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與“微積分”媲美的發現,讓伽利略、歐拉等數學大神都讚不絕口

“給我空間、時間及對數,我就可以創造一個宇宙。”(伽利略)

1946年,ENIAC的問世宣告電子計算機時代的來臨.ENIAC是為了滿足美國奧伯丁武器試驗場彈道計算而研發的. 該計算機驚人的運算能力使得數學家們“受寵若驚”,要知道在這之前的幾百年間,進行復雜的計算還不得不依賴基於 “對數表”的手工計算.

可與“微積分”媲美的發現,讓伽利略、歐拉等數學大神都讚不絕口

這是一次革命性的嘗試,就像16世紀對數的發明一樣,它們都改變了人們對於計算的認識,並使運算變得比之前更容易.那古人是如何進行數學運算的呢?看一個簡單的例子:

可與“微積分”媲美的發現,讓伽利略、歐拉等數學大神都讚不絕口

16世紀以前人們只能依靠純粹的、大量的複雜乘除/開方運算,這樣會耗費他們很多的時間。有沒有方法可以簡化“乘除/開方”運算呢?三角學在古阿拉伯時期已經發展成熟,數學家們經過探索自然能發現:“積化和差”公式可以將“乘除關係”轉化為“加減關係”.這是一個很好的想法,因為加法運算比乘法運算要好算得多。

可與“微積分”媲美的發現,讓伽利略、歐拉等數學大神都讚不絕口

但這樣一個公式並沒有被普及開來,雖然當時對於三角函數的運用已比較嫻熟,但是無論對於尋找原函數、還是涉及到多個乘除運算時,這樣的公式都很複雜.

不同的人對於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理解,“積化和差”公式到了16世紀著名數學家納皮爾這裡卻成了寶貝。他不照搬公式但洞穿了這個公式的本質——“乘法”變“加法”,並將其運用到自然級數與幾何級數的對應關係上.

為了更好理解納皮爾的想法,我們先來看一個樸素的想法:

如果要計算8*32=?。如表一,

我們只需要找到8所“對應”的指數3

及32所“對應”的指數5,

並將其相加得到3+5=8

再返回去找出8所“對應”的冪256.

就可得到8*32=256.

可與“微積分”媲美的發現,讓伽利略、歐拉等數學大神都讚不絕口

再來一個難度大一些的,我們要計算

59049*1594323=?

如表二,注意到59049“對”的指數為10,

1594323“對”的指數為11,

兩者相加10+11=21,

再找到21“對”的冪為10460353203.

因此59049*1594323=10460353203.

可與“微積分”媲美的發現,讓伽利略、歐拉等數學大神都讚不絕口

從上面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個“對應”的計算方法可以巧妙的將“乘法”變“加法”,進而大大簡化運算。而且計算的關鍵在於製作類似上面的這樣一張“表”.將一個數與它的冪相“對應”,但是不同的底會有不同的計算方式,如何選擇一個高效實用的底數呢?

應該以那個數作為底?納皮爾思之再三,最後決定:為了使得冪增長較快,並儘量避免小數的出現,他選擇了1-1/10^7,即0.999 999 9。並從10^7開始,依次計算得到

可與“微積分”媲美的發現,讓伽利略、歐拉等數學大神都讚不絕口

作為第一張表. 緊接著,以1-1/10^5等為底又繼續作了另外3個表.這樣的4張表合在一起,形成了數學史上第一份“對數表”.

可與“微積分”媲美的發現,讓伽利略、歐拉等數學大神都讚不絕口

就是這樣一份簡單的“對數表”,納皮爾卻用了整整20年時間。很不可思議吧,身在21世紀的我們簡直無法想象:僅用最簡單的工具——紙和筆,是如何完成這樣一份高強度、精度又高要求的工作的.

這讓我想起了我國著名數學家祖沖之將圓周率π計算到小數點後7位,網上很多人說這有什麼了不起的,國人就喜歡拿領先世界幾百年說事,但真的是這樣的嗎?

