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航空母艦的真正技術難題在哪?把正常戰列艦造大一點不行嗎?

jinkie


當然可以啊,用其它船艦改裝成航空母艦在二戰時期十分常見,比如日本“大和”級戰列艦,該級戰列艦設計標準排水量為64000噸,實際建成是的排水量是65000噸,滿載排水量72810噸(比我國航母遼寧艦還要大)。其中艦殼20212噸,裝甲21266噸,防禦板1629噸,武器系統11611噸,主機設備5300噸,舾裝1756噸,固定設備417噸,非固定設備641噸,重油4210噸,潤滑油61噸,輕質油48噸等,合計重量69100噸(正常排水量)。建成的“大和”級戰列艦有一號艦“大和”號、二號艦“武藏”號,在建的三號艦“信濃”號就是在建造工程完成57%時被要求改裝成航空母艦的,使得“信濃”號航空母艦成為二戰時期世界上噸位最大、最厚裝甲的航空母艦。除了使用戰列艦改裝航母以外,還有使用商船、巡洋艦改裝的,二戰時期美國一共裝備了近150艘航空母艦,其中30艘是利用商船和運輸船改裝的;用巡洋艦改裝而成的航母最出名的就是印度海軍裝備的“維克拉瑪蒂亞”號滑躍起飛航母了,它的前身是前蘇聯標準排水量38000噸,滿載排水量45000噸的“戈爾什科夫”號重型巡洋艦。下圖為二戰時期日本海軍裝備的“信濃”號航母,它是由未完成建造的“信濃”號戰列艦改裝而成。

二戰時期建造的航空母艦幾乎沒有技術難點

如果以軍艦具備讓飛機在艦上起降的功能作為標準,那麼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艦”當屬美國的“伯明翰”號巡洋艦。1910年11月,美國海軍在“伯明翰”號巡洋艦的甲板上鋪設了簡易飛行甲板,併成功讓一架小型民用飛機從該艦起飛並著艦降落成功。如果以具備作戰功能作為標準,那麼英國的“暴怒”號便是世界上第一艘航母。“暴怒”號航母由“暴怒”號巡洋艦改造而成,1918年正式開始服役。而真正具備現代作戰標準的航空母艦則是日本的“鳳翔”號航母,其標準排水量7,470噸,滿載排水量10,600噸,艦上不再配置大口徑艦炮,甲板上只有一座艦島,所有功能都以服務艦載機為核心。由於當時的艦載機全部都是低空低速的活塞發動機驅動螺旋槳飛機,因此航母不需要彈射起飛和降落阻攔設備,此時的航母本質上就是一艘鋪著直通甲板的大型船舶,甲板材質為普通結構鋼加木材,所以建造難度和工程量都遠遠低於戰列艦和巡洋艦等大型戰艦,甚至可以這麼說:二戰時期只要具備建造大型船舶條件的國家就用有建造航空母艦的能力!這也正是1935年時任民國政府海軍司令陳紹寬敢向蔣介石遞交“為海軍建造航母”建言的底氣。下圖為按照1:360比列製作的日軍“赤城”號航母艦尾特寫,可見其飛行甲板只是簡單地使用建築用結構鋼搭建而成,建造工藝非常簡陋。

先進的艦載戰鬥機機決定了現代航母的建造技術難點

大家都知道二戰時期的艦載戰鬥機都屬於小型飛機,最大起飛重量不超過5噸,最高飛行速度僅比現代直升機快那麼一點點。比如日軍的零式艦載戰鬥機的空重為1.6噸,最大起飛重量為2.7噸,最高飛行速度為533.4千米/小時,這麼小的飛機當然可以用木材來鋪設飛行甲板了。然而先進的噴氣式艦載機就不同了,以美軍F-14“熊貓”艦載戰鬥機為例:空重18.2噸,最大起飛重量33.7噸,最大飛行速度2.3馬赫。可見現代艦載戰鬥機所有的基本技術參數都是二戰螺旋槳艦載戰鬥機的10倍以上,降落時對甲板的衝擊力達9個G,這個力量相當於一發203毫米口徑炮彈撞擊的力量,因此現代艦載戰鬥機再也不可能從木材甲板上起降了。為了能讓航母甲板承受得住現代艦載機降落時產生的巨大沖擊力,美國人率先研發航母甲板專用鋼材——HY80特種鋼,截止今年,世界上一共有10航空母艦國家,即中國、法國、意大利、俄羅斯、西班牙、巴西、印度、泰國、英國和美國(排名不分前後),其中具備航母建造能力的國家有美、英、法、俄、中、印六國,然而具備航母特種鋼生產能力的就只剩下美、俄、中三國了,可見航母專用特種鋼的研發門檻是多麼的高。另外還有拉停艦載機降落著艦時的攔阻索同樣只有上述三國可以製造,而彈射艦載機升空的蒸汽/電磁彈射器則只有美國一傢俱備生產能力(我國的電磁彈射起飛技術尚在研發階段),放眼可預見的將來,這個星球上也只會有美、中兩國擁有彈射起飛技術而已,擁有核動力技術、硬件設施等條件的國家同樣屈指可數。這些都是建造現代航母的技術難點,哪怕小小的攔阻索製造技術都屬於用多少錢都買不到的高端技術。下圖為拉停艦載機著艦的攔阻索,我國在發展航母工業時也曾受到製造攔阻索技術的制約,即便與我國關係密切的俄羅斯也只同意出售成品而不願轉讓技術,給多少錢都不轉讓的那種。

