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地區三大湖泊,為何鹹海都快消失了,而其他兩個沒事?

中亞地區主要有三大湖泊,從西向東依次為裡海,鹹海,巴爾喀什湖。

原本三個湖泊大小排名是裡海最大,鹹海次之,巴爾喀什湖最小。但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位置和大小都居中的鹹海湖面急速萎縮,50年的時間了縮小了90%以上,相當於4個北京那麼大的湖面消失了!6.8萬平方公里的湖面蒸發了6萬,僅存的面積不到巴爾喀什湖的一半。環境學家做出最壞的預測:到2020年,也就是明年,鹹海就會完全消失!

中亞地區三大湖泊,為何鹹海都快消失了,而其他兩個沒事?

三湖地理位置

都在中亞地區,而且相隔不遠,三湖的命運為何有如此大的差異呢?原本面積只有鹹海四分之一的巴爾喀什湖為何能夠“完好無損”呢?

中亞地區三大湖泊,為何鹹海都快消失了,而其他兩個沒事?

逐漸消失的鹹海

我們就從三個湖泊的地理位置和社會環境來分析一下。

世界最大湖泊裡海

裡海不同於鹹海和巴爾喀什湖,它並不完全位於中亞,而是地處歐洲、西亞、中亞三地交界處。裡海是世界最大的湖泊及鹹水湖,面積37萬平方公里,大小相當於一箇中等國家。周圍國家有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俄羅斯、阿塞拜疆和伊朗,是世界所屬國家最多的湖泊。裡海平均水深180米,最大深度1025米,湖泊容積7.7萬立方千米。有歐洲最大河伏爾加河,亞歐兩洲界河烏拉爾河捷列克河等130餘條河流注入,僅伏爾加河入湖水量就高達每年2540億立方米。

中亞地區三大湖泊,為何鹹海都快消失了,而其他兩個沒事?

浩瀚的裡海與枯萎的鹹海

如此巨大的面積、深度、容積和入湖水量,絕非鹹海可比,而且奇怪的是,與鹹海日漸乾涸截然相反,裡海水位居然還在上升。從1978年開始,裡海水位就在緩慢上漲,僅1994年就上漲了40cm,讓俄羅斯伏爾加河三角洲伊朗魚子醬產區遭受巨大影響。對比鹹海的境況,真是“乾的乾死,澇的澇死!”。

東鹹西淡的巴爾喀什湖

中亞地區三大湖泊,為何鹹海都快消失了,而其他兩個沒事?

巴爾喀什湖古稱夷播海,古代強大的中原王朝都會以此為西邊國界,漢軍、唐軍、元軍、清軍都曾飲馬湖畔。該湖現位於哈薩克斯坦境內。湖泊面積1.82萬平方千米,約是青海湖面積的四倍,蓄水量112立方千米,湖水平均深度只有6米,最深處26米。主要河流為發源於我國西北的伊犁河,於該湖西部注入,佔入湖水量的75%-80%,而湖泊東面注入水量較少,西部徑流量大於蒸發量,東部徑流量小於蒸發量,所以形成了東鹹西淡的奇特現象。巴爾喀什湖入湖水量在上世紀50-80年代也呈下降趨勢,但在1987年之後,入湖水量開始上升。

三個湖泊為何境況不同

裡海太大了,沒有可比性,那麼為什麼原本面積只有鹹海四分之一蓄水量只有鹹海十分之一,平均水深不到鹹海一半的巴爾喀什湖

也能“完好無損”呢?因為兩湖的自然環境和社會因素差別太大了。

中亞地區三大湖泊,為何鹹海都快消失了,而其他兩個沒事?

中亞地勢圖

從地勢圖我們可以直觀的看出,鹹海位於圖蘭平原,地勢較低,這原本是好事,因為地勢低能吸納更多的河流。但它離山脈太遠,兩條主要河流阿姆河與錫爾河要流經很長距離的沙漠平原

才能注入鹹海,在氣候乾旱的內陸地區,河水蒸發量很大。所以鹹海入湖水量季節差異本來就大,在加上人為的消耗,就使得入湖水量急速下降。

中亞地區三大湖泊,為何鹹海都快消失了,而其他兩個沒事?

中亞五斯坦

而巴爾喀什湖臨近天山山脈,主要河流伊犁河就發源於天山山脈,夏季有冰雪融水

作為穩定水源,冬季地形雨提供豐沛水量,而且伊犁河三角洲面積廣大,形成大片的湖泊沼澤,能夠吸納儲存大量河水,成為巴湖天然的蓄水池。自然條件鹹海比不上巴湖,那社會因素就更加不利了。

中亞地區三大湖泊,為何鹹海都快消失了,而其他兩個沒事?

圖中的鹹海實際上遠沒有這麼大了

從中亞農業分佈圖可以更直觀的看出,鹹海的主要河流阿姆河和錫爾河幾乎全是棉花和水稻產區,正是這兩種高耗水作物搶奪了入湖水量,如今阿姆河都流不進鹹海了。鹹海的乾涸已經無法挽回。不過鹹海所屬的兩國都在盡最大努力,哈國政府通過水利工程和環境治理勉強保住了北鹹海,而烏茲別克政府財政緊縮,對南鹹海(東、西鹹海)的拯救心有餘而力不足。雖然鹹海水位在去年有所上升,但仍隨時可能幹涸。

中亞地區三大湖泊,為何鹹海都快消失了,而其他兩個沒事?

漁船還在,湖卻沒了

鹹海乾涸所帶來的影響不用多說,曾經的“中亞明珠”如今早已沒了光澤,雖然目前來看受影響的只是沿岸兩國,但波及全球只是時間問題。鹹海的消失只是一個警示,如果不加以反思,更大的災難還在後頭。

我是百科千尋君,熱愛自然與生活,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