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申請優質創作者要求創作內容高度垂直,你做的到嗎?對此你怎麼看?

風輕雲淡有情天


如果有水平、有才華,靠量少而精取勝,那麼在頭條上就走垂直內容。

如果才華不夠要靠顏值來湊,只能靠堅持創作大量作品來加V了。

大多數人在寫頭條上都是一邊寫文章一邊摸索,我建議是不要去碰頭條上的規則底線,才是最重要的,很多人做到了黃V之後、因為碰觸了頭條的規則違規而被封號了。

頭上創作者有關"政治敏感的話題不能碰、軍事的話題別發表、硬廣告不能有、二維碼圖片儘量少發表。"這些在頭上發表很容易被扣分或封號。

虛假、造遙的內容別去發表,容易造成老百姓和社會恐慌。

頭條號上的創作以自己原創作品更容易被推薦,當達到一定的水平,平臺的老師會給創作者指導,可以和頭條號上的創作者一同交流,以幫助創作者更大提升。

當然了、當一個平臺大家都能參與時、就是沒有門檻、沒有門檻就是最大的門檻,最終都是靠才華與實力取勝。

頭條要求以垂直內容為主、目的是打造專家這樣的人、已經在業內有能力或已經是某個領域的專家的話,目前一般不會看重頭條上的榮譽、真正參與頭條上創作者多是老百姓,希望能夠過頭條這個平臺表現自己的愛好、水平、與能力。

在幾十上百萬的創作者中、真正能夠脫穎而出的人不多,有些創作者是以團隊組團的形式在頭條平臺上創作的。


武夷山獨行俠


我在開通收益、升級優質回答以及獲得青雲計劃(問答類)獎勵時都是嚴格遵守“垂直領域”,也從中收益很大,下面結合自身情況說一下“垂直度”的重要性。

一、開通問答收益

開通問答收益可能是很多朋友夢寐以求的事情,特別是看到自己的回答閱讀量達到幾萬,甚至幾百萬,但是沒有任何收益,而開通收益後有的專業問題的回答閱讀量幾千次就能獎勵幾十元。對比之下,確實心裡產生極度的不平衡。

目前開通收益的難度比以前要高多了,原先通過邀請回答問題就可以開通,現在已經取消這個途徑了。在開通收益的條件中,“垂直度”和“專業度”“原創度”是最重要的三個條件,也是必備的條件。而且在系統劃分的領域中,越細化越好。我是在2月份申請興趣認證的,本來是準備專注於翻譯領域的,但是系統劃分的領域比較寬泛,連“外語學習”都沒細化到,因此我只能申請“教育”領域認證。但是我集中於翻譯領域,而且因為我在2005年就考出了CATTI翻譯證(二級),因此我專注於CATTI考試方面回答問題,雖然這個細化的領域太過冷門,提問者和回答者不多,我的回答閱讀量一般在幾千左右(當時粉絲只有8個),但是在我回答了十幾個問題之後就收到了開通收益的通知。而且,根據我的觀察和總結,垂直度越高,領域越細分,開通收益的概率和速度越高。只是到了後期,CATTI的問題都答完了,延伸到英語學習和春季高考,但都是圍繞“教育”的。

不過,開通收益之後,無論哪種領域,發佈原創回答都有收益,因此才開始回答其他領域的問題,當然,主要的領域還是最初的“教育領域”。

二、興趣認證

興趣認證分兩步,都是需要堅持垂直領域的。

(一)某某領域普通創作者

這一步相對簡單一些,難度也小得多。30天之內發佈4個優質回答,而且有審核通知和任務進度條。最關鍵的是,發佈的回答必須是在垂直領域內才有效,發佈其他領域的回答無論原創度和專業度多高,在這一階段都不能評為優質回答,因此這也是“垂直度”最嚴格的階段。

(二)某某領域優質創作者

審核為普通創作者之後,面臨的是難度更大的“升級”優質創作者階段。這一階段之所以更為複雜、難度更高,是因為沒有系統提示,沒有任務進度條,而且不僅限於優質回答(儘管系統不再提示是否優質),還有優質圖文、視頻以及微頭條和微視頻,至於是平均用力還是重點突破還是科學搭配,沒有明確標準。即使訊問已經升級的優秀創作者,也沒有固定答案,每個人的升級經驗都各不相同。比如,我自己兩個賬號都升級為優質創作者了,一個是憑藉“微頭條+優質圖文”完成升級的,一個是憑藉“微頭條+優質回答”完成升級的。還有一位朋友,是單純憑藉視頻升級的。但是,無一例外,都嚴格限制在自己申請的垂直領域。

