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推進中小學生減負:有學校下午兩點多就放學,家長開始自己給孩子佈置作業,一年花幾十萬上校外輔導班。你怎麼看?

馮江瑞


就我所知道的情況來看,南京公辦小學,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兩點多鐘放學是很正常的事情,小學低年級通常下午是一節課或者兩節課(每天的情況不一樣),如果下午就上一節課的話,基本上就是兩點半左右放學,兩節課的話是三點多一些放學,所以你到下午三點鐘左右你就會看到很多學校門口集中了很多接孩子的家長,基本上如果沒有上延長班的學生,在學校就不會有太多的課了。

但是學校裡面的課從來都不是上課的結束,這些年孩子在外上輔導課的孩子越來越多,並不是自今日始。

曾經有一子上三年級的孩子,週五的下午他放學跟著我上作文課,這個孩子的媽媽告訴我,她的孩子從星期一到星期六,六天之內一共上八門課外課,除了星期天一天他可以跟著全家人一起休息,出來放鬆放鬆之外,平常所有放學以後的時間他都是要上課的,週六一天更是上了三門課外輔導課。雖然這個例子相對來說比較極端一些,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報個三到五門課外輔導課的孩子不在少數,用家長的話來說,大家都這樣,我們誰也不敢放鬆。具體到這些課外的課裡面,有提優的也有補差的,當然還有與學業考試無關的興趣班。

這些年培訓機構異常繁榮,大大小小的機構分佈在各大中小學校的周圍,有很多孩子就是出了學校就進了機構,比他們上班的父母還忙。

有的人質疑這樣做值不值。就我個人來看,一個人的飯量有大小,對學習的接受能力也有高低。如果孩子本身的接受能力比較好,有足夠的時間,家庭經濟條件又允許,上一些課外課當然無可厚非。我曾經看到過一位專家的話,減負不應該一刀切,對那些學習好的學生或者尖子生,如果他們有更高的要求,為什麼不可以去學習更多呢?將來國家需要尖端人才,就是要從他們中間脫穎而出的。而一些學習總也跟不上的學生,給自己補補課,把學習上的攔路虎搬走,誰又說不可以呢?這話說得很有道理,所謂的因材施教,不也是這個原則嗎?


蘇小妮


沒錯,現在的情況就是家長不得不花大價錢送孩子去校外輔導班。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一點也不同情那些學生家長。為什麼?請看一個例子:


我們這裡小學分時段放學,我女兒三年級時是4點鐘放學。那時候,他們班主任搞了個作業班,一學期收1000塊錢,保證孩子在他那裡完成作業。該班是自願參加,絕對不強制。班主任也沒在班裡和班級群裡宣傳過,都是學生家長口口相傳的。

可是,學期末收費時就有家長把老師舉報了。後來老師不再搞作業班的,家長們只好把孩子送去社會上輔導機構裡的作業班。一個月1600塊,按學期交的話有優惠,7000塊一學期。於是又有家長開始叫喚,說老師不負責任,不輔導作業。

我多番留意發現:喜歡抱怨的,同是同一批人!


為什麼會大面積減負?還不是為了順應家長的要求嘛。總是說作業多、負擔重。那怎麼辦?只好減負啊!不減的話,寶寶不高興,寶寶不高興,後果很嚴重!

隔行如隔山,不從事教育行業的人,有多少懂教育的?他們以為自己很懂,其實只是想當然。沒有實踐過,為什麼要給他們發言權?

我們的教育現狀是:誰都能對教育指手畫腳,唯獨一線教師沒有發言權。誰的話都要聽,唯獨一線教師的話沒人聽。

指手畫腳的人多了,看法也就多了,到底聽誰的?不論聽誰的都總有另外一些人不滿意,於是就得改變,於是就得減負。


可是,減得少了,有人不滿意,覺得學生負擔太重;減得多了,又不滿意,覺得孩子沒學到知識……

學校真是太難了!不如讓家長和機構去做主吧,也許他們能做得更好!

