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被讨厌的勇气》1、幸福并不远,你是否有向前一步的勇气

能够聆听何需阅读

点击上方蓝色标识让晓书童说给您听


解读《被讨厌的勇气》1、幸福并不远,你是否有向前一步的勇气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被讨厌的勇气》对我来说与《原则》完全不同的地方在于,这本书在我们中国并没有多大的名气,但在读完之后却让我大呼过瘾,确实是受益良多啊。一本16万字的小书,每一页都有能击碎我的文字被我勾画出来,每一页都被我满满的作上了标记。这本书直白到不可思议的告诉我,从此刻开始你就可以发生改变,进而获得自由得到幸福,而且它确实做到了。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的副标题叫做“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他是一位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说到心理学,大家都知道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他的那本《梦的解析》的出版标志着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成形。再稍微了解一些心理学的同学会知道创立了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的卡尔.荣格。



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