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羊毛氈怎麼做?

養魚說


羊毛氈是採用羊毛,用針氈工具加工而成的一種人類歷史上古老的紡織手工藝品。但這種手工藝是屬於非編織類,因為這種羊毛非常柔軟而且纖維彈性很好,手感很舒適,具有非常好的恢復性。不容易變形,加上纖維結構緊密相連,是一種不需要針織和縫接的手工藝品。

早在古羅馬時期,西方就流行這種非編制手工品。而中國羊毛氈製作比較出名的就是新疆,我記得小時候小學門口就有人搭個很大的帳篷,然後用勾線手法,在羊毛上打製,做成一張又一張舒適保暖的羊毛杯被子,那時候很多家長都會圍在邊上等待自己預定的那一張。小時候我不懂那是什麼,長大後才知道。這種羊毛的保暖性質很好。防水性也相當不錯,在抗燃,固色方面也有不錯的品質。現在已經很少看見了。多是用於製作一些羊毛氈布娃娃。

一般的羊毛氈是採用坤士蘭羊毛,這種羊毛細膩順滑,色彩豔麗飽滿,手工柔和,容易氈化。浮毛也比較少,價格會稍微貴一點,還有一種同等級的羊毛就是美利奴羊毛,保暖性質會稍微好一些。這種羊毛之所以能氈化是因為它的表面覆蓋了許多人眼看不見的毛鱗片,毛鱗片在互相粘連的過程,就稱為氈化。

氈化分為兩種,針氈和溼氈。針氈是使用特製羊毛戳針,不斷的戳刺羊毛,使得表面鱗片互相粘連而達到氈化效果。

溼氈就是羊毛遇到熱水會張開,豎起,這時候,只要通過外力的擠壓、揉搓和摩擦,就能使表面互相糾結,緊密粘連,成為氈化。

由於羊毛的纖維特性,所以製作羊毛氈手工時,每條羊毛的長度會有所不同,這就導致在製作分裝時,會有一些蓬鬆或緊實的區別。而因為染色工藝的原因,不同批次的羊毛氈在生產過程中也有明顯的區別。因此在製作過程中,最好一次買夠同種顏色的羊毛氈,避免後期出現色差和其他因素的誤差。

現在的羊毛氈手工藝品製作真的是十分的精美,學起來也不難。多練幾遍就熟悉了,做好可以當擺設裝飾,手機書包吊墜,都可以。

1.首先要準備工具

粗針、細針,工作臺,酒精澆水等

2.把羊毛卷成橢圓形,然後用粗針戳出圓形當頭部,粗針修細節

3.取適量白色羊毛對摺,然後戳成一個橢圓底部的羊毛不要戳,方便與頭部連接

4.軀幹和耳朵則折成小橢圓等,同樣,底部不要戳,然後再戳上去

5.在和適放眼睛的位置戳一個洞,把眼睛放進去

手工羊毛氈的做法對羊毛的挑選和製作工藝是有嚴格要求的。首先要選優質秋季綿羊毛,規格有3X7,2x8,4x6等等。每塊氈的大小不同,羊毛的數量也不同。

加工製作羊毛氈的人俗稱氈匠,在甘肅主要分佈在甘谷武山秦安一帶。手工羊毛氈對氈匠的技術要求非常高,首先把羊毛要洗好,揉好。然後把揉洗好的羊毛鋪勻稱擱到準備好的木板上,氈匠坐在板凳上把繩子套在包裹好的羊毛上用腳使勁的揉,經過2小時左右的時間就揉好了。氈的雛形就形成了,再經過晾乾和太陽曬就完成所有工序。一塊手工羊毛氈就製作成了。

先說一說用羊毛氈做成的成品所用到的工具吧。

羊毛:羊毛分很多種的,它的品質優劣用支數(S)來衡量,支數越高,羊毛越細越柔軟,當然價格也就越貴了。我一般用60s到66s的,比較適中。而且羊毛有很多顏色的,你可以根據自己想做的作品去買對應的顏色,也可以買一套先入手試試。

戳針:羊毛氈現在還有個名字叫“戳戳樂”,所以戳針是必不可少的了。戳針都是鋼針,針尖上有很多倒刺,就是為了在操作的過程中能使羊毛融入到一起。

泡沫墊:這個就比較實用了,把羊毛放上面戳既方便又安全。

鉗子:要那種尖嘴鉗,用來固定掛鉤,和捏一些硬的不好操作的小東西。

錐子:就是一般的錐子,不要帶勾的,用於安裝五官和釦子之類的東西。

手指套:就是隻有拇指和食指帶的,防止被戳針扎到手。

剪刀:這個用途多,要買個比較鋒利的,小夾剪最好。

膠水:高性能水性複合膠。

再說一說羊毛氈的基礎形狀。

圓柱:將羊毛取出適合長度,先均勻鋪平到泡沫墊上,固定表面的羊毛,一邊滾一邊戳,務必每個地方戳均勻。到半氈時(形狀大致固定,但還鬆軟的狀態),開始修整兩頭的形狀,使其變成平面,然後繼續邊滾邊搓,如果有凹陷的部分可以用羊毛補上,一直到羊毛變得緊實完全氈化為止。

