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利用敏感期激發孩子的天賦?

柳雙龍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每個孩子幼時的記憶力都是驚人的,現在一兩歲的孩子,如果大人重複的教幾遍詩歌,孩子也能很快背誦下來,與其說是天賦,更確切的其實是孩子某個階段的敏感期,一旦破壞很難彌補。培養孩子最好的方式,應該是順應孩子的每個敏感期,引導孩子自由開發自身潛能,當然,家長若能趁著敏感期介入一些好辦法,發掘並培養孩子則更好。

0-6歲是孩子通過各種敏感期與自我、與外界建立關係的最重要階段,敏感期保護得好,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也越強,這和“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有異曲同工之妙。

1

很多父母都不理解為什麼孩子就是愛吃手?為什麼總是抓住什麼都往嘴裡塞?為什麼圓餅碎了一角就大哭大鬧?為什麼不按他的時間方式開門他就奔潰大哭......

大多父母會選擇阻止孩子的這些“壞習慣”,但,你不會知道你的阻止給孩子帶來多大傷害。

因為,這些看似“討厭”的行為,其實就是敏感期,是孩子成長的一種表現方式。

《捕捉兒童敏感期》解釋敏感期是黃金般貴重的概念,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動,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便上升到一個新的層面,並釋放出內在的新的生命力,進入下一個敏感期。該書通過大量真實案例總結出:0-6歲的孩子在不同的階段,會遇到哪些敏感期?敏感期會有哪些表現?貿然阻止又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捕捉兒童敏感期》的作者孫瑞雪,曾被評選為“中國教育傑出人物”,眾所周知的“愛和自由,規則與平等”就是她提出的,除此之外,她也是“兒童敏感期理論”以及“完整的人和完整的成長”教育思想的創始人,大陸第一所蒙特梭利幼兒園和第一所蒙特梭利國際學校也是由她創立的。

她提出的敏感期,被認為是中外教育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地,全面深入的揭示兒童成長規律的生命現象,中央電視臺還專門到孫瑞雪教育機構幼兒園,拍攝了16集《敏感期》專題片。

很多讀者也表示,看完這本書,才理解每個孩子的“熊表現”,其實都是他成長進步的階梯。

2

敏感期會根據不同孩子的情況,表現不一,時間順序也不一定,但總體還是相似的。

0-2歲階段,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敏感期,主要通過視覺、口、手等器官來感受世界,比如說嬰兒特別喜歡吃手,吃一切能拿到的東西,很多人覺得這是不講衛生,這是大誤解,孩子其實是用口來喚醒身體的其它部分,並用它來認識外在的世界。

2-3歲階段,則是孩子連接世界的敏感期。這時候的孩子慢慢開始意識到“我”的存在,開始區分你我他,自我意識產生(愛說不不不),往往又結合“物權意識(這是我的我的我的)”、“完美執拗(餅被咬了一口壞了要扔到垃圾桶”、“秩序(一定要按我的時間方式來做事)”等敏感期,開始進入一言不合稍不順意就大哭大鬧的“可怕的兩歲”階段,這個階段是父母最痛苦的階段,但對孩子來說也是很辛苦學習的階段,只有順利通過這些敏感期,孩子才能感覺到“我”的存在,開始理解這個世界,理解每個位置上的事務,從而達到和環境的融合,促進成人後,與社會以及規則的連接。

3-6歲,孩子會逐漸形成一個真實的,區別與他人的內在模式和秩序,自我基本形成,在心理、情感、思想上奠定了人格獨立的基礎。這個階段,“身份確認(崇拜某一偶像,積累未來成人時的人格特徵)”、“婚姻(我要和誰結婚)”、“審美(很在意自己的服飾)”等敏感期也會接踵而至。

同時,這個階段也是發掘並培養孩子天賦的好階段,部分孩子會出現“書寫(持續不斷的寫)”、“繪畫(高度專注的畫)”、“數學邏輯(對數字和概念關係產生興趣)”等把“學”變成“快樂”的敏感期,比起父母強制性的培養興趣愛好,捉住敏感期,保護好孩子對自己的發現和興趣,效果事半功倍!

