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歲、800歲,遼東名山祖孫古銀杏樹合二為一、傲然不群


遼寧大孤山,有上廟和下廟兩處古廟宇建築群,最早建於唐代。位於上面的兩棵古老的銀杏樹,是深秋時節最為奪目的景觀。其中,最古老的那棵銀杏樹為唐朝建望海寺時僧人所栽,距今已有1300年;另一棵比較古老的距今也有800多年,兩樹相鄰,被稱為“祖孫樹”。1300年雖然未排進中國最古老銀杏樹前十,但祖孫古銀杏樹相鄰而立,在全國並不多見。

10月底的遼東,寒意愈近。從孤山鎮古韻街向北,經下廟到上廟拾階而上便能望見祖孫樹的樹冠在藍天下交匯,宛如一體。寒風瑟瑟、落木蕭蕭,落地的銀杏葉在太陽的映照下,反射著金子般富足誘人的光芒。

800歲的“孫子樹”在上廟石階的左側,位於1300歲“爺爺樹”左下方約20米處,高30米,胸圍4.2米,地圍6.6米,冠幅19米×18米。

1300歲的“爺爺樹”高29米,僅此一項遜於“孫子樹”,其他數據則完全領先:胸圍5.15米、地圍8米、冠幅24米×29米,需要四個成年男子張臂合抱才行。

登臨大孤山巔俯瞰,加在一起2100歲的“祖孫樹”合二為一,幾乎將千年古剎完全遮掩;又像大自然委託秋風送來的巨大元寶,鑲嵌在大孤山中。

如若站在1300歲的“爺爺樹”下抬頭仰望,虯枝延伸處,雄偉的大孤山頓顯渺小。

1300歲的“爺爺樹”緊挨上廟的玉皇閣。朱門輕啟,彷彿1300年的櫛風沐雨都在眼底。

大孤山歷史悠久,古樹眾多。除了2100歲的“祖孫樹”,還有數量眾多的古柞樹,隨便一棵,都是二三百歲的高齡,它們,一如忠於職守的護衛,不捨晝夜地依偎著“祖孫二樹”。深秋時節,在“祖孫樹”周圍,不經意地,就會被紅黃兩色的秋意深深地感染。藍天中的紅色,就是古柞樹的葉子。

或許,這張航拍圖,能見識“祖孫樹”在千百年中是怎樣的“相依為命”。在這張圖片裡,感覺不到矗立於大孤山的是兩棵古銀杏樹,它們,就是一體。

歷史悠久也好、合二為一也罷,在變化無窮的斗轉星移中,在浩渺無邊的歷史長河裡,“祖孫樹”也不過是滄海之一粟。在這張航拍圖中,2100歲的“祖孫樹”已經渺小為右下角那個金黃色的點,如果不是特別提醒,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換一個視角——在深秋的黃昏中,2100歲的“祖孫樹”,其樹冠碩大磅礴,呈現著遮天蔽日的視覺衝擊!渺小如斯、非凡亦如斯,感謝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謝“祖孫樹”蒼勁不老,惟此,才會讓人類在不同的視角中領略它們不同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