球形:取出適量的羊毛,將羊毛對摺後輕輕捲起成蓬鬆狀,成圓柱體。將蓬鬆的圓柱體的兩端向內摺疊,放置泡沫墊上輕戳固定,一邊滾動一邊戳。(在氈化過程中需要不斷滾動,避免圓球變形),感覺戳刺過程中開始有阻力的時候,毛球已經氈化了,這個時候可以針對羊毛球進行修復,包括凹凸,擴大等等。

片狀:先鋪好羊毛,將羊毛一片一片疊起來,整體呈一片長方形。放在泡沫墊上,用戳針固定最後覆蓋的那層羊毛。先戳一面,半氈化後,再換另一面兒戳。然後修復邊緣,直至整個形狀變薄,變小,變緊緻。

如果想戳其他的形狀,就基於以上基礎步驟開始舉一反三的戳。



昭爾茹悅


羊毛氈是採用羊毛,用針氈工具加工而成的一種人類歷史上古老的紡織手工藝品。但這種手工藝是屬於非編織類,因為這種羊毛非常柔軟而且纖維彈性很好,手感很舒適,具有非常好的恢復性。不容易變形,加上纖維結構緊密相連,是一種不需要針織和縫接的手工藝品。

早在古羅馬時期,西方就流行這種非編制手工品。而中國羊毛氈製作比較出名的就是新疆,我記得小時候小學門口就有人搭個很大的帳篷,然後用勾線手法,在羊毛上打製,做成一張又一張舒適保暖的羊毛杯被子,那時候很多家長都會圍在邊上等待自己預定的那一張。小時候我不懂那是什麼,長大後才知道。這種羊毛的保暖性質很好。防水性也相當不錯,在抗燃,固色方面也有不錯的品質。現在已經很少看見了。多是用於製作一些羊毛氈布娃娃。

一般的羊毛氈是採用坤士蘭羊毛,這種羊毛細膩順滑,色彩豔麗飽滿,手工柔和,容易氈化。浮毛也比較少,價格會稍微貴一點,還有一種同等級的羊毛就是美利奴羊毛,保暖性質會稍微好一些。這種羊毛之所以能氈化是因為它的表面覆蓋了許多人眼看不見的毛鱗片,毛鱗片在互相粘連的過程,就稱為氈化。

氈化分為兩種,針氈和溼氈。針氈是使用特製羊毛戳針,不斷的戳刺羊毛,使得表面鱗片互相粘連而達到氈化效果。

溼氈就是羊毛遇到熱水會張開,豎起,這時候,只要通過外力的擠壓、揉搓和摩擦,就能使表面互相糾結,緊密粘連,成為氈化。

由於羊毛的纖維特性,所以製作羊毛氈手工時,每條羊毛的長度會有所不同,這就導致在製作分裝時,會有一些蓬鬆或緊實的區別。而因為染色工藝的原因,不同批次的羊毛氈在生產過程中也有明顯的區別。因此在製作過程中,最好一次買夠同種顏色的羊毛氈,避免後期出現色差和其他因素的誤差。

現在的羊毛氈手工藝品製作真的是十分的精美,學起來也不難。多練幾遍就熟悉了,做好可以當擺設裝飾,手機書包吊墜,都可以。

1.首先要準備工具

粗針、細針,工作臺,酒精澆水等

2.把羊毛卷成橢圓形,然後用粗針戳出圓形當頭部,粗針修細節

3.取適量白色羊毛對摺,然後戳成一個橢圓底部的羊毛不要戳,方便與頭部連接

4.軀幹和耳朵則折成小橢圓等,同樣,底部不要戳,然後再戳上去

5.在和適放眼睛的位置戳一個洞,把眼睛放進去

手工羊毛氈的做法對羊毛的挑選和製作工藝是有嚴格要求的。首先要選優質秋季綿羊毛,規格有3X7,2x8,4x6等等。每塊氈的大小不同,羊毛的數量也不同。

加工製作羊毛氈的人俗稱氈匠,在甘肅主要分佈在甘谷武山秦安一帶。手工羊毛氈對氈匠的技術要求非常高,首先把羊毛要洗好,揉好。然後把揉洗好的羊毛鋪勻稱擱到準備好的木板上,氈匠坐在板凳上把繩子套在包裹好的羊毛上用腳使勁的揉,經過2小時左右的時間就揉好了。氈的雛形就形成了,再經過晾乾和太陽曬就完成所有工序。一塊手工羊毛氈就製作成了。

先說一說用羊毛氈做成的成品所用到的工具吧。

羊毛:羊毛分很多種的,它的品質優劣用支數(S)來衡量,支數越高,羊毛越細越柔軟,當然價格也就越貴了。我一般用60s到66s的,比較適中。而且羊毛有很多顏色的,你可以根據自己想做的作品去買對應的顏色,也可以買一套先入手試試。