再補充下9-12歲階段,這個時期也是人生最重要的第二個時期(第一個最重要時期是0-3歲),此時孩子的道德感開始形成,也開始有了有意識的學習心智,所以這個階段要儘可能多給孩子提供各種學習機會。12歲以後,自我形成,孩子就開始有了離開父母和家庭的內在動力。

3

然而,孩子只有處於愛和自由的成長環境,才會出現敏感期。

出生的頭兩年,孩子們的敏感期基本上是一致的,這期間孩子如果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其它的敏感期就會順延,比如說數學敏感期,國際幼兒一般會在三歲半以後出現,但我國孩子的數學敏感期普遍在四歲以後來臨,可見,敏感期出現的時間因孩子而異,準確地說,因父母對孩子的方式而異。慶幸的是,一旦孩子獲得愛和自由,很多恢復機制便自動開啟,錯過的敏感期一個個接著補上,但6歲過後,這種補償成長的機遇就越來越小,12歲以後就完全沒有機會彌補,在種種限制中,孩子的吸收性心智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消失。

所以,孩子很多的“熊”表現其實是他了解世界和自己的方式,他也在拼命掙扎,努力抗爭著踉蹌長大。如果父母能引導孩子每順利渡過一個敏感期,孩子的身體與心智都能邁進一大步,從而成長為安全感十足、內心充沛的孩子;但敏感期要是被破壞,孩子成人後會出現很多心理問題。

例如,一歲多的孩子吃手(其實是口欲期),父母盲目阻止後,會導致敏感期順延,這樣的孩子在兩歲多會出現咬人、咬東西等現象(其實這是孩子在彌補敏感期),若父母再次錯過,在6歲後,敏感期就很難再來,口欲敏感期因為父母的無意打斷,成人後很容易出現煙癮等壞習慣,更可惜的是,會導致其他敏感期順延,錯過更多孩子的其他成長機會。

孩子在6歲前完成一系列敏感期是最理想的成長狀態。

4

通過《捕捉兒童敏感期》的大量實際案例,我總結父母該這樣應對孩子敏感期,也就是孫瑞雪提出的“愛與自由”:

首先,在確認這是敏感期而不是孩子無理取鬧的前提下,理解並尊重孩子。

其次,幫助孩子並提前給孩子創造機會渡過敏感期。

例如,一個兩歲多的孩子,坐電梯總要他第一個進去,並由他來按按鈕,不滿足就大哭大鬧。結合孩子其他表現,如果確認這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父母就一定不要責罵孩子自私,更不要打罵,我們首先表示理解,其次可以幫助孩子,先等在電梯口,先進入按鈕處,幫其他人按按鈕。當然,如果還是遇到阻力無法幫助孩子組建秩序,對於大哭大鬧的孩子也要表示理解和尊重。

總之,父母持續的給予愛和自由的成長環境是最重要的。

孩子最不值得愛的時候,其實是最需要愛的時候。

人的成長只有一次,比起華衣美食玩具,溫柔與堅定,理解與回應。

捕捉孩子敏感期,包容、引導、培養,讓孩子吸納足夠的安全感,找到他自己喜歡的興趣,才是父母送給孩子一生最好的禮物!

希望能幫助到您!




幸運小愛


首先孩子還小,刻意的去訓練肯定不行,我就見過孩子本身某一方面有天賦,然後家長刻意訓練,導致孩子反感,最後天賦浪費了。那麼我覺得還是以引導為主,可以多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或者活動中特意設計和他天賦相關的環節去引導,比如孩子記憶力強,那麼就可以設計一些數字的遊戲,父母在參與當中故意說錯或者忘記然後讓孩子指出來,這樣一是鍛鍊了孩子天賦能力,二孩子在得到誇獎同時,培養了孩子的自信心,這樣孩子會自然而然會更用心去強化他的天賦。


萌娃墨


這是一個好問題。

關健在於家長要通過學習和實踐來了解和應用。

主要包括智力曙光期、青春期等。

天賦人人皆有之,關鍵在於儘早地發現和適時地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