可與“微積分”媲美的發現,讓伽利略、歐拉等數學大神都讚不絕口

“哥倫布的雞蛋”告訴我們,不要用我們現在的思維理解過去的事情,因為我們之所以覺得很簡單,是因為發現者已經告訴了我們是這樣的,但如果現在它仍然懸而未決,我們就知道自己的無知了。

對納皮爾我們應該以十分嚴肅的態度表示尊敬,他對計算進行了徹底的改革,這一改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傳遍歐亞. 作為東方霸主的大清帝國,18世紀初也在東方傳教士的傳播中知曉了“對數”的運算法則,並予以翻譯為“對數”。

對數(logarithm)願意為“比數”,即等比數列各項中公比的次數.清代傳入我國後,根據《數理精蘊》下篇卷38記載:“對數比例,乃西士納皮爾所作。以假數與真數對列成表,故名對數表....”

納皮爾的“對數表”很精細,但是這樣一個對數系統不利於性質的研究.

可與“微積分”媲美的發現,讓伽利略、歐拉等數學大神都讚不絕口

比如我們熟知的對數運算定理(乘積的對數等於各自對數的和)就不成立.

儘管尚有不足,但是納皮爾的“對數表”一經發表就受到狂熱的追捧,很多天文學家(如開普勒)從中受益。而當時英國的著名幾何學教授布里格斯(Henry Briggs,1561-1631)聞訊後更是親自拜訪了納皮爾.建議使用10代替1-1/10^7作為底數,並將1的對數值定義為0(注意到,納皮爾對數系統中,10^7的對數值為0).這就相當於N=10^m(或,m=lgN).

可與“微積分”媲美的發現,讓伽利略、歐拉等數學大神都讚不絕口

這樣的改變使得對數更簡潔適用,讓納皮爾沒有辦法拒絕。緊接著布里格斯便開始編制這樣的新對數表,並於1624年發表在他的《對數的算術》一書中,此表300多年來只被改動了一點點,並一直延用到21世紀.

有了對數表,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解決前文提出的問題:

可與“微積分”媲美的發現,讓伽利略、歐拉等數學大神都讚不絕口

首先,兩邊取對數,得到

可與“微積分”媲美的發現,讓伽利略、歐拉等數學大神都讚不絕口

查表得到:lg493.8=2.6935, lg23.67=1.3742, lg5.104=0.7079.計算得到lgx=1.578. 再次查表得x=37.84.

對數的用途在這樣的一個計算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這已經是被改良後計算方式。對數誕生於16世紀,經過17世紀的發展,但要直到18世紀(1727年)才成為了現在的樣子. 沒錯,這依舊歸功於我們常提起的著名數學家歐拉.

可與“微積分”媲美的發現,讓伽利略、歐拉等數學大神都讚不絕口

歐拉

對數和指數是獨立的個體嗎?它們之間有沒有更密切的關係?大神歐拉告訴我們,對數與指數具有互逆關係。用符號表示為:

可與“微積分”媲美的發現,讓伽利略、歐拉等數學大神都讚不絕口

對數的發現先於指數,但同時“對數又源於指數”。兩者為不可分割的整體。

1617年之前納皮爾發現了“對數”,1637年法國數學家笛卡兒提出了“指數”的概念,1770年歐拉將這兩者完美統一,到現在“對數”已從計算的工具逐漸延伸到數學多個領域(如酸鹼度PH值、人口模型等),成為了研究數學的必不可少。

可與“微積分”媲美的發現,讓伽利略、歐拉等數學大神都讚不絕口

笛卡爾

對數因計算而生,隨著電子計算機的普及,對數之於計算的核心位置已漸漸被計算機所替代,但對數並沒有因此而消亡。

正如Maor在《e的故事——一個常數的傳奇》中所說:

就算對數失去了在計算中的核心地位,對數函數仍然是幾乎所有數學分支的核心,無論是純數學還是應用數學,它出現在從物理學、化學到生物學、心理學、藝術和音樂的各種實際應用中。

參考文獻:

[1]. Eli Maor. e的故事——一個常數的傳奇.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7

[2]. 汪曉勤.HPM:數學史與數學教育.科學出版社.2017.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