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誠獻革命 青山埋忠骨

導語

“同志們!一、二、三次反‘圍剿’,我們勝利了,但絕不可驕傲輕敵,應該充分準備,以爭取中國的獨立和解放,爭取革命事業的最後勝利。就把我埋在東固,我喜愛這裡的山和水。”

這是1931年9月15日,紅三軍軍長黃公略途經吉安東固地區時,遭遇國民黨飛機的突襲,33歲的黃公略朝著他的戰士們說出了最後的遺言。

“白雲山頭雲欲立,白雲山下呼聲急,枯木朽株齊努力。槍林逼,飛將軍自重霄入。”這是1931年毛澤東寫下的一首《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當中提到的這位“飛將軍”就是黃公略。

黃公略倒在了這片他喜愛、為之戰鬥的土地上。1931年9月16日,在興國縣蓮塘村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以紀念這位戰功卓著的紅軍將領。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紅軍領導人為失去這位不可多得的將才而悲痛,毛澤東親自主持追悼會,並嘆息:犧牲得太可惜了,太早了。

赤誠獻革命 青山埋忠骨

鞏崢

黃公略的外孫張忠在江西衛視《跨越時空的回信》節目中回憶說:“外公犧牲時當時家裡人都不知道”。

那時候黃公略女兒才8個月大,黃公略妻子每天都牽腸掛肚特別擔憂,惦念著丈夫的安危,經常坐立不安、食不甘味,就一直盼著他能夠早日回家。

這期間,家人雖然試圖去找組織打聽黃公略的下落,但因為局勢動盪的原因,加上家人擔心被國民黨反動派迫害,經常東躲西藏,所以也無法收到黨組織的消息。

1939年4月,國內的局勢趨於緩和,周恩來、葉劍英到南嶽遊擊幹部訓練班視察時,毛主席想到這裡距黃公略家不遠,便委託周恩來、葉劍英給黃公略的妻子劉玉英寫了一封信,並派人去尋找,最終將信送到了劉玉英手中。而此時距離黃公略犧牲已經8年了,家人這才知道他犧牲消息。

赤誠獻革命 青山埋忠骨

黃公略外孫張忠

劉玉英收到信件後,聲淚俱下、哀痛不已,她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日夜期盼能早日與丈夫團聚,等來的竟然是訣別的消息。

“外公犧牲後,戰友們把他的忠骨安葬在東固附近的一個向陽的山坡上,由於擔心國民黨反動派挖墳,戰友們曾將外公的遺骨多次遷移安葬,但最終沒有找到外公遺骸的安葬地。”張忠說,這成為家人多年來的一個遺憾。

“為了尋找外公的墓地,母親一直特別想來當年外公戰鬥過的地方,找到他最終埋葬的地方。”張忠說,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專門成立了尋找外公墓地的工作組,經過艱辛查找終於找到了黃公略一顆馬牌手槍子彈殼和皮帶頭,確定這裡是曾經安葬過黃公略的地方。

黃公略女兒細心地捧起了三把熱土,把它當成是父親的骨灰,帶回了家。

赤誠獻革命 青山埋忠骨

黃公略外孫張忠

“外公,您的女兒、我的母親今年離開了我們,我想她一定在天堂見到了您。她教育我們不能給外公丟臉,要踏踏實實做人。”

張忠在給外公黃公略的回信中這樣寫到,“外公,每次遇到困難,我都會想起你,我時常對自己說,您能將生死置之度外來拯救危難中的祖國,我遇到這點困難算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