能否將大型船舶改裝為現代航母?

就如上述所講,現代航母是集各類高端技術於一身的海上作戰平臺,已經不能像二戰時期那樣在大型船舶上平鋪一條直通甲板就能改裝成航母。現代航母除了涵蓋各種高技術以外還有一個民用大型船舶所不具備的特點,那就是高航速,由於艦載機實在太重了,不管是採用滑躍起飛還是彈射起飛的航母在放飛艦載機時必須將航速提高到最高航速(即30~32節),只有在高航速下才能為艦載戰鬥機創造強勁的“甲板風”,否則艦載戰鬥機是不能以滿油滿彈狀態起飛的,倘若犧牲艦載戰鬥機的油、彈搭載量來換取起飛,那無異於將戰鬥機的戰鬥力打了折扣。另外還有一個民用船舶所不具備的特點,那就是現代航母的斜角甲板,現代大型航母的甲板通常由兩部分組成,即起飛甲板和著艦甲板,起飛甲板直通於艦艏;而著艦甲則以一定角度板斜跨於艦尾與艦身之間。這樣設計有兩大好處:一是艦載機的起飛與著艦互不干擾;二是萬一艦載機著艦失敗衝出甲板墜海時不會被航母從飛機身上碾過,提高了安全性。因此像文前所例舉的印度“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也只是在具備航母特徵的“戈爾什科夫”重型巡洋艦上改裝而成,通過將艦艏改裝成起飛甲板,而原先的停機坪則改裝成著艦甲板,最重要的是該型重巡洋艦本身就是軍艦,最高航速能夠達到30節以上的要求。而那些幾萬噸、十幾萬噸、幾十萬噸的大型運輸船因為不具備上述兩個條件,是無法通過改裝變成現代航母的。下圖為排水量50萬噸的大型油輪,民用運輸船為了考慮燃油經濟性,最高航速不超過19節,完全達不到現代航母的要求。

將戰列艦改裝成現代航空母艦的可行性

從上述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用戰列艦改裝成二戰航母是毫無技術限制的,甚至可以說航母就是誕生於改裝的戰列艦或巡洋艦,即便改裝成現代航母理論上也是可行的!我們就以滿載排水量為57256噸的“依阿華”級戰列艦為例:該型戰列艦長270.4米,艦體長寬比8.18:1,水線長寬比7.96:1,甲板最寬處32.92米,如果將其甲板上的三座9門406毫米主炮炮塔、10座20門127毫米副炮、20座80門40毫米防空炮、4座20毫米密集症近防炮、水上飛機彈射器、AN/SPS-49 防空雷達、SPG-55F型127毫米炮瞄準雷達、AN/SPS-67 地面搜索雷達、AN/SPQ-9 海面搜索 / 火控雷達、AN/SLQ-32 AN/SLQ-25 Nixie 電子戰系統/誘餌系統、衛星通信導航系統、20座80枚巡航導彈系統、8座60枚防空導彈系統全部拆除。然後再將艦體內原先的彈藥庫等各個艙室拆除並重新設計為航母所需的機庫、油庫、維修車間等(如果是搞核動力還要設計核反應堆艙室)。最後是將甲板全部拆除,重新在艦艏設計起飛甲板以及彈射系統、艦身艦尾重新設計著艦甲板和阻攔系統、升降機等,在右舷設計艦島系統,安裝對空、對海搜索雷達系統、通訊定位系統等等。完成上述工程以後一艘由“依阿華”級戰列艦改裝的現代航母就算是基本完工了,也證明了戰列艦改裝現代航母是完全可行的。可是這麼折騰下來這艘戰列艦在改裝成航母時只有一個空殼被利用了,而其它東西從裡到外全部被換了個遍,那麼問題就來了:這麼折騰值嗎?下圖為完成現代化改裝的“依阿華”級密蘇里號戰列艦,它的艦尾水上飛機彈射器被拆除並改裝為直升機停機坪。

