會》狗血奇葩重口升級版——73個人看了這個故事當場暈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