戳針:羊毛氈現在還有個名字叫“戳戳樂”,所以戳針是必不可少的了。戳針都是鋼針,針尖上有很多倒刺,就是為了在操作的過程中能使羊毛融入到一起。

泡沫墊:這個就比較實用了,把羊毛放上面戳既方便又安全。

鉗子:要那種尖嘴鉗,用來固定掛鉤,和捏一些硬的不好操作的小東西。

錐子:就是一般的錐子,不要帶勾的,用於安裝五官和釦子之類的東西。

手指套:就是隻有拇指和食指帶的,防止被戳針扎到手。

剪刀:這個用途多,要買個比較鋒利的,小夾剪最好。

膠水:高性能水性複合膠。

再說一說羊毛氈的基礎形狀。

圓柱:將羊毛取出適合長度,先均勻鋪平到泡沫墊上,固定表面的羊毛,一邊滾一邊戳,務必每個地方戳均勻。到半氈時(形狀大致固定,但還鬆軟的狀態),開始修整兩頭的形狀,使其變成平面,然後繼續邊滾邊搓,如果有凹陷的部分可以用羊毛補上,一直到羊毛變得緊實完全氈化為止。

球形:取出適量的羊毛,將羊毛對摺後輕輕捲起成蓬鬆狀,成圓柱體。將蓬鬆的圓柱體的兩端向內摺疊,放置泡沫墊上輕戳固定,一邊滾動一邊戳。(在氈化過程中需要不斷滾動,避免圓球變形),感覺戳刺過程中開始有阻力的時候,毛球已經氈化了,這個時候可以針對羊毛球進行修復,包括凹凸,擴大等等。

片狀:先鋪好羊毛,將羊毛一片一片疊起來,整體呈一片長方形。放在泡沫墊上,用戳針固定最後覆蓋的那層羊毛。先戳一面,半氈化後,再換另一面兒戳。然後修復邊緣,直至整個形狀變薄,變小,變緊緻。

如果想戳其他的形狀,就基於以上基礎步驟開始舉一反三的戳。



光哥修腳


羊毛氈是採用羊毛,用針氈工具加工而成的一種人類歷史上古老的紡織手工藝品。但這種手工藝是屬於非編織類,因為這種羊毛非常柔軟而且纖維彈性很好,手感很舒適,具有非常好的恢復性。不容易變形,加上纖維結構緊密相連,是一種不需要針織和縫接的手工藝品。

早在古羅馬時期,西方就流行這種非編制手工品。而中國羊毛氈製作比較出名的就是新疆,我記得小時候小學門口就有人搭個很大的帳篷,然後用勾線手法,在羊毛上打製,做成一張又一張舒適保暖的羊毛杯被子,那時候很多家長都會圍在邊上等待自己預定的那一張。小時候我不懂那是什麼,長大後才知道。這種羊毛的保暖性質很好。防水性也相當不錯,在抗燃,固色方面也有不錯的品質。現在已經很少看見了。多是用於製作一些羊毛氈布娃娃。

一般的羊毛氈是採用坤士蘭羊毛,這種羊毛細膩順滑,色彩豔麗飽滿,手工柔和,容易氈化。浮毛也比較少,價格會稍微貴一點,還有一種同等級的羊毛就是美利奴羊毛,保暖性質會稍微好一些。這種羊毛之所以能氈化是因為它的表面覆蓋了許多人眼看不見的毛鱗片,毛鱗片在互相粘連的過程,就稱為氈化。

氈化分為兩種,針氈和溼氈。針氈是使用特製羊毛戳針,不斷的戳刺羊毛,使得表面鱗片互相粘連而達到氈化效果。

溼氈就是羊毛遇到熱水會張開,豎起,這時候,只要通過外力的擠壓、揉搓和摩擦,就能使表面互相糾結,緊密粘連,成為氈化。

由於羊毛的纖維特性,所以製作羊毛氈手工時,每條羊毛的長度會有所不同,這就導致在製作分裝時,會有一些蓬鬆或緊實的區別。而因為染色工藝的原因,不同批次的羊毛氈在生產過程中也有明顯的區別。因此在製作過程中,最好一次買夠同種顏色的羊毛氈,避免後期出現色差和其他因素的誤差。

現在的羊毛氈手工藝品製作真的是十分的精美,學起來也不難。多練幾遍就熟悉了,做好可以當擺設裝飾,手機書包吊墜,都可以。

1.首先要準備工具

粗針、細針,工作臺,酒精澆水等

2.把羊毛卷成橢圓形,然後用粗針戳出圓形當頭部,粗針修細節

3.取適量白色羊毛對摺,然後戳成一個橢圓底部的羊毛不要戳,方便與頭部連接

4.軀幹和耳朵則折成小橢圓等,同樣,底部不要戳,然後再戳上去

5.在和適放眼睛的位置戳一個洞,把眼睛放進去

手工羊毛氈的做法對羊毛的挑選和製作工藝是有嚴格要求的。首先要選優質秋季綿羊毛,規格有3X7,2x8,4x6等等。每塊氈的大小不同,羊毛的數量也不同。

加工製作羊毛氈的人俗稱氈匠,在甘肅主要分佈在甘谷武山秦安一帶。手工羊毛氈對氈匠的技術要求非常高,首先把羊毛要洗好,揉好。然後把揉洗好的羊毛鋪勻稱擱到準備好的木板上,氈匠坐在板凳上把繩子套在包裹好的羊毛上用腳使勁的揉,經過2小時左右的時間就揉好了。氈的雛形就形成了,再經過晾乾和太陽曬就完成所有工序。一塊手工羊毛氈就製作成了。