綜上所述,我們得到這樣的結果:在只有一個空殼被利用的情況下,用戰列艦改裝航母的工程量將是新建一艘新航母的3倍以上,而改裝所需的資金開銷可能比建造新航母還要貴上5~6倍。顯而易見,用戰列艦改裝成現代航母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但是實際上卻是一種事倍功半、得不償失的事。正因如此世界上所有的航母國家寧願造新艦甚至買二手艦也不會用戰列艦來改裝航母,即使將來爆發大型戰爭時這些退役封存的戰列艦也只會通過翻修和升級後仍然以戰列艦的身份重新入役,而不會被改裝成除了戰列艦以外的軍用艦船,尤其是不會改裝成航母,因為改裝的時間足以建造三艘新航母了。下圖為封存於美國諾福克海軍基地的“依阿華”級威斯康辛號戰列艦。


兵器知識譜


航空母艦這種艦船,早期沒有那麼難造,因為各個國家都在摸索,有想法,但不知道能造成啥樣,所以先用手上的各種艦船進行改裝,美國人造出了蘭利號航母,英國人造出了暴怒號和百眼巨人號航母,這兩條航空母艦一個是運煤船改的,一個是商船改的,暴怒號是巡洋艦改的,至於在這幾條船之前的航空母艦,基本上都是水上飛機母艦,第一條標準航母,是日本人的鳳翔號。



這些早期航母的出現,已經預示著戰列艦將走入下坡,因為早期的戰列艦基本上沒有高射炮,就是有,也只是打打觀測氣球,但是當航母出現時,這就不得了了,因為早期戰列艦沒有對空武器,只能被動挨炸,挨炸也就算了,捱了魚雷可就完了,這個比航彈要命的多了,捱了四五發,基本上就被擊沉了。

現代航母難建造的原因實際上也不少,首先就是彈射裝置,蒸汽彈射和電磁彈射的選擇和製造,老的蒸汽彈射在蒸汽傳輸能量的過程中會有較大的損耗,但電磁彈射就比這個好多了,就是技術方面要求較高。

然後就是艦船的最大問題,造價和維護費的問題,航母的艦體本身造價就很昂貴,美國海軍的福特號核動力航母造價就高達120億美元,再加上數十架艦載機,就超過了兩百億美元,一條這種航母,都夠造十幾條裝備宙斯盾系統的驅逐艦了,所以說,除了五常,剩下的沒有多少國家能有這個技術實力和海軍軍費造航空母艦。看看阿三的那條維克蘭特號,從開工建造到現在十幾年了都還沒完工。

還有就是技術要求和其他的配備,航母需要的特種鋼,雷達,防空武器,指揮系統,還有軍艦用的燃氣輪機這些,哪個不是需要本國強大的工業實力,就算有些地方不如人可以進口,大部分還是靠自己的,要不然就像印度那樣,連鋼都是從別國買的,東西都是萬國牌拼上去的,這不打仗還好,打仗了你艦船總歸要維修,零件又從哪裡來呢?


礪劍堂


現代航母是一個複雜的高科技系統,可不是二戰那種簡單的“平頂船”,有長長的甲板能讓飛機起降就行。

現代航母需要的關鍵技術非常多,從船體設計、艦載機、預警機、動力、彈射器、攔阻索、特種鋼材製造與焊接等都有極高的標準。

以上還只是表面上的難題,真正的難題還有鉅額資金保障、海軍理論提升、國際政治環境以及戰略決策等。這些隱性的問題,一點不比顯性的問題簡單,甚至是決定能否擁有航母的根本性問題。畢竟技術設備可以購買,軍事理論可以研究,但百年海軍的戰略決策只能自己下決心才行。

