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中的寺院|這裡被稱為“中原莫高窟”,有中國最大的摩崖塔林

全國有很多座靈泉寺,河南安陽這座並不出名。在安陽,有殷墟,紅旗渠這樣的景點,靈泉寺實在是不起眼。

即使冠以“莫高窟”,“摩崖”這樣的名頭,也沒能讓寺院脫穎而出。起初看到這幾個形容詞,我也沒覺得特別,因為這兩年自駕,看過太多蹭知名景點熱度的,結果大部分是讓人失望的。倒是這個“中國最大摩崖塔林”或許有驚喜,反正閒來無事,不妨一探究竟。

從安陽市發出,大約一個小時,來到寺院所在的天喜鎮村。寺院不在村子裡,這條天靈線(路名)是專門給寺院修的。路兩邊沒有人煙,都是高大的樹木,依山勢而延展。

穿過一座石牌坊,道路盡頭就是寺院。一片開闊地,平時是停車場,現在就我一輛車。參觀小眾景點的好處,就是可以“包場”。

旅行中的寺院|這裡被稱為“中原莫高窟”,有中國最大的摩崖塔林

靈泉禪寺

靈泉寺

靈泉寺的周邊,是幾間村舍,都是平房,圍繞寺院而建,形成一個“小村落”。居住在這裡的人,大多數是僧侶信徒,每日燒香禮佛,還要負責打掃衛生。我去的時候臨近年關,幾位大娘在寺院門口扎花,看到我還略顯詫異,這個地方平時應該少有人來。

靈泉寺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東魏時期,距今已有1400多年。隋唐兩朝是寺院發展的鼎盛時期,隋文帝曾命靈泉寺主持靈裕法師為“國統”僧官,法師兩度婉拒,從長安返回寺院潛心講學,周邊的善男信女和眾多僧侶慕名而來,使得靈泉寺香火旺盛,一時間風光無兩。

時過境遷,現在的靈泉寺早已不復當年時光。從山門進入,寺院不大,沒有大寺院的恢宏氣勢。大殿佈局完整,從山門,天王殿,到玉皇閣一字排開,雖然都是新建,但看不到奢華的感覺。大殿幾乎都是面闊三間,進深兩間的構造,顯得古樸而簡單。我去的時候寺院所有大殿都沒有開門,略有遺憾,只能在殿外找尋一些驚喜。

旅行中的寺院|這裡被稱為“中原莫高窟”,有中國最大的摩崖塔林

天王殿

很快就找到一處。依照左進右出的參觀順序,我順著天王殿左邊的拱門進入,原以為到了下一進院落,其實不是,拱門把我引入了一個環形的地下平臺,平臺距離地面一人多高。這個平臺圍繞天王殿,從拱門的樓梯走下來,眼前是兩座佛塔,分別立於殿後兩側(右邊拱門下還有一座)。兩塔之間由橋洞連接,這種建築格局在寺院中很少見。四周一塊塊黑色石碑,刻著重建寺院的捐贈者。

旅行中的寺院|這裡被稱為“中原莫高窟”,有中國最大的摩崖塔林

一對唐代佛塔

佛塔是一對唐代遺物,九層方石塔,重簷樓閣式。塔尖有些損毀,總體保存完好。最吸引人的是塔座部分,雕刻的是歌舞樂伎,手中拿著笙笛樂器,隨音樂舞動,展現當時的社會一派歌舞昇平的繁榮景象。塔身類似一座佛龕,外面雕刻天王和龍,窟龕內的佛像已沒了蹤影。

旅行中的寺院|這裡被稱為“中原莫高窟”,有中國最大的摩崖塔林

唐塔塔座和塔身

寺院中還有一處不大的殿宇,叫“水簾洞”,裡面供奉的是齊天大聖。應該是寺院後來擴建的,有點不倫不類。雖然孫悟空也是“鬥戰勝佛”,但明顯感覺是寺院為了吸引遊客想的一個辦法,頗有點無奈之感。

一不小心就走到客堂的房頂,一片平坦的水泥地。北方人應該很熟悉這個場景,晾曬糧食用的。寺院周圍都是莊稼地,這裡距離天喜鎮村還有些距離,一切生活都要自給自足。回頭看一眼寺院,群山環抱,青翠掩映。寺院遠離世俗,如果沒有虔誠的信仰,如何能吃得了這清貧之苦。

旅行中的寺院|這裡被稱為“中原莫高窟”,有中國最大的摩崖塔林

俯瞰靈泉寺

靈泉寺石窟

靈泉寺石窟開鑿於隋朝初年,那個時候正是寺院鼎盛時期,來寺院求經拜佛之人眾多,寶山(靈泉寺後山)就成了學經的最佳場所,僧人們在此雕刻以表達對佛法的理解。久而久之,就形成一定規模的造像運動。一直到宋朝,隨著靈泉寺的沒落而結束。整座寶山共有洞窟240多龕,造像千餘座,所以這裡也稱為“萬佛溝”。