先說一說用羊毛氈做成的成品所用到的工具吧。

羊毛:羊毛分很多種的,它的品質優劣用支數(S)來衡量,支數越高,羊毛越細越柔軟,當然價格也就越貴了。我一般用60s到66s的,比較適中。而且羊毛有很多顏色的,你可以根據自己想做的作品去買對應的顏色,也可以買一套先入手試試。

戳針:羊毛氈現在還有個名字叫“戳戳樂”,所以戳針是必不可少的了。戳針都是鋼針,針尖上有很多倒刺,就是為了在操作的過程中能使羊毛融入到一起。

泡沫墊:這個就比較實用了,把羊毛放上面戳既方便又安全。

鉗子:要那種尖嘴鉗,用來固定掛鉤,和捏一些硬的不好操作的小東西。

錐子:就是一般的錐子,不要帶勾的,用於安裝五官和釦子之類的東西。

手指套:就是隻有拇指和食指帶的,防止被戳針扎到手。

剪刀:這個用途多,要買個比較鋒利的,小夾剪最好。

膠水:高性能水性複合膠。

再說一說羊毛氈的基礎形狀。

圓柱:將羊毛取出適合長度,先均勻鋪平到泡沫墊上,固定表面的羊毛,一邊滾一邊戳,務必每個地方戳均勻。到半氈時(形狀大致固定,但還鬆軟的狀態),開始修整兩頭的形狀,使其變成平面,然後繼續邊滾邊搓,如果有凹陷的部分可以用羊毛補上,一直到羊毛變得緊實完全氈化為止。

球形:取出適量的羊毛,將羊毛對摺後輕輕捲起成蓬鬆狀,成圓柱體。將蓬鬆的圓柱體的兩端向內摺疊,放置泡沫墊上輕戳固定,一邊滾動一邊戳。(在氈化過程中需要不斷滾動,避免圓球變形),感覺戳刺過程中開始有阻力的時候,毛球已經氈化了,這個時候可以針對羊毛球進行修復,包括凹凸,擴大等等。

片狀:先鋪好羊毛,將羊毛一片一片疊起來,整體呈一片長方形。放在泡沫墊上,用戳針固定最後覆蓋的那層羊毛。先戳一面,半氈化後,再換另一面兒戳。然後修復邊緣,直至整個形狀變薄,變小,變緊緻。

如果想戳其他的形狀,就基於以上基礎步驟開始舉一反三的戳。



做建盞的小波


羊毛氈是採用羊毛,用針氈工具加工而成的一種人類歷史上古老的紡織手工藝品。但這種手工藝是屬於非編織類,因為這種羊毛非常柔軟而且纖維彈性很好,手感很舒適,具有非常好的恢復性。不容易變形,加上纖維結構緊密相連,是一種不需要針織和縫接的手工藝品。

早在古羅馬時期,西方就流行這種非編制手工品。而中國羊毛氈製作比較出名的就是新疆,我記得小時候小學門口就有人搭個很大的帳篷,然後用勾線手法,在羊毛上打製,做成一張又一張舒適保暖的羊毛杯被子,那時候很多家長都會圍在邊上等待自己預定的那一張。小時候我不懂那是什麼,長大後才知道。這種羊毛的保暖性質很好。防水性也相當不錯,在抗燃,固色方面也有不錯的品質。現在已經很少看見了。多是用於製作一些羊毛氈布娃娃。

一般的羊毛氈是採用坤士蘭羊毛,這種羊毛細膩順滑,色彩豔麗飽滿,手工柔和,容易氈化。浮毛也比較少,價格會稍微貴一點,還有一種同等級的羊毛就是美利奴羊毛,保暖性質會稍微好一些。這種羊毛之所以能氈化是因為它的表面覆蓋了許多人眼看不見的毛鱗片,毛鱗片在互相粘連的過程,就稱為氈化。

氈化分為兩種,針氈和溼氈。針氈是使用特製羊毛戳針,不斷的戳刺羊毛,使得表面鱗片互相粘連而達到氈化效果。

溼氈就是羊毛遇到熱水會張開,豎起,這時候,只要通過外力的擠壓、揉搓和摩擦,就能使表面互相糾結,緊密粘連,成為氈化。

由於羊毛的纖維特性,所以製作羊毛氈手工時,每條羊毛的長度會有所不同,這就導致在製作分裝時,會有一些蓬鬆或緊實的區別。而因為染色工藝的原因,不同批次的羊毛氈在生產過程中也有明顯的區別。因此在製作過程中,最好一次買夠同種顏色的羊毛氈,避免後期出現色差和其他因素的誤差。

現在的羊毛氈手工藝品製作真的是十分的精美,學起來也不難。多練幾遍就熟悉了,做好可以當擺設裝飾,手機書包吊墜,都可以。

1.首先要準備工具

粗針、細針,工作臺,酒精澆水等

2.把羊毛卷成橢圓形,然後用粗針戳出圓形當頭部,粗針修細節

3.取適量白色羊毛對摺,然後戳成一個橢圓底部的羊毛不要戳,方便與頭部連接

4.軀幹和耳朵則折成小橢圓等,同樣,底部不要戳,然後再戳上去

5.在和適放眼睛的位置戳一個洞,把眼睛放進去

手工羊毛氈的做法對羊毛的挑選和製作工藝是有嚴格要求的。首先要選優質秋季綿羊毛,規格有3X7,2x8,4x6等等。每塊氈的大小不同,羊毛的數量也不同。

加工製作羊毛氈的人俗稱氈匠,在甘肅主要分佈在甘谷武山秦安一帶。手工羊毛氈對氈匠的技術要求非常高,首先把羊毛要洗好,揉好。然後把揉洗好的羊毛鋪勻稱擱到準備好的木板上,氈匠坐在板凳上把繩子套在包裹好的羊毛上用腳使勁的揉,經過2小時左右的時間就揉好了。氈的雛形就形成了,再經過晾乾和太陽曬就完成所有工序。一塊手工羊毛氈就製作成了。