三、友情提示

雖然“垂直度”只在興趣認證中有明確要求,但是對於“創作者”來說,無論是圖文、視頻還是問答,包括微頭條和微視頻,最好不要超出自己的垂直領域,要在“一畝三分地”裡精耕細作,“跨界”在創作中不一定是件好事。另外,在垂直領域收穫的粉絲90%以上是忠實粉絲,而且是優質粉絲。看一下青雲計劃(圖文類和問答類)以及開通收益和其他功能和福利,都是傾向於在在某一領域內在深度和專業度下工夫的作品,而“樣樣通樣樣松”最終沒有多少收穫。


Hello翻譯官


坦然的講,我雖然篇篇文章都是嘔心瀝血的原創,而且僅僅悟空問答已經完成近1500篇了,稿費賺了27000多,粉絲近五萬,但是我依然是過不了原創申請。

原本我每天像交作業一樣認真寫頭條號,後來發覺既沒有什麼收入,又沒有多少粉絲,還老是過不了原創申請,乾脆就放棄了,專心寫悟空問答。

什麼垂直度?難道一個人知識面廣一點也是罪過嗎?這種機制本身就設計的有問題。我不管是寫的哪個領域,都被評為優被推薦到了首頁,說明得到了平臺對認可,那還用什麼理由以垂直度的原因不讓過原創?

另外,以圖文原因不讓過原創。我們只是搞寫著的,又不是搞美術的,自己到哪裡弄那麼多原創圖片?圖蟲的原創圖片幾十塊錢一張,試問我們寫的東西頭條給了多少錢?十篇文章的收益夠不夠買一張圖片?

不配圖又說文章排版不夠好,配了圖又說抄襲,還讓不讓爬格子的人活下去?

總之,頭條對原創申請這個機制真對需要修改了,繼續下去只會讓真正全身心投入的優質寫手傷心,最後轉戰其他戰場了。


金眼看世界


對於頭條申請優質創作者要求創作內容要高度垂直,你做的到嗎?對此你怎麼看呢之話題,我個人的觀點認為,頭條申請領域優質創作者,要求創作內容要高度垂直,這是應該的,但問題是如何理解“高度垂直”一詞,是100%嗎?!是90%嗎?!還是佔80%以上呢?這個詞是含糊不清的,是彈性的,是沒有具體準則的情況。

從頭條的申請者中可以看出,所謂領域高度垂直是泛指100%的現象,但問題來了,有部分領域的答題出題較少,能答的都基本全回答了,只能發現新的答題而且又能回答的才會進行回答,這樣的侷限性,每天答題的數量是很小的實際情況,有時一天之內都尋找不到領域中的識答答題,造成答題數量不較而不能達到成為優質創作者的要求。

以我為例,我是申請科學領域優質創作者的,到目前為止,已在頭條科學領域的識答答題庫中,完成了一千七百多個問答,可以編輯成為一本《科學前沿問答二千個為什麼?》約80萬字的書了,再也無法在題庫中尋找到識答的庫題,只能等待新出的問題況且又能識答的才會進行回答,這樣,每天答題的數量是很少的實際情況,已經常走到自問自答的局面。或許這就不符合成為優質創作者的相關規定。

但對於其他領域況且又懂的答題,我還是會在無聊的空閒時間中,有選擇地回答一下,只不過是佔申請領域答題總數的極少部分。這也許也就不符合成為優質創作者的法則,正因為這樣,我的加V被除掉了,我的答題沒給予閱讀推薦量了。所以,到目前為止,我還是未能成為頭條科學領域優質創作者。試問在頭條問答中能完成科學領域前沿近二千道的答題,系統都給出的是頭條首頁,都不是優質的創作者,哪不是一個大笑話嗎?

