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編技藝歷史悠久,編織工藝造型獨特、精美絕倫,且藝術價值連城

中國作為竹文化的發源地,其竹編藝術是非常的古老而又神奇,是集結了竹子的本質、氣節於一體的編織藝術。在六七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運用竹子來編織器皿了。

竹編技藝歷史悠久,編織工藝造型獨特、精美絕倫,且藝術價值連城

竹編的發展歷史悠久,根據出土文物的推斷,竹編最早發源於石器時代,在此之前,人類利用石斧劈砍藤條來編織日常用品,長時間積累下來,發現竹子使用得乾脆而又利落,開裂性極強,極富韌性和彈性,而且比較容易編織,成品相比於不規則的藤條,不僅薄,還堅固耐用,從此,竹子便成了編織的主要材料。

竹編技藝歷史悠久,編織工藝造型獨特、精美絕倫,且藝術價值連城

在石器時代,當人們發現土壤在燃燒後變得堅硬而沒那麼容易滲水時,他們把土壤敷在編織物品上,並將它們燒成堅固的陶器,供日常使用。直到後來發現了陶土,人們才開始使用這種方法,但竹編直到現代才被傳承下來,是因為它的獨特特徵還沒有流失。

竹編技藝歷史悠久,編織工藝造型獨特、精美絕倫,且藝術價值連城

雖然人們並沒有用泥塑和竹編來製作器皿,但在落後的石器時代,竹編物品的規則圖案還是非常流行的,所以竹編便被印在陶罐上以作裝飾。後來,直到殷商時期,陶器的紋樣逐漸豐富,出現了方格紋、米字紋、回紋、波紋等紋飾,竹編的技藝也越來越精細。到了現代,竹編制品已經很少被用作器皿了,更多的是在手工藝品上傳承下來。如今,竹編技術已成為國家保護的一項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

竹編技藝歷史悠久,編織工藝造型獨特、精美絕倫,且藝術價值連城

竹編的技藝非常複雜,可分為起底、編織、鎖口三道工序,經緯編織法是編織過程中的主要方法,採用疏編、插、穿、削、鎖、釘、扎、套等工藝,使圖案複雜而又細膩。在編織之前,竹條的處理也是一個非常複雜和嚴格的問題。在山上砍下竹子後,要經過十幾道工序,如破竹、烤色、去節、分層、定色、刮平、劃絲、抽勻等。竹條的處理也是竹編技藝的重要組成部分。

竹編技藝歷史悠久,編織工藝造型獨特、精美絕倫,且藝術價值連城

竹子比較容易購買、切割、彎曲和加工,因此,作為一種非常受歡迎的重要日常材料。它"中空"、"有節"的材質本身也可以讓手工藝者和藝術家們有效地加以利用。

竹編技藝歷史悠久,編織工藝造型獨特、精美絕倫,且藝術價值連城

但現在民間所遺留下來的竹編技藝已經逐漸遠離我們,甚至即將消失。在城市裡,它們幾乎已經不存在了;在鄉村裡,它們或多或少還留有一些歲月的痕跡......

竹編技藝歷史悠久,編織工藝造型獨特、精美絕倫,且藝術價值連城

隨著社會的發展,手工藝品也在不斷地創新。現在的人對竹編的產品設計越來越高,不僅是審美的要求,各方面的標準也不再停留在傳統的形式上,而是融入了更多的現代元素和創新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