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思南縣傳統喪葬習俗是怎麼樣的?

送終

老人臨終時,全家人守其旁謂之送終。兒子扶起老人讓他坐著落氣,還要聽他的封贈吉語。如對兒子說,“當大事,成大業,一生順暢”,對孫輩卻說“讀書戴頂子,考狀元”之類。有的在老人快落氣的時候,在嘴裡放些茶葉,意為死去的人在陰間路上不口渴,不亂喝水,否則,喝迷魂湯,會迷失方向,難過奈河橋,難投胎還人世。老人一斷氣,立即放一串爆竹,向寨人報喪。並煮一碗米飯(叫落氣飯)供在遺體前,插上香燭,燒斷氣錢紙。還將死者頭腳對換個位置,叫“轉身”,即還生之意、臉上要蓋一張白紙。

壽裝 給死者的穿戴稱為壽裝。老人死後要請人剃頭或梳理頭髮。用柏樹枝煎水洗屍體(前後擦三次)洗屍水澆少許在孝子身上,意為繼長輩福分。然後穿上壽衣(穿單不穿雙)、壽鞋、壽襪;蓋上老被;褲帶要用白棉線,按死者年齡一歲一根,穿好後將死者抬出,按男左女右停放在堂屋裡,頭朝神龕,腳朝大門,屍床下點著“地燈”,放祭品。在給亡者穿戴壽裝時,忌穿別人穿過的衣褲,更忌穿毛皮衣、皮鞋、棉衣褲及系皮腰帶。

奠禮 實際上是一個小型追悼會,在安葬死者的前一天晚上舉行。一般在堂屋和院壩設置席位,列香案,陳祭品。喪家要殺豬宰羊擺在院壩裡,正對靈位,靈柩前要設香案,香案兩側站兩位司禮生。院壩設餚饌所、香亭、餚饌、酒樽、講書各所,到講書所跪聽講書,再到報恩所跪聽先生講報恩詞,然後又到勸孝所聽先生唱勸孝歌。第一次引孝子進出儀式算結束。反覆進行三次,每一次唱詞不一樣,最後宣聽先生讀家奠文,全部儀式完畢。

鬧喪 弔唁死者的奠禮後,請歌師演唱“鬧喪歌”。據《隋書·地理志》記載:蠻人“始死,置屍館舍,鄰里少年多持弓箭,繞屍而歌,以箭扣弓為節,其歌詞說平生事。”《夔府圖經》也載:“父母初喪,鼙鼓以道哀……”也是一次敬老教育活動。當老人死後,出殯前的頭天晚上,孝家在靈堂設歌場。由四至六名歌手輪流歌唱,並敲打鈸,大鑼,馬鑼和鼓作為伴奏,通宵達旦。這種以歌守靈,以歌悼念死者,以歌教育後代追述父母養育之恩到為人處事的形式,具有獨特的民族特色。

送葬 出喪一般在清晨。抬靈柩的“八大行”吃完早餐,接著捆綁棺材,棺材上用床單覆蓋,頂上挺立雄雞一隻,花碗一隻,土老司手提雄雞祭靈,然後打碎花碗,謂之“發喪”。然後,由陰陽先生髮引,一人扛望山錢(按死者年齡,用白皮紙一歲一張做成的長紙錢),執火把開路,丟買路錢,接著“引魂幡”隨後孝子拿著遺像、靈牌、花圈、孝幢,再後是棺材。“八大行”不準停下靈柩。最後是孝女,媳婦相送。此時,鑼鼓、嗩吶、鞭炮齊鳴、喪歌起伏、黃煙滾滾,一路熱熱鬧鬧、哭哭唱唱走向墓地。此外,發喪時要在死者床上捆一把稻草,連同一些舊衣物,在十字路口焚燒。傳說煙霧隨棺而去,即殯葬順利,否則煙霧飄向何方,何方人就不安寧。

安葬 棺材抬到墓地,土老司又做一番法事,並用紅米在墓井底畫上“太極圖”、“八卦圖”,還要寫上“富貴雙全”字樣。然後將棺材移下井內撥正,用布遮住上空,再次清棺,便讓親屬最後一次瞻仰逝者遺容,然後合上棺蓋密封,待土老司最後一番法事結束。然後,孝子跪在坑沿上牽開圍腰接住讓土老司拋來的大米,謂之帶回衣祿。孝子單腳跪在棺蓋上,先挖三鋤泥土入坑,後由眾人挖土,將棺材掩埋,用石頭砌成墳墓,最後插上望山錢,旗籠幡傘、花圈,同時燃放炮竹。

祭墳 從安葬的當天起,孝家要連續給墳上送三夜的火煙包。靈牌抬回家後,設靈堂,要供七七四九天,每到七天要設酒菜“燒七”至“末七”才撤靈。孝子在“七七”之內不能剃頭,三年內過春節和喜慶日子不得貼紅對聯。土家人在“老人”下葬三天後,要請土老司給“老人”買山團墳,準備好酒肉供品和香紙、雄雞。由土老司唱神歌,請諸神做“買山證人”。長子肩背“買山文契”,由一人牽雄雞,隨土老司沿墳四周轉,講一些買山的話,四面八方用鋤頭挖一下,扯幾根雞毛放入土內,用泥土蓋上,是為買山地界。通讀買山文契後,將文契付之一炬,紙灰用一土罐裝好,埋墳側,最好安四方龍神。是為祭墳結束。

哭喪 死者的姐妹、女兒、媳婦及其他女性親屬以一種生離死別的悲痛情感表達對死者的哀悼而唱的歌。歌詞有固定和非固定兩種,不同身份的人以不同的歌詞隨編隨唱。在喪葬活動的各個環節裡,都要嚎哭,多為歌頌死者生前的為人,功績和撫養兒女的事蹟等。土家人哭喪還有許多禁忌;土老司沒為死者開路之前不允許哭喪,哭喪的時候不能將眼淚滴在死者身上。

開天門 這是土家人專用於祭送土老司的一種特殊葬禮。土家人認為土老司是溝通陰陽兩界的使者,有請神驅鬼的神功。土老司死後,門徒的要隆重地送師傅到西天,上天就得有人開天門、搭雲梯。所謂“開天門”,就是引見師爬上屋頂,揭去七塊瓦片,露出一個亮亮的洞。上置一架紡紗車,堂屋正中放一張大木桌,上面擺設供品、長錢、靈牌等。一匹白布連接著紡紗車和大桌,那白布猶如一條寬闊的天道直通天堂。上有三十二根高梁杆,稱為“雲梯”,屆時間,紡車旋轉,土老司的靈魂便附在“天梯”上徐徐上升,最終進入天門。

跳喪 又叫打繞棺。舉辦喪葬活動時跳的舞蹈。《夔府圖經》載:“巴人尚武,擊踏歌以興哀……其歌必狂,其眾必跳。”可見,跳喪習俗,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至今在土家地區依然可見這種“熱熱鬧鬧”陪亡人,高高興興辦喪事的跳喪習俗。跳喪舞開始,眾人和著掌壇師的鼓點,時而繞臂穿時,時而相對擊掌,時而撞肩擦背,時而踮腳打旋,跳得粗獷、野樸、虎虎生風。動作大多是以模擬動物的動作而成,如“猛虎下山”、“牛擦癢”、“犀牛望月”、“游龍戲水”、“金猴偷桃”等,其動作模擬性強,生活氣息濃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