因此,我認為,判斷一個是否會成為頭條領域的優質創作者,應視其回答的問題是否佔有申請領域的絕大部分,況且,要在回答申請領域的答題中,普遍有答題較高的質量表現。而不應該以純垂直度來衡量,這是不科學的。也不符合頭條問答大眾“廣泛性”參與的初衷。

不知這樣的回答讀者閱後是否有同感,如覺得我說的對或有道理,希給個點贊並點擊關注我,可閱讀到我相關科學領域前沿近二千道的原創答題,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或發表意見。宇明於東莞市。


地外天使


作為「優質科技領域創作者」來答一發。

從我的理解來看,頭條有這樣的要求,也是出於優化內容的角度,可以理解。

雖說我們每個人擅長的不一定只有一個領域,但這並不代表著我們就必須每個領域都去涉足,有了垂直度的要求,內容生產者才會在一開始就不得不想好,自己到底要在哪個領域去深挖。

看看我的簽名——我的本職工作還是鋼琴老師,但我在頭條上發佈的內容和悟空問答上回答的問題,都是科技類的。只有在抖音上才轉換角色做了鋼琴演奏和教學的內容:

那麼我具體是怎麼做到的呢?說下我的經歷,希望大家看了之後有啟發。

我的頭條之路

我玩頭條很早,第一篇頭條文章發佈於2015年11月16日:

那會兒頭條的內容生產者還不多,我只是單純的想把公眾號上的內容分發到頭條,於是便開通了頭條號。

開始的幾篇文章,推薦量非常大,漲了不少粉絲,但因為我做新媒體都是自己業餘一個人去做,在公眾號上寫文章已經很花精力了,還要把它搬到頭條號上來——PPT教程方面的內容,效果截圖、操作GIF動圖都很多,根本沒法直接複製粘貼,只能一段段複製,一張張圖重新上傳——慢慢的我就堅持不下去了。

在此之後,我就更加無心寫頭條號,加上悟空問答的出現,解決了「自己寫頭條還要想題材」的問題,更方便產出內容,於是我就把重心轉到了問答上。當然,回答問題的內容依然是集中在PPT方面。

很快,我拿到了「科技問答達人」的頭銜,隨後被邀請進入科技達人官方群,2018年5月,有幸與頭條簽約成為「科技問答專家」。之後的問答,收益就大幅度提升了。

隨後的問題,我便全部在「科技」領域去回答

。事實上,有很多PPT的問題被歸到了「職場」等其它領域,但凡這種問題我都選擇了不答——這點很重要。

所以你可以想象一下,要不是已經基本上開完了所有功能,我都不會來回答你這個「傳媒」領域的問題的:

「頭條號」被取消後,我中間還申請過幾次開通原創,都被拒絕了。主要問題應該還是因為我寫文章的頻率太低。

今年3月份,我憋足一股勁,在三天內狂發了6篇文章(其實有的也是拿自己之前寫的公眾號文章來拆分和改寫):

然後順利收到了頭條原創功能開通的消息(原本是需要10篇的,也不知道為什麼,可能是有兩篇閱讀量挺高吧):

原創一開,接二連三的權限也就跟著打開了,申請「優質科技內容創作者」也順利通過:

以上便是我的個人經歷。總結下來三點:

1、保證垂直度、悟空問答的話以標籤為準;

2、集中發佈同一領域文章;

3、好好利用「熱點詞解析」功能,能蹭則蹭,把閱讀量拉上去

後面的事情就是水到渠成了。大家都好好加油吧!有幫助的話給我記得點贊哦~


Jesse


我是個熱愛看今日頭條拜讀者,

因為我最喜歡的就是國內外世事

新聞只要一有時間就會打開手機

看頭條,真正進入頭條寫悟空回

答有半年多,取得了悟空回答的

黃V認證。我對頭條垂直度的問

題談點個人看法:

一、我認為垂直就是專項領域垂

直事務。我存在的霧區是很難分

辯清楚界限,如果採用系統識別

的方法給初入作者一段時間實習

“百遍頭條”寫作。由系統根據他

的百遍頭條寫作提出領域垂直選

項參考。系統推介、個人自願當

然最終由個人決定為準。

二、由系統推介項目的規範內容

使作者更早熟知自已的垂直內容

範圍,少走灣路。

看多了頭條,也想把自已在日常

生活中遇到的突發事件準確無誤

的如實向民眾報道共享,這也是

頭條的服務宗旨,就不應設限領

域“但是涉及到國家機密的相關報

到不能隨便報道”,因為爆文不受

垂直約束。


學者110


雖然我沒做到,但我感覺我能做到

一,所謂優質就是好質量 好品質,頭條之所以要求優質創作者在創造內容的同時還要秉承著高度垂直領域內創造,頭條這樣做不是沒有道理的,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提高內容的質量,優化內容,使內容更專,層次更高,讓讀者閱讀起來更有可觀性,說難聽點就是優質不是什麼阿貓阿狗都能成為了,最起碼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礎,有一定的邏輯思維。