先說一說用羊毛氈做成的成品所用到的工具吧。

羊毛:羊毛分很多種的,它的品質優劣用支數(S)來衡量,支數越高,羊毛越細越柔軟,當然價格也就越貴了。我一般用60s到66s的,比較適中。而且羊毛有很多顏色的,你可以根據自己想做的作品去買對應的顏色,也可以買一套先入手試試。

戳針:羊毛氈現在還有個名字叫“戳戳樂”,所以戳針是必不可少的了。戳針都是鋼針,針尖上有很多倒刺,就是為了在操作的過程中能使羊毛融入到一起。

泡沫墊:這個就比較實用了,把羊毛放上面戳既方便又安全。

鉗子:要那種尖嘴鉗,用來固定掛鉤,和捏一些硬的不好操作的小東西。

錐子:就是一般的錐子,不要帶勾的,用於安裝五官和釦子之類的東西。

手指套:就是隻有拇指和食指帶的,防止被戳針扎到手。

剪刀:這個用途多,要買個比較鋒利的,小夾剪最好。

膠水:高性能水性複合膠。

再說一說羊毛氈的基礎形狀。

圓柱:將羊毛取出適合長度,先均勻鋪平到泡沫墊上,固定表面的羊毛,一邊滾一邊戳,務必每個地方戳均勻。到半氈時(形狀大致固定,但還鬆軟的狀態),開始修整兩頭的形狀,使其變成平面,然後繼續邊滾邊搓,如果有凹陷的部分可以用羊毛補上,一直到羊毛變得緊實完全氈化為止。

球形:取出適量的羊毛,將羊毛對摺後輕輕捲起成蓬鬆狀,成圓柱體。將蓬鬆的圓柱體的兩端向內摺疊,放置泡沫墊上輕戳固定,一邊滾動一邊戳。(在氈化過程中需要不斷滾動,避免圓球變形),感覺戳刺過程中開始有阻力的時候,毛球已經氈化了,這個時候可以針對羊毛球進行修復,包括凹凸,擴大等等。

片狀:先鋪好羊毛,將羊毛一片一片疊起來,整體呈一片長方形。放在泡沫墊上,用戳針固定最後覆蓋的那層羊毛。先戳一面,半氈化後,再換另一面兒戳。然後修復邊緣,直至整個形狀變薄,變小,變緊緻。

如果想戳其他的形狀,就基於以上基礎步驟開始舉一反三的戳。



彩虹工坊


羊毛氈是採用羊毛,用針氈工具加工而成的一種人類歷史上古老的紡織手工藝品。但這種手工藝是屬於非編織類,因為這種羊毛非常柔軟而且纖維彈性很好,手感很舒適,具有非常好的恢復性。不容易變形,加上纖維結構緊密相連,是一種不需要針織和縫接的手工藝品。

早在古羅馬時期,西方就流行這種非編制手工品。而中國羊毛氈製作比較出名的就是新疆,我記得小時候小學門口就有人搭個很大的帳篷,然後用勾線手法,在羊毛上打製,做成一張又一張舒適保暖的羊毛杯被子,那時候很多家長都會圍在邊上等待自己預定的那一張。小時候我不懂那是什麼,長大後才知道。這種羊毛的保暖性質很好。防水性也相當不錯,在抗燃,固色方面也有不錯的品質。現在已經很少看見了。多是用於製作一些羊毛氈布娃娃。

一般的羊毛氈是採用坤士蘭羊毛,這種羊毛細膩順滑,色彩豔麗飽滿,手工柔和,容易氈化。浮毛也比較少,價格會稍微貴一點,還有一種同等級的羊毛就是美利奴羊毛,保暖性質會稍微好一些。這種羊毛之所以能氈化是因為它的表面覆蓋了許多人眼看不見的毛鱗片,毛鱗片在互相粘連的過程,就稱為氈化。

氈化分為兩種,針氈和溼氈。針氈是使用特製羊毛戳針,不斷的戳刺羊毛,使得表面鱗片互相粘連而達到氈化效果。

溼氈就是羊毛遇到熱水會張開,豎起,這時候,只要通過外力的擠壓、揉搓和摩擦,就能使表面互相糾結,緊密粘連,成為氈化。

由於羊毛的纖維特性,所以製作羊毛氈手工時,每條羊毛的長度會有所不同,這就導致在製作分裝時,會有一些蓬鬆或緊實的區別。而因為染色工藝的原因,不同批次的羊毛氈在生產過程中也有明顯的區別。因此在製作過程中,最好一次買夠同種顏色的羊毛氈,避免後期出現色差和其他因素的誤差。