旅行中的寺院|這裡被稱為“中原莫高窟”,有中國最大的摩崖塔林

萬佛溝

幾個“之”字形轉彎之後,終於看到洞窟了。不出所料,佛像損壞嚴重,跟北方所有石窟一樣,佛頭沒有了。被盜的具體年份已經無從考證。整座寶山幾乎沒有一尊完整的佛像,佛頭和手損毀最嚴重。

旅行中的寺院|這裡被稱為“中原莫高窟”,有中國最大的摩崖塔林

被盜洞窟

靈泉寺石窟是根據寶山地質特徵建造,寶山上大型石塊較多,但不是整體,東一塊西一塊,不像龍門或者雲岡的山體是一整塊石頭。整座山上,佛像隨石頭的位置自然雕刻,隨意凌亂擺放著,也增加了一些觀賞的趣味性,在這裡不是“看”佛像,而是“找”佛像。參觀的時候要多回頭,可能哪塊石頭背後就是精美的摩崖造像了。

旅行中的寺院|這裡被稱為“中原莫高窟”,有中國最大的摩崖塔林

摩崖塔林

這些淹沒在雜草中的靈塔,鱗次櫛比,正是我要找的摩崖造像。靈塔共有150多座,無愧於“中國最大摩崖塔林”之稱。靈塔主要是靈泉寺和周邊十幾座大小不等的寺院高僧的圓寂塔。每座塔都不在一個水平線上,但是造型基本一致,塔身雕刻的內容不同,精細程度不同,大小也不一樣,代表著高僧不同的身份。每個洞窟都有編號,其中59號靈塔,是靈泉寺創建法師——道憑法師的靈塔。

旅行中的寺院|這裡被稱為“中原莫高窟”,有中國最大的摩崖塔林

摩崖塔林

繼續上行,就來到“萬佛溝”最精美的洞窟——大住聖窟。在洞窟口才看到有文保碑,這個“國保單位”太需要保護了。

旅行中的寺院|這裡被稱為“中原莫高窟”,有中國最大的摩崖塔林

說大住聖窟精美,一點不假,站在洞窟門口,就已經讓人感受震撼了。石窟是利用一整塊石頭雕刻,洞窟口兩側,是2米高的門神,以浮雕形式呈現。見多了龍門石窟中那種“立體”的佛像,這種“平面”造像就顯得特別。

旅行中的寺院|這裡被稱為“中原莫高窟”,有中國最大的摩崖塔林

迦毗羅神王

旅行中的寺院|這裡被稱為“中原莫高窟”,有中國最大的摩崖塔林

那羅延神王

兩座門神保存完好,面露微笑,微微扭頭,目光斜視向下方看,但是看的方向並不是對稱的,而是一致向右看(佛像方向的左邊)。可能是俯瞰人間正在上演的一出好戲。

洞窟內三面是三組佛造像,共六尊。正面是三尊漢白玉雕刻佛像,是整個靈泉寺最早的造像之一。佛像體型圓潤,身材魁梧。從袈裟的雕刻方法來看,已經和北魏時期的“曹衣出水”略有不同,在佛像胸前和下襬會有一些裝飾物出現,雕刻手法正在逐步向盛唐時期“以繁複為美”的風格轉變。六尊佛像的頭部和手都被盜,現在看到的都是後期修補的。

旅行中的寺院|這裡被稱為“中原莫高窟”,有中國最大的摩崖塔林

漢白玉佛像

靈泉寺石窟為什麼又叫“中原莫高窟”?就要從這六尊佛像的頭頂說起。窟頂一朵蓮花,三對飛天將其圍繞。站立在蓮花下,四周被佛像包圍,感覺飛昇上天,在靡靡之音中與飛天共舞。

旅行中的寺院|這裡被稱為“中原莫高窟”,有中國最大的摩崖塔林

飛天

旅行中的寺院|這裡被稱為“中原莫高窟”,有中國最大的摩崖塔林

飛天

飛天本是一對夫妻(飛天都是成對出現),是歌神和樂神的化身,後來成為佛教天龍八部之一。大住聖窟的飛天,造型優美,身段柔軟,與靜坐的佛像一起構成一動一靜的梵天世界,與敦煌的飛天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三對飛天還有些細微不同,雖然裙帶都是飛揚狀態,但沒有刻畫成統一的樣子,工匠利用裙帶飛揚的長短,或者角度的變化,讓每個人物都有了自己的特性。只需這小小的改變,就能讓整座石窟“活”起來。

旅行中的寺院|這裡被稱為“中原莫高窟”,有中國最大的摩崖塔林

另一組飛天

靈泉寺雖然地處偏遠,還是沒能逃過被盜掘的命運。這一路走過來,靈泉寺石窟沒有讓我失望。至於有沒有符合“中原莫高窟”這個名號,我覺得沒那麼重要。相比這些空頭銜,保護才是當務之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