現代航母不可能再由戰列艦改裝,造多大也不行,也不可能由其他類型艦船改裝。更何況戰列艦已走進歷史博物館,也沒有戰列艦可供改裝了。

要說二戰的時候,航母相對簡單,各海軍強國曾將戰列艦、巡洋艦、油輪、商船等改裝成航母使用。

以日本海軍馬鹿為例:日本為了滿足侵略需要,就曾將加賀、赤城、信濃等戰列艦改裝成航空母艦;還將伊勢、日向兩艘戰列艦改裝成一種獨特的艦種:航空戰列艦,前半部分是戰列艦,後半部分是航空母艦。



▲伊勢級航空戰列艦

戰列艦改建航母可不是造大一點,加上甲板那麼簡單,難度非常大,得不償失。

這兩種艦型結構不同,武器裝備不同,空間設計不同,速度要求不同,維護管理都不相同。其實戰列艦雖大,但並太不適合改成航母,因為:

一、航速慢。

航空母艦需要逆風高速航行,甲板風不夠戰機就不能滿載起飛,所以航速越高越好。對於艦隊航母、輕型航母等主力航母,航速多要求30節以上。但由商船改造的護航航母性能差很多,航速才20~25節,只能應付小場面,擔不了大任。

戰列艦強調火力與裝甲,不太強調速度。早期戰列艦20來節,中後期才30節左右。而同期的輕重巡洋艦大多在30節以上。日本巡洋艦跑的更快,航速在35節上下,可以跟驅逐艦一塊跑。比如:最上級37節,長良級36節,大澱級35節、古鷹級34.5節,妙高級34節等。

而伊勢、日向戰列艦航速才25節,加賀號航速27.5節,赤城號最大31.5節,信濃號27節,大和號27節,比巡洋艦速度慢多了。

二、結構差別太大,空間利用率低。

戰列艦甲板上有高聳的建築和大口徑艦炮群,甲板下沒有機庫,水下、動力艙防禦,煙道設計都大不相同。要改成航母,甲板以上基本要推倒重來,甲板以下的很多空間利用不上,僅機庫面積就比原裝航母差很多。

比如由戰列艦改建的信濃號航母,排水量高達7.2萬噸,但由於是單層機庫,只能載機47架,艦載機數量嚴重不足。

而原裝的翔鶴級航母,滿載排水量33000噸,載機84架。美國埃塞克斯級航母滿載排水量36380噸,能帶103架飛機。

加賀、赤城航母都是由建了一半的戰列艦改建而來,如果是已完工戰列艦,那改建工程量之大,比新建一艘航母也小不了多。

▲美國埃塞克斯級航母

伊勢、日向兩艘戰列艦就改成前半部分是戰列艦,後半部分是航空母艦的“四不像”,實際作戰中也沒發揮什麼作用,幹啥啥不行。

所以,戰列艦改建航母絕不是造大一點那麼簡單,其實戰列艦本來就不比航母小,甚至比航母更大。想改建難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和風漫談


原本航空母艦就是戰列艦,甚至商船等改造而來的。在二戰之前,航母也確實不是什麼特別高大上的裝備。

但是,伴隨著技術發展,尤其噴氣式戰鬥機上艦,軍艦改造航母已經走不通了,甚至航母已經成為高精尖技術的合成。

航母涉及的工業門類太多,一般國家已經無法獨立完成,就如俄羅斯,失去烏克蘭的造船廠和燃氣輪機,波羅的海三國的電子設備,俄羅斯目前甚至無法完成3000噸以上軍艦的製造。就算英國也一樣,航母造出來怎麼樣?且不說航母的真實水平,還不是在等美國人的F35才能有艦載機?

所以,航母涉及造船能力,特種鋼技術,動力設施,艦載機,雷達電子設備,配套武器,後勤保障,護航艦艇等系列問題,最重要還有艦船設計,及所有系統的綜合整合能力。而當前具備這樣的全門類工業科技能力的,這個世界不超過兩個。

一二圖是二戰航母,三四圖是蘇聯航母,最後是美國航母。看看其中的差距,就知道航母不是隨便哪個國家就可以玩的。







四川達州


其實二戰時期的航母確實很容易建造,尤其是基於輕型艦船改裝而來的輕型航母護航航母,造起來跟下餃子一樣,所以二戰中美國才能擁有高達100多艘航母,即使是日本這樣的工業實力較弱的國家,也有29艘航母。