現在的羊毛氈手工藝品製作真的是十分的精美,學起來也不難。多練幾遍就熟悉了,做好可以當擺設裝飾,手機書包吊墜,都可以。

1.首先要準備工具

粗針、細針,工作臺,酒精澆水等

2.把羊毛卷成橢圓形,然後用粗針戳出圓形當頭部,粗針修細節

3.取適量白色羊毛對摺,然後戳成一個橢圓底部的羊毛不要戳,方便與頭部連接

4.軀幹和耳朵則折成小橢圓等,同樣,底部不要戳,然後再戳上去

5.在和適放眼睛的位置戳一個洞,把眼睛放進去

手工羊毛氈的做法對羊毛的挑選和製作工藝是有嚴格要求的。首先要選優質秋季綿羊毛,規格有3X7,2x8,4x6等等。每塊氈的大小不同,羊毛的數量也不同。

加工製作羊毛氈的人俗稱氈匠,在甘肅主要分佈在甘谷武山秦安一帶。手工羊毛氈對氈匠的技術要求非常高,首先把羊毛要洗好,揉好。然後把揉洗好的羊毛鋪勻稱擱到準備好的木板上,氈匠坐在板凳上把繩子套在包裹好的羊毛上用腳使勁的揉,經過2小時左右的時間就揉好了。氈的雛形就形成了,再經過晾乾和太陽曬就完成所有工序。一塊手工羊毛氈就製作成了。

先說一說用羊毛氈做成的成品所用到的工具吧。

羊毛:羊毛分很多種的,它的品質優劣用支數(S)來衡量,支數越高,羊毛越細越柔軟,當然價格也就越貴了。我一般用60s到66s的,比較適中。而且羊毛有很多顏色的,你可以根據自己想做的作品去買對應的顏色,也可以買一套先入手試試。

戳針:羊毛氈現在還有個名字叫“戳戳樂”,所以戳針是必不可少的了。戳針都是鋼針,針尖上有很多倒刺,就是為了在操作的過程中能使羊毛融入到一起。

泡沫墊:這個就比較實用了,把羊毛放上面戳既方便又安全。

鉗子:要那種尖嘴鉗,用來固定掛鉤,和捏一些硬的不好操作的小東西。

錐子:就是一般的錐子,不要帶勾的,用於安裝五官和釦子之類的東西。

手指套:就是隻有拇指和食指帶的,防止被戳針扎到手。

剪刀:這個用途多,要買個比較鋒利的,小夾剪最好。

膠水:高性能水性複合膠。

再說一說羊毛氈的基礎形狀。

圓柱:將羊毛取出適合長度,先均勻鋪平到泡沫墊上,固定表面的羊毛,一邊滾一邊戳,務必每個地方戳均勻。到半氈時(形狀大致固定,但還鬆軟的狀態),開始修整兩頭的形狀,使其變成平面,然後繼續邊滾邊搓,如果有凹陷的部分可以用羊毛補上,一直到羊毛變得緊實完全氈化為止。

球形:取出適量的羊毛,將羊毛對摺後輕輕捲起成蓬鬆狀,成圓柱體。將蓬鬆的圓柱體的兩端向內摺疊,放置泡沫墊上輕戳固定,一邊滾動一邊戳。(在氈化過程中需要不斷滾動,避免圓球變形),感覺戳刺過程中開始有阻力的時候,毛球已經氈化了,這個時候可以針對羊毛球進行修復,包括凹凸,擴大等等。

片狀:先鋪好羊毛,將羊毛一片一片疊起來,整體呈一片長方形。放在泡沫墊上,用戳針固定最後覆蓋的那層羊毛。先戳一面,半氈化後,再換另一面兒戳。然後修復邊緣,直至整個形狀變薄,變小,變緊緻。

如果想戳其他的形狀,就基於以上基礎步驟開始舉一反三的戳。



倉巴鹿人


用羊毛來製作羊毛氈三色堇來裝飾房間,三色堇又被稱為貓臉花,是不是很像是小貓的臉呢?

製作步驟:

第1步:將彩色的羊毛準備好

第2步:先來將粉色的羊毛取出來

第3步:然後對摺之後,底部捏成尖尖的,這樣整體就是一個三角形的

第4步:下面放在操作檯上面,用戳針來戳緊

第5步:在底部用一點橙色的羊毛戳好

第6步:這樣來製作兩片花瓣

第7步:繼續再按照前面的類似的方法制作一片花瓣,這片花瓣需要寬一些

第8步:再製作兩片深色的花瓣

第9步:將深色的花瓣組合起來

第10步:上面一層加上兩片淺色的花瓣

第11步:底下將寬的花瓣也固定好

第12步:然後來用綠色的羊毛製作葉子

第13步:把製作好的羊毛氈用洗手液洗一下

第14步:葉子也是一樣

第15步:然後洗好之後,晾乾,就是不毛躁並且色彩均勻的花朵了

16步:然後用神色的羊毛在花朵中間加上貓臉的鬚鬚

第17步:用一點黃色的羊毛做花蕊

第18步:將花蕊固定到花朵上面

第19步:然後就是漂亮的羊毛氈三色堇啦

第20步:這樣就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羊毛來製作一起搭配的花朵了。











教美術的小熊熊老師


羊毛氈就是把羊毛氈化的結果。

羊毛的表面被很多毛鱗片覆蓋著,我們的頭髮,還有狗毛、貓毛上都有這種毛鱗片。這些毛鱗片被戳針摩擦、擠壓,在這個過程中相互纏在一起,纏得越來越密實、緊實,這個過程就叫做氈化,被氈化了的羊毛就叫做羊毛氈。

