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思南县传统丧葬习俗是怎么样的?

送终

老人临终时,全家人守其旁谓之送终。儿子扶起老人让他坐着落气,还要听他的封赠吉语。如对儿子说,“当大事,成大业,一生顺畅”,对孙辈却说“读书戴顶子,考状元”之类。有的在老人快落气的时候,在嘴里放些茶叶,意为死去的人在阴间路上不口渴,不乱喝水,否则,喝迷魂汤,会迷失方向,难过奈河桥,难投胎还人世。老人一断气,立即放一串爆竹,向寨人报丧。并煮一碗米饭(叫落气饭)供在遗体前,插上香烛,烧断气钱纸。还将死者头脚对换个位置,叫“转身”,即还生之意、脸上要盖一张白纸。

寿装 给死者的穿戴称为寿装。老人死后要请人剃头或梳理头发。用柏树枝煎水洗尸体(前后擦三次)洗尸水浇少许在孝子身上,意为继长辈福分。然后穿上寿衣(穿单不穿双)、寿鞋、寿袜;盖上老被;裤带要用白棉线,按死者年龄一岁一根,穿好后将死者抬出,按男左女右停放在堂屋里,头朝神龛,脚朝大门,尸床下点着“地灯”,放祭品。在给亡者穿戴寿装时,忌穿别人穿过的衣裤,更忌穿毛皮衣、皮鞋、棉衣裤及系皮腰带。

奠礼 实际上是一个小型追悼会,在安葬死者的前一天晚上举行。一般在堂屋和院坝设置席位,列香案,陈祭品。丧家要杀猪宰羊摆在院坝里,正对灵位,灵柩前要设香案,香案两侧站两位司礼生。院坝设肴馔所、香亭、肴馔、酒樽、讲书各所,到讲书所跪听讲书,再到报恩所跪听先生讲报恩词,然后又到劝孝所听先生唱劝孝歌。第一次引孝子进出仪式算结束。反复进行三次,每一次唱词不一样,最后宣听先生读家奠文,全部仪式完毕。

闹丧 吊唁死者的奠礼后,请歌师演唱“闹丧歌”。据《隋书·地理志》记载:蛮人“始死,置尸馆舍,邻里少年多持弓箭,绕尸而歌,以箭扣弓为节,其歌词说平生事。”《夔府图经》也载:“父母初丧,鼙鼓以道哀……”也是一次敬老教育活动。当老人死后,出殡前的头天晚上,孝家在灵堂设歌场。由四至六名歌手轮流歌唱,并敲打钹,大锣,马锣和鼓作为伴奏,通宵达旦。这种以歌守灵,以歌悼念死者,以歌教育后代追述父母养育之恩到为人处事的形式,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

送葬 出丧一般在清晨。抬灵柩的“八大行”吃完早餐,接着捆绑棺材,棺材上用床单覆盖,顶上挺立雄鸡一只,花碗一只,土老司手提雄鸡祭灵,然后打碎花碗,谓之“发丧”。然后,由阴阳先生发引,一人扛望山钱(按死者年龄,用白皮纸一岁一张做成的长纸钱),执火把开路,丢买路钱,接着“引魂幡”随后孝子拿着遗像、灵牌、花圈、孝幢,再后是棺材。“八大行”不准停下灵柩。最后是孝女,媳妇相送。此时,锣鼓、唢呐、鞭炮齐鸣、丧歌起伏、黄烟滚滚,一路热热闹闹、哭哭唱唱走向墓地。此外,发丧时要在死者床上捆一把稻草,连同一些旧衣物,在十字路口焚烧。传说烟雾随棺而去,即殡葬顺利,否则烟雾飘向何方,何方人就不安宁。

安葬 棺材抬到墓地,土老司又做一番法事,并用红米在墓井底画上“太极图”、“八卦图”,还要写上“富贵双全”字样。然后将棺材移下井内拨正,用布遮住上空,再次清棺,便让亲属最后一次瞻仰逝者遗容,然后合上棺盖密封,待土老司最后一番法事结束。然后,孝子跪在坑沿上牵开围腰接住让土老司抛来的大米,谓之带回衣禄。孝子单脚跪在棺盖上,先挖三锄泥土入坑,后由众人挖土,将棺材掩埋,用石头砌成坟墓,最后插上望山钱,旗笼幡伞、花圈,同时燃放炮竹。

祭坟 从安葬的当天起,孝家要连续给坟上送三夜的火烟包。灵牌抬回家后,设灵堂,要供七七四九天,每到七天要设酒菜“烧七”至“末七”才撤灵。孝子在“七七”之内不能剃头,三年内过春节和喜庆日子不得贴红对联。土家人在“老人”下葬三天后,要请土老司给“老人”买山团坟,准备好酒肉供品和香纸、雄鸡。由土老司唱神歌,请诸神做“买山证人”。长子肩背“买山文契”,由一人牵雄鸡,随土老司沿坟四周转,讲一些买山的话,四面八方用锄头挖一下,扯几根鸡毛放入土内,用泥土盖上,是为买山地界。通读买山文契后,将文契付之一炬,纸灰用一土罐装好,埋坟侧,最好安四方龙神。是为祭坟结束。

哭丧 死者的姐妹、女儿、媳妇及其他女性亲属以一种生离死别的悲痛情感表达对死者的哀悼而唱的歌。歌词有固定和非固定两种,不同身份的人以不同的歌词随编随唱。在丧葬活动的各个环节里,都要嚎哭,多为歌颂死者生前的为人,功绩和抚养儿女的事迹等。土家人哭丧还有许多禁忌;土老司没为死者开路之前不允许哭丧,哭丧的时候不能将眼泪滴在死者身上。

开天门 这是土家人专用于祭送土老司的一种特殊葬礼。土家人认为土老司是沟通阴阳两界的使者,有请神驱鬼的神功。土老司死后,门徒的要隆重地送师傅到西天,上天就得有人开天门、搭云梯。所谓“开天门”,就是引见师爬上屋顶,揭去七块瓦片,露出一个亮亮的洞。上置一架纺纱车,堂屋正中放一张大木桌,上面摆设供品、长钱、灵牌等。一匹白布连接着纺纱车和大桌,那白布犹如一条宽阔的天道直通天堂。上有三十二根高梁杆,称为“云梯”,届时间,纺车旋转,土老司的灵魂便附在“天梯”上徐徐上升,最终进入天门。

跳丧 又叫打绕棺。举办丧葬活动时跳的舞蹈。《夔府图经》载:“巴人尚武,击踏歌以兴哀……其歌必狂,其众必跳。”可见,跳丧习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今在土家地区依然可见这种“热热闹闹”陪亡人,高高兴兴办丧事的跳丧习俗。跳丧舞开始,众人和着掌坛师的鼓点,时而绕臂穿时,时而相对击掌,时而撞肩擦背,时而踮脚打旋,跳得粗犷、野朴、虎虎生风。动作大多是以模拟动物的动作而成,如“猛虎下山”、“牛擦痒”、“犀牛望月”、“游龙戏水”、“金猴偷桃”等,其动作模拟性强,生活气息浓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