最早的航母其實都是在其他艦船基礎上改造出來的,比如英國的百眼巨人號航母,就是在商船基礎上改造出來的,美國的第一艘航母蘭利號最初還是一艘運煤船,後來才改裝成了航母。這些航母最大的特點就是加裝了巨大的飛行甲板,有的甚至直接在原先的建築上架起來飛行甲板。再加上必要的機庫,升降機,這樣就能作為航母使用了。

之所以能夠這樣簡單改裝就能作為航母使用,主要就是因為當時戰機的飛行速度較低,技術要求不高。二戰中也有很多艦船改裝成航母,比如日本的航空戰列艦,戰艦後部加裝飛行甲板作為航母使用。而像美國,大量建造了輕型航母,一般搭載20架左右的飛機,便於大量製造。

而後來噴氣式戰機開始出現,也對航母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於噴氣機噸位更大,起飛距離更長,所以航母需要有更長的飛行甲板和噸位,還需要彈射器,阻攔系統等系列此時的航母越來越難以建造,


前沿陣地


航母製造難度目前最難的地方就在於發動機,也就是大型蒸汽輪機技術。無論是核動力還是常規動力都是將核裂變或者燃料燃燒散發出大量的熱來驅動蒸汽輪機。所以發動機技術是制約航母發展最關鍵地區。

而除了發動機技術外還有一個就是艦體艙室安排與設計了。一艘航母就相當於一箇中型的城市,其艙室之多可以讓一個人完全迷路,而如何科學合理的安排這些艙室也需要大量的技術驗證。



以上兩個無論是二戰時航母還是現代航母最大的難題。而題主認為二戰建造航母就是用戰列艦的身,把上層建築去掉加塊甲板就是航母了。事實上有那麼容易嗎?不,肯定沒有那麼容易。

上述兩個重要條件能建造戰列艦的其動力系統技術肯定沒問題了。而二戰時航母大多都是用戰列艦的艦體加塊甲板就成了,事實上航母和戰列艦艦體裡面的艙室分佈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相較於戰列艦最大的不同就是航母需要一個巨大的飛行機庫以及升降機,而戰列艦需要一條裝甲防護帶。而且煙囪管道佈置不一樣,相對戰列艦由於沒有上層建築,航母需要更多的艙室來安排船員住宿。


升降機和機庫

就比如二戰時期日本航母設計的頂峰之作——大鳳級航母,因為是專門設計的航母其防護裝甲最為優良,彈藥、燃料攜帶也很多,而且僅為2.8萬噸的排水量的飛機攜帶量達到126架。而沿用50%戰列艦艦體的信濃號所有標準都是按照大鳳的標準來建造的,而就是因為時間原因艙室沒有大量改動,使得6.2萬噸的排水量居然只帶了63架飛機。所以不要以為航母就是戰列艦加塊甲板這樣簡單的事情,裡面所設計的技術含量甚至是一個國家的科技代表。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從題意判斷,你說的應該是二戰時期的航空母艦吧!世界上第一次飛機在軍艦上起飛是在1910年11月,尤金.伊利駕駛一架雙翼機從伯明翰巡洋艦上起飛,用事實證明了飛機可以在海軍服役。次年,伊利又駕駛飛機成功降落在賓夕法尼亞號上,稍後他又完成了起飛。為了完成這次飛行,賓夕法尼亞號加裝了木製的滑行平臺。但是這些並不是航母,並且和航母差距甚遠。即便到後來,英國人改裝暴怒號巡洋艦,拆掉了艦首主炮,在1917年,首次改裝服役。但是它還並不是全通式夾板,飛機的降落有可能撞上艦島。此後在1918年和1925年,它又進行了改裝,最後變成全通式。但是,此刻他已經不是巡洋艦了。

從英國人那裡得來的經驗顯示,為了確保飛機起降的安全性,全通式夾板是最好的。但是安裝了夾板就必須捨棄主炮,否則夾板會限制主炮的旋轉,俯仰角度等,更重要的是重量。但是也有另類,比如日本的伊勢級航空戰列艦,結果是,航母不是航母,奪取制空權無力。戰列艦不是戰列艦,同級火力對抗傷心。噸位還將近40000噸,約克城號才2萬多的排水量,卻能搭載90多架飛機。這是航母和戰列艦相結合的失敗案例,如果用戰列艦改成航母呢~也不行。航母最為艦隊核心,被層層保護。在二戰中,它最大的威脅來自天上,其次是水下。所以航母建設時重點防護為吃水線以下,需要有密閉隔倉,機庫也需要裝甲防護。但是戰列艦作為站擼的主力,其裝甲在側舷,主炮等重點防護地帶,兩者的防護區域重點不同,並不能輕易互改,這樣只會降低航母的實用性。信濃號裝甲航母,只能搭載60餘架飛機,而同時期的改裝後的中途島級能搭載近80架飛機。航母是用來進攻的,從來沒聽說過用來防禦的。