羊毛氈分為針氈和溼氈,今天我們分享的是比較容易製作的針氈。

製作羊毛氈時,凹陷的地方,按壓著多戳幾下,使它緊緻密實。需要凸起的地方就一點點添加羊毛,然後戳實。一定要記住:加少了可以再補,加多了可就麻煩了。

做羊毛氈沒有什麼技術含量,最需要的就是耐心和細心。功夫不負有心人,你花的時間和精力越多,越是精益求精,你的作品就會越完美。

做羊毛氈所需要的工具如下:

1 戳針。做羊毛氈的戳針,表面帶有一些小小的倒刺,使羊毛纏在一起氈化的就是這些倒刺。

2 工作臺。工作臺就是用來墊住作品和羊毛的墊子,常見的有泡沫墊,海綿墊和刷狀墊。使用工作臺,能避免戳針戳到堅硬的桌面上,避免戳針的折損。刷狀工作臺雖然價格稍高,但比其他工作臺耐用,用的時候別忘記在上面鋪一塊布哦。

3 牛皮護指套。嘿嘿,主要是為那些心急的小夥伴準備的,以免她們在戳得很快的時候,不小心戳到自己的手指上。玩手工很好,玩出傷來就不好了。

在做羊毛氈小動物的時候,需要購買鼻子、眼睛之類的配件。裝置眼睛鼻子的時候,事先要在相應的部位戳好大小合適的孔洞,然後再塗上膠水,最後安裝眼睛、鼻子。安裝好眼睛、鼻子之後輕輕按壓一會兒,以使其粘結牢固。膠水最常用的是酒精膠或者白乳膠。

圖中的羊毛氈貓咪,使用的是玻璃眼睛。小夥伴們可以在網上搜索:玻璃眼睛、玩具眼睛,頁面會彈出各種各樣的款式,玻璃的、塑料的······應有盡有。

圖中的小鹿,我們要事先準備好鐵絲或扭扭棒。先用扭扭棒或者鐵絲做出小鹿的骨架和造型,然後在上面添加羊毛,做出小鹿的形象






小茉莉愛手工


我們從原理到方法來一一說一下吧。

1 羊毛氈的基本原理

首先我想先說一下羊毛氈的基本原理是什麼,只有知道了原理,才能更好的理解羊毛氈。

其實原理很簡單,就是因為羊毛表面有很多很多的毛鱗片(只要是毛髮,比如我們的頭髮,貓毛狗毛上都有),當它們這被戳針擠壓,產生摩擦,就會纏在一起,而且會越來越緊實,這個過程就叫做氈化。

知道了這個原理,我們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如果用戳針戳得次數越多,拿這個區域也就會越緊實,但是如果不小心加多了羊毛,可是不好處理的哦,所以儘量少量多次的添加羊毛。

2 羊毛氈製作方法的類

1)針氈

針氈就是用戳針戳刺羊毛,讓羊毛的表面鱗片粘連,達到氈化效果。

2)溼氈

溼氈的原理是羊毛遇到熱水,上面的鱗片就會豎起來,然後用力擠壓,就可以讓它們緊密粘連,達到氈化效果。

3 羊毛氈的製作工具

一圖便知曉,哈哈

如果是新手入門,這四大件就夠了:羊毛、戳針、指套、工作臺

記得再買羊毛的時候,要多備一些白色,黑色,米黃,灰色等,這些都是經常使用的顏色

4 羊毛氈的製作方法

羊毛氈其實是一個比較靠時間出成果的手作,因為你戳的時間越長,氈化效果就會越明顯,成品就會越緊實。

對於製作方法來說,視頻總歸是比文字要更直觀,也更易學,主要哪裡缺羊毛,就補哪裡,要提前畫出你想做的樣子,然後不斷的塑形以及戳緊實就可以了。

西瓜視頻有很多教程,我找了幾個貼出來,希望你能夠跟著一起做,肯定能製作出成品的。


娜比醬的小生活


親愛的提問者,你好我是蜜桃子手作,關於你提問的羊毛氈手工是怎麼做的,以下是我的一些見解:

羊毛氈是採用羊毛,用針氈工具加工而成的一種人類歷史上古老的紡織手工藝品。但這種手工藝是屬於非編織類,因為這種羊毛非常柔軟而且纖維彈性很好,手感很舒適,具有非常好的恢復性。不容易變形,加上纖維結構緊密相連,是一種不需要針織和縫接的手工藝品。

早在古羅馬時期,西方就流行這種非編制手工品。而中國羊毛氈製作比較出名的就是新疆,我記得小時候小學門口就有人搭個很大的帳篷,然後用勾線手法,在羊毛上打製,做成一張又一張舒適保暖的羊毛杯被子,那時候很多家長都會圍在邊上等待自己預定的那一張。小時候我不懂那是什麼,長大後才知道。這種羊毛的保暖性質很好。防水性也相當不錯,在抗燃,固色方面也有不錯的品質。現在已經很少看見了。多是用於製作一些羊毛氈布娃娃。