只是這樣苦了那些家庭條件一般的人家,不知道他們該拿什麼去競爭?心疼他們一分鐘……

我是小七,為你講述教育故事。關注我吧,一起關注學生身心健康。

小七說教育


中小學減負,並不是給老師減負,學生在學校裡的時間不能少,每天不少於6課,每天放學時間4至5點不算晚,能使家長有接送和看管的時間。我家的外孫今年初一,每天早晨6點起床,6點20分到校,中飯、晚飯家長送到學校,一直至晚上8點半左右回家,回家後還有大量的作業,一般11點以後才能上床睡覺,雙休日更本沒有時間玩,家長要一起動手才能完成當天的作業,看著就心痛,這個負一定要減。(啟東)


1553740469655


減負沒減負,我也不知道,我也不敢說。但老師真的減負了。我家兒子小學三年級,家長會,老師直接說他是授課的,授了課,至於小孩懂不懂,那就不是她的事了,小孩四點放學,作業一直弄到十點,當然中間有我們做父母加的作業,家長陪到十點,第二天一早。六點起來背古詩詞,背英語,[捂臉]


幸福滴二師兄


減負,減負,減負,減負,我在20年前上大學的時候,教育部門就開始大力倡導減負了。

我們當時校領導就一句話:減負等於加正。減負是減負擔,現在你們的負擔不是太重了,而是太輕了。我看你們各個吊兒郎當,走路晃晃悠悠,下課個個慢慢吞吞,看小說了的,打乒乓球的。

當時的話然我們心裡一驚,以為給我們減負讓輕鬆點呢,結果校長看透了本質。

現在20年過去了,教育部門從上到下天天減負?怎麼減負?難道高考不看分數,只看減負?有高考這個大指揮棒在,所有人都得拼命去學習,哪有時間去減負?同樣的智商,別人一天比你多學三個小時,一年下來,分數差個三五十分很正常。

減負是極其錯誤的教育理念

全世界任何人的成功沒有一個是靠快快樂樂輕輕鬆鬆而成功的。每個人的成功都必須經歷大量的汗水。

快樂教育就是西方國家給中國人的一劑毒藥,說小孩子從小要快樂成長,快樂第一,學習第二,不快樂不學習。這是極其錯誤的,任何學習都沒有快樂的,都是痛苦的,只要是費腦子的活都是不快樂的。

任何學習都是不快樂的,小孩子喜歡玩,大人照樣喜歡玩,大人業餘有幾個堅持學習的,都天天抱著手機玩,都快樂了,結果是小孩子成績一天不如一天,大人是一天天不思進取越來越墮落。

減負減負,學校和老師爽了,家長負擔更重了

以前我們上學時候,都是白天課滿滿的,晚上還要上晚自習。老師天天很累,學生也很累,但是老師很累但是教出了好學生,學生天天很累,但是學到了知識。

那個時候也不用參加什麼輔導班,學校教的能在校完成就不錯了,有的時候晚自習回家後還得做作業。


那個時候的教育,家長不用那麼多考慮,孩子送學校,學校一切搞定。

現在減負可好了,下午三點放學,學校爽了,家長們還得一個人去接孩子,接完參加輔導班,有的家長一年光參加輔導班費用幾十萬,家長們也說:不輔導不行啊,業餘大量時間總不能都去玩手機看電視吧。

減負造成窮人更強,富人更富

隨著減負,學生們業餘時間越來越多,結果是有錢人和時間寬裕的人花大量時間給孩子輔導,而普通人讓孩子自由玩手機,結果普通人家孩子成績越來越差,窮人上清華北大成為新聞,寒門難出貴子。


要知道西方發達國家,有錢人家的孩子中小學也是天天累的吐血,私立中學都是非常嚴格的,從來沒有減負這回事。而西方普通人家孩子上公辦中學得過且過,基本上都考不上像樣的大學。而普通人家孩子上公辦學校,天天快樂學習,基本最後都去了社區大學。

結論,必須反對減負,只能加強學習。窮人不努力學習,一輩子也考不上重點大學,一輩子也翻不了神。

快樂學習,那就一輩子做個快樂的單身漢吧。

老鐵們,你說我說的怎麼樣?


