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3+1+2”模式,改變“棄物理”現象,會出現棄化學現象?

新高考“3+1+2”模式,改變“棄物理”現象,會出現棄化學現象?

新高考“3+3”模式,出現“棄物理”現象;新高考“3+1+2”模式,會不會出現棄化學現象?

新高考“3+1+2”模式,對化學會是一個“致命”的打擊!有人說這是“唱衰”化學,其實不然,很多地方的選科實踐已經證明,化學已經被嚴重拋棄了。

一、只選物理,不選化學,不影響選擇理工科

“3+1+2”模式,一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拯救物理”,因為在“3+3”模式下,很可能出現“棄物理”現象,這種現象在浙江省最為明顯,雖然採取各種補救措施,但是效果並不理想,在第二批實行“3+3”模式的地區,選擇物理的人數雖然明顯少於原來文理分科時的人數,但是現在還沒有明顯的“棄物理”現象,然而,這並不代表以後不會出現,畢竟第一批“吃螃蟹”的學生,還沒有走上高考考場,一旦出現不理想的結局,最終的結果很難預測。

新高考“3+1+2”模式,改變“棄物理”現象,會出現棄化學現象?

“3+1+2”模式,把物理“救上岸”,但是卻把化學“推下水”,原來“棄物理”的那些因素,都集中在化學上。關鍵的問題是,現在理工科的熱門專業,多數和化學沒有多大的關係,所以很多學生選擇化學,並非是為了上化學專業,而是受傳統思想的影響,選擇了理化專業或者理化生專業。

在“3+3”模式下,如果放棄物理,再放棄化學,就和理工科專業無緣了,所以很多不選擇物理的學生,也會將就著選擇化學,而在“3+1+2”模式下,避免了學生棄物理,化學、生物、政治、地理四科中,化學成了最難的學科,危險也就最大了。

新高考“3+1+2”模式,改變“棄物理”現象,會出現棄化學現象?

二、只選化學,不選物理,只是“死路一條”

選擇歷史,能不能選擇化學?答案是可以,但是死路一條!“3+1+2”模式,很明顯把物理作為理工科專業的基礎,而歷史作為文史類專業的基礎,也就是說打算學理工科專業,必選物理,如果選了歷史,再選擇化學,和理工科是無緣得,這裡的化學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用來提分的,如果化學沒有優勢,這麼選就是得不償失,死路一條。

所以對於普通高中來說,選擇歷史的學生多了,選擇化學的基本上就消失了。

新高考“3+1+2”模式,改變“棄物理”現象,會出現棄化學現象?

三、選擇物化,性價比不高

什麼叫“性價比不高”?就是這個組合,得高分難,但是可報專業的回報率不高。在“3+1+2”模式下,對化學有要求的專業,主要有醫學類、藥學類、化學類、生物類、化工類、材料類、紡織類、農學類、食品類、植物生產類、動物生產類、水產類、林學類、地理學類、交通運輸類、環境保護類、氣象學類等等,這些專業,包含了“四大天坑”專業:生化環材,除了醫學類、材料類還算熱門外,其他專業都是冷門專業,即便是選擇物理和化學的學生,也集中在計算機、人工智能這些熱門專業,而這些冷門專業,如果沒有了專業調劑,將會面臨致命打擊。

然而,選擇化學意味著要和學霸進行競爭,因為學霸熱衷於理化生組合,所以差生不會選化學, 成績中等的學生擔心成為“炮灰”而不敢選擇化學,最後也會和浙江省的物理一樣,出現“尖子生互掐”的現象,學霸中也有很多人會放棄化學。

新高考“3+1+2”模式,改變“棄物理”現象,會出現棄化學現象?

另外,化學的難度不如物理,對於學霸來說,化學容易得高分,這是更加危險的情況,本來人數就少,學霸又非常集中,就會出現91分賦分95分,90分賦分75分這樣的現象,極端現象可能會更加嚴重。

 化學涉及的材料類、醫學類等專業,關係到國家科技發展的未來,而新高考的這種模式,脫離了實際,讓學生選科時更加功利,可能造成非常不利的結果,希望有關專家儘快行動起來,多去一線進行調研,及時糾正偏差,未來如果不回到文理分科,也要向著“3+2+1”模式改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