航母的製造難點一個在於如何設計能使航母有限的空間達到最大利用化,艦島的設計,起降機的位置都可能影響航母的工作效率。我有學習人機工程和機械設計,航母的一個難點就在設計上,這裡學問比海還深。除此之外還有重點防禦位置,安全風險,材料選擇等等,總之造航母,尤其是獨立製造航母是非常困難的他可不是一批人,幾個部門能完成的。






愛吃菠蘿包的夏娜醬


眾所周知,航母對於現代戰爭來說非常重要,但是世界上擁有航母的國家並不是很多,這說明航母的製造有一定的難度,這體現在一個國家的工業和科技實力等多個方面。有人可能會說把戰列艦造大不就行了嗎,航母是一個海上平臺,靠的是搭載艦載機帶來強大火力,航母不是戰艦和飛機跑道的簡單結合,而戰列艦的船體不適合改造機庫,所以這種想法是行不通的。

從軍費角度來看,美國在軍隊上的投入位居世界第一,其次是中國,軍費都在千億美元以上,其他的國家與這二者相比差了很多,即便相當一部分軍費投入在海軍上,也不夠製造航母的花銷,所以,製造航母的前提是國力足夠支撐起高額的軍費。

當然,光有錢是不夠的,航空母艦是目前最頂級的工業產品,其涉及多個工業領域,所以航空母艦是一個國家工業實力的體現。例如印度雖然也有航母,但是其自身工業基礎較差,很多的軟件都是從國外進口的,所以印度還不具備製造中型航母的能力。俄羅斯目前也沒有造航母的能力,在蘇聯解體前,航母主要是烏克蘭在造,俄羅斯負責核潛艇,解體後,俄羅斯就失去了造航母的能力。其他如英法等國的小型航母實力相比美國更是遜色很多。所以,工業實力強大才能造出航母。

再者說,航母對監控雷達等電子設備還有動力能源等系統的要求都很高,現在又有多少國家能做到。


楠竹一


二戰之前,航母還在發展完善階段,建造航母和戰列艦沒有什麼不同。不過是在上層建築鋪設飛行甲板,安裝升降機,設立機庫。

戰列艦裝甲厚重,航速低。只有戰列巡洋艦才可以改建為航母。戰列巡洋艦裝甲薄弱,速度快,都在30節以上。使飛機容易起飛降落。

二戰後,出現了新技術,最終確定了現代航母的基本結構:封閉機庫,斜角甲板,蒸汽彈射器,液壓阻攔索,右舷艦橋,邊緣升降機。真正影響航母建造門檻的是彈射器。其他的都是形式問題,只有彈射器是內容問題。


一葉楓流靈似舞妖


首先,航母可以直觀的說是裝載飛機用飛機作戰的船,其實應該說是一套完整的綜合作戰系統平臺。船是載體,飛機是作戰單位,航母是把海上自由航行的艦船與天空自由飛行的飛機聚合為一個完整作戰整體並能同時充分發揮好這兩方面效能,達到最佳作戰效能的綜合性戰鬥艦船系統。這樣說來,航母設計上最重要也是最難的問題也便是如何充分發揮艦船與飛機這兩方面效能的問題上,並不是單純的某一個設備或者技術上的問題。這種問題需要全方位的考慮研究和相應的龐大科技研發與工業製造產業支持。航母屬於國之重器,非舉強國之力不可為。這也是為什麼全世界沒有幾個國家,玩得起造得出航母的原因所在。咱們中國現在可以造出真正的航母並形成戰鬥力,自豪是必須的!

其次,航母和戰列艦根本就是設計理念和作戰方式完全不同的兩種戰鬥艦船,相互之間並不適合也不應該互為改造變換角色的存在。二戰期間確實有把大型商船,貨輪乃至巡洋艦包括著名的大和級戰列艦改造成航母的案例,但是都因為原本設計出身的不同,導致改造後各種問題凸顯並無法解決,實際作戰效能低下的根本性問題。具體分析原因,你可以搜索著名秒沉鉅艦,日本二戰期間信濃號航母的案例,就明白為什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