高校專業那些事


基礎教育不改革,一味的推出減壓策略,標本都沒治,看似在校時間短了,只不過是以另外一種方式施加到學生身上。現在各種補習班層出不窮,百家爭鳴,老師工資跟不上也考慮在課文謀求收入,家長對現在的教育只能說是迷茫的,孩子不能落後於他人,交流之間是一個對教育擔憂的正循環,然後就只能跟風各種補習班。我一同學是搞高中生涯規劃的,推出的口號現在高考改革,生涯規劃要納入高考考核,我就在想高中的時候是學業最重的時候,所謂的生涯規劃在沒有真正的經歷世事只能說像小時候父母問孩子的願望。教育體制不改革,所謂的減負只不過是一紙空文


冰涼的陽光


有一些家長,或校外人士,時而說學生作太多,時而說學生負擔太重,沒有一把稱來拈一拈有多重才合適。

學生來到學校就是學習,做作業,考試。學習就不是來享受,不可能輕輕鬆鬆。

以前每次考試,成績都公佈上牆,那時說對成績差的起著促進作用。

後來,有的家長或校外人士,說公佈成績打擊了差生的自尊心。

以前的家長對老師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

希望老師對我的兒子嚴格一點。

現在的孩子一被老師批評嚴厲一點,家長就到學校鬧。

在孩子們的心目中,家長就是後臺,犯了錯有後臺撐腰。

在老師的教育中,嚴也不好,松也不能,怎樣做才閤家長的意。

孩子是家長的,教得好不好最後受益,受害都是孩子的。

減負減負,減到沒有負擔還算是讀書嗎?

學校教育應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配合,只有空喊口號,又有哪些家長配合呢?

真是一言難盡啊!


黃爺30


雖然上一批孩子已經進入小學,開始了新的生活,但我依然關注著他們的學習生活狀態。

我經常在上下班路上偶遇他們,看到他們依然保持的笑臉,總是忍不住的開心。

可是有個以前陽光燦爛的小姑娘,似乎不是很喜歡現在的小學生活,她偷偷和朋友聊天,說自己很想回到幼兒園。

記得大班下學期,她狀態調整得非常棒,也非常憧憬進入小學,為何突然情緒低落,而且不願積極爭取機會了呢?

後來才知道,她除了需要完成教師佈置的作業,她的父母又額外為她買了兩套試卷每天練習!

減負減負,如果不轉變家長的思想觀念,減負工作得不到家長的支持,教育改革都是空談。

為何規定小學一二年級不允許佈置作業?

因為只要孩子在校期間認真學習,掌握課堂知識完全沒有問題。

孩子的空閒時間幹嗎?

可以發展孩子的興趣,可以進行閱讀,可以自由玩耍。

我的女兒上學期間我們從沒有額外佈置過與課本有關的作業,即使是老師佈置的,她也可以自主選擇做或者不做。

節省下來的時間,我們共同制訂學習計劃,她可以玩電腦、玩娃娃、閱讀、畫畫、書法、做手抄報等等。

我們從沒有給她施加過學習壓力,反而激發了她更大的學習動力:其他家長是逼迫孩子做作業,我們是逼著她放棄書寫沒有意義的作業;其他家長是逼著孩子學這學那,我的女兒是求著我送她參加興趣班。

女兒從沒陷入過題海戰術,但是她學習效率非常高;她保持好成績的同時,也從來沒耽誤過玩耍。

家長們是否想過,大量的重複性練習,對孩子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在我眼裡肯定是壞事!因為這種練習帶來了太多的負面情緒:消極抵抗、磨蹭拖延、厭倦學習大多與作業有關吧?

又有多少親子矛盾不是因學習而起?

這種逼迫又有多少可能轉化為學習動力?