二,另一方面就是培養你在這個領域的專業度,精煉度,何為一個精,就是把它讀透,讀爛,就像乘法口訣你能順著來,也能倒著來這就是精,而精又非一朝一夕,精非要水滴石穿,非要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方可稱為精。比如股神巴菲特,這輩子什麼都不幹,就是研究股票,如果他今天干這樣,明天干那樣,那會有今天的股神之稱嗎。

三,所以頭條要的優質創作者不是什麼都幹,什麼都去問答,而是要專注於你本身的領域內深耕。

總結,以上都是我個人觀點 並無重傷他人意思 我相信只要每個人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堅持不懈 恪盡職守那總有一天會旗開得勝。

精誠所至,還得金石為開


水生


頭條申請優質創作者要求創作內容高度垂直,可以做到。我認為,平臺這一要求很有必要。頭條是個海量的信息大觀園、萬花筒、博物館,欄目板塊非常多,涉及時事、生活時尚、三農、文化、情感、娛樂、軍事、歷史、故事等眾多領域,要充分考慮到讀者和受眾的閱讀興趣和習慣。為此,優質創作者就應當與平臺策劃保持一致,一旦選定某個領域,就撲下身子專心致志、聚精會神、心無旁騖地耕耘創作,匠心獨運,精雕細琢,潛心打造精品,力爭為讀者奉獻出最精美、最優質的作品,如同烹飪大師精心做出的一道道色香味美的大餐,令人賞心悅目,獲益良多。而不宜過多涉獵其他領域,畢竟人的精力有限,淺嘗輒止、蜻蜓點水式的東西肯定難以保證質量,而且會給人造成繁雜不專、錯亂無序的印象。比如,我選的是文化領域,就始終如一,堅持在文化領域的各個分支小領域,勤奮鑽研,埋頭耕耘,確保奉送出的是自己可以拿的出手、讀者受眾願意看、看了會有一定收穫,能夠陶冶情操增長知識的東西,這樣的文化創作和信息傳播才有價值。歡迎探討,指導交流。



紅旗漫卷原野


首先得請大家不要笑話我哈。

作為一個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畢業生,我到現在為止都沒有分清我註冊的“生活”類的“高度垂直”是包括那些範圍?

因為有一句話叫做生活包羅萬象;

文學、體育、看書學習、關心實事政治,娛樂休閒,做好人好事。。。。。。等等等等;

這也是我們生活領域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吧?

那我的“高度垂直”應該可以考慮去專注哪些東西呢?

換一句話來說,我應該去關注寫作的原創文章包括哪些方面才算是“高度垂直”了呢?

其實,我心裡明白,今日頭條要求我們的原創文章要高度垂直,其目的就是要求我們只能去專注一點,去挖深挖透。

那是因為我們大家都是普通人,能力有限,手裡的資源更是有限;

你應該把你自己覺得最有“把握”的東西去發揮出來就非常好了;

你連你最擅長的東西都寫不好,那你哪裡還有能力去“光顧”其他領域?

我估計這就是“今日頭條”要求我們高度垂直的目的了吧?

個人觀點,請各位大咖不吝斧正哦⊙∀⊙!

謝謝支持!


hu3539


題主,你好。目前我還在耕耘當中。



發文或者視頻,又或者問答,要與選擇領域高度垂直,應該就是要屬於該領域吧,可能就跟我們寫作時期的緊扣主題差不多,不要偏題。我是這麼理解的。


賬號過原創,就我個人來講,有些難度。我是選擇日更,4月份的時候,保持日更,但字數少,篇幅不長,申請一次原創被打回,讓我有點低迷。


5月份,我還是堅持日更,由4月份的幾百字保持在1500字及以上,其實,看著自己辛苦寫出來的文章被髮表,被推薦,被閱讀,也還是蠻有成就感的,我個人比較容易滿足。


雖然在垂直度的道路上一直行進,我也覺得自己有這個毅力堅持下去,其實想想,就算不日更,每天的時間為還是會流逝,積少成多,厚積薄發,我始終相信,天道酬勤。


其實頭條於社會作者來說,還是有很大的幫助了,就拿目前的新作文大賽來說,我們先不去考究它的最終目的,但至少也是一個鼓勵寫作者去創作的動力。


我們都希望能有收穫,也不必隱藏自己的那份心思,要說沒有一丁點的功利,就我個人來說,是有的,但凡事,總得去實踐,去操作了,才有回報的可能,反之,則沒有。


總的來說,就是:

其次得領域垂直

最後得從一而終的堅持


以上個人看法,願同各位同享答題精彩。

我是利妹子,歡迎評論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