一般的羊毛氈是採用坤士蘭羊毛,這種羊毛細膩順滑,色彩豔麗飽滿,手工柔和,容易氈化。浮毛也比較少,價格會稍微貴一點,還有一種同等級的羊毛就是美利奴羊毛,保暖性質會稍微好一些。這種羊毛之所以能氈化是因為它的表面覆蓋了許多人眼看不見的毛鱗片,毛鱗片在互相粘連的過程,就稱為氈化。

氈化分為兩種,針氈和溼氈。針氈是使用特製羊毛戳針,不斷的戳刺羊毛,使得表面鱗片互相粘連而達到氈化效果。

溼氈就是羊毛遇到熱水會張開,豎起,這時候,只要通過外力的擠壓、揉搓和摩擦,就能使表面互相糾結,緊密粘連,成為氈化。

由於羊毛的纖維特性,所以製作羊毛氈手工時,每條羊毛的長度會有所不同,這就導致在製作分裝時,會有一些蓬鬆或緊實的區別。而因為染色工藝的原因,不同批次的羊毛氈在生產過程中也有明顯的區別。因此在製作過程中,最好一次買夠同種顏色的羊毛氈,避免後期出現色差和其他因素的誤差。

現在的羊毛氈手工藝品製作真的是十分的精美,學起來也不難。多練幾遍就熟悉了,做好可以當擺設裝飾,手機書包吊墜,都可以。

以上就是我關於此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幫助你解決疑問,感謝提問。


蜜桃子手作


1.首先要準備工具

粗針、細針,工作臺,酒精澆水等

2.把羊毛卷成橢圓形,然後用粗針戳出圓形當頭部,粗針修細節

3.取適量白色羊毛對摺,然後戳成一個橢圓底部的羊毛不要戳,方便與頭部連接

4.軀幹和耳朵則折成小橢圓等,同樣,底部不要戳,然後再戳上去

5.在和適放眼睛的位置戳一個洞,把眼睛放進去

手工羊毛氈的做法對羊毛的挑選和製作工藝是有嚴格要求的。首先要選優質秋季綿羊毛,規格有3X7,2x8,4x6等等。每塊氈的大小不同,羊毛的數量也不同。

加工製作羊毛氈的人俗稱氈匠,在甘肅主要分佈在甘谷武山秦安一帶。手工羊毛氈對氈匠的技術要求非常高,首先把羊毛要洗好,揉好。然後把揉洗好的羊毛鋪勻稱擱到準備好的木板上,氈匠坐在板凳上把繩子套在包裹好的羊毛上用腳使勁的揉,經過2小時左右的時間就揉好了。氈的雛形就形成了,再經過晾乾和太陽曬就完成所有工序。一塊手工羊毛氈就製作成了。

先說一說用羊毛氈做成的成品所用到的工具吧。

羊毛:羊毛分很多種的,它的品質優劣用支數(S)來衡量,支數越高,羊毛越細越柔軟,當然價格也就越貴了。我一般用60s到66s的,比較適中。而且羊毛有很多顏色的,你可以根據自己想做的作品去買對應的顏色,也可以買一套先入手試試。

戳針:羊毛氈現在還有個名字叫“戳戳樂”,所以戳針是必不可少的了。戳針都是鋼針,針尖上有很多倒刺,就是為了在操作的過程中能使羊毛融入到一起。

泡沫墊:這個就比較實用了,把羊毛放上面戳既方便又安全。

鉗子:要那種尖嘴鉗,用來固定掛鉤,和捏一些硬的不好操作的小東西。

錐子:就是一般的錐子,不要帶勾的,用於安裝五官和釦子之類的東西。

手指套:就是隻有拇指和食指帶的,防止被戳針扎到手。

剪刀:這個用途多,要買個比較鋒利的,小夾剪最好。

膠水:高性能水性複合膠。

再說一說羊毛氈的基礎形狀。

圓柱:將羊毛取出適合長度,先均勻鋪平到泡沫墊上,固定表面的羊毛,一邊滾一邊戳,務必每個地方戳均勻。到半氈時(形狀大致固定,但還鬆軟的狀態),開始修整兩頭的形狀,使其變成平面,然後繼續邊滾邊搓,如果有凹陷的部分可以用羊毛補上,一直到羊毛變得緊實完全氈化為止。

球形:取出適量的羊毛,將羊毛對摺後輕輕捲起成蓬鬆狀,成圓柱體。將蓬鬆的圓柱體的兩端向內摺疊,放置泡沫墊上輕戳固定,一邊滾動一邊戳。(在氈化過程中需要不斷滾動,避免圓球變形),感覺戳刺過程中開始有阻力的時候,毛球已經氈化了,這個時候可以針對羊毛球進行修復,包括凹凸,擴大等等。

片狀:先鋪好羊毛,將羊毛一片一片疊起來,整體呈一片長方形。放在泡沫墊上,用戳針固定最後覆蓋的那層羊毛。先戳一面,半氈化後,再換另一面兒戳。然後修復邊緣,直至整個形狀變薄,變小,變緊緻。

如果想戳其他的形狀,就基於以上基礎步驟開始舉一反三的戳,戳的過程中千萬小心別扎到手,那感覺真是太酸爽了,吼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