有個女孩作業完成的又快又好,可是母親反映她在家完全不同。我挺納悶,就問她為何這樣?她說:反正我寫完還有,寫完還有,永遠寫不完……

有個男孩凡事不感興趣,成績讓人焦慮。父母一路催逼,也是筋疲力盡。父母知道在孩子眼裡,他是替父母學習。也知道自己稍微放鬆一點,不盯著孩子的時候,孩子的狀態反而好一些,可是父母就是不敢放手。

其實孩子就像家長手中的沙,你攥得越緊,孩子就越想溜出你的手心。

再說家長,畢竟不是專業的教育者,他們需要有人引領,需要有人告訴他們到底怎樣做更好。

強制減負以後,孩子將有大量的空閒時間待在家中,家長不知道怎麼安排孩子的生活。想到孩子沒有作業,將一直玩手機、玩電腦,就忍不住更加焦慮;想到孩子最黃金的學習時間被白白浪費,就忍不住想費心費力費錢去解決問題。

如果有專業的人引導家長怎麼做父母、如何教育子女、怎樣與孩子溝通相處,教育可能就沒那麼多困擾。


媽咪老師


一個政策的好壞,是看這個政策能不能促進社會進步。

現在減負進行得轟轟烈烈,各方言論不一,現在從一個教師角度,來說一下這次減負吧。

減負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這個出發點沒有站在現實的基礎上。

為什麼?

1、很多家長沒有時間,也沒精力,更沒有能力安排好孩子減負之後的時間安排問題,能力培養問題。

比如:減負提倡的多運動,好吧,請問兩點放學,雙職工還在上學,爺爺奶奶年齡大了,運動從何而來,讓孩子自己去公園,不現實因為安全問題,無法保證。

和小夥伴一起玩,首先玩什麼?幾個一年級的孩子在一起更需要家長陪護。

有些地方公園很遠,交通又是個問題。

2、閱讀。很多孩子根本不愛看書,空下來的時間,就會看電視,打遊戲。於是一開始家長和作業鬥,沒有了作業就要做好與手機遊戲斗的準備,與作業鬥,頭上還有尚方寶劍,老師背書,與手機遊戲鬥,你斗的是人性,一不小心,就陷入其中。

3、家長自己佈置作業,也不現實很多家長,又不是教師重難點根本不清楚,學生的整體情況也不瞭解,怎麼佈置作業

所以我覺得,這次減負有點粗暴。


十里落葉


南京一家長要賣掉價值500萬元的學區房,把孩子送回老家南通去讀書,這個家長可能“瘋”了。最近,網上一篇文章爆料,南京的大部分家長都“瘋”了,原因是南京市教育局為中小學生減負政策惹怒了家長,有的學校下午兩點多就放學了,也不給孩子佈置家庭作業,家長擔心孩子的學業成績,自己開始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由於家長不是專業的老師,不能把握住教材的重難點,有時給學生布置的作業,學生很難完成。



下午兩點多就放學,孩子的父母基本上都是上班族,沒有時間去接送孩子,即使婆婆爺爺把孩子接回家,下午的時間如何打發?家長也知道中考和高考是以分數來錄取,江蘇省的其他地方放學時間晚,他們都在認真上課,這對於他們來說很不公平。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多家長都把孩子送到了託管中心,有的家庭一年的補課費都要30萬,這可真不是一筆小數目。去年的一篇報道稱,他家孩子去參加一對一補習,收費高達720元每小時,全年的補課費超30萬,令人想不到的是,他孩子的成績不但沒有提升,反而有所下降。



南京教育局的減負政策遭到很多家長的反對,課堂內給學生減負,讓家長感到內心很不安,有的家長給孩子報了7個輔導班,花錢是另外一回事,關鍵是孩子太累了,而且輔導效果也不好,家長為此非常苦惱,也有家長狀告教育局,認為這樣減負不合理。

自從教育主管部門提出給學生減負以來,到現在已有十多年了,學生的負擔不但沒有減輕,反而感覺到比以前更累了。如果對學生的評價體系不改變,減負政策猶如一紙空文。家長最關心的是孩子能否考入一所理想的大學,而高考仍然按分數錄取學生,家長不得不想辦法提高孩子的考試成績。



面對南京教育局的減負政策,對於學生在校園裡的學習的確輕鬆了,可家長的神經繃緊了。在南京,一提到給學生減負,很多家長就氣不打一處來。如果全省或全國都統一這樣要求,家長表示無話可說,如今的減負火了輔導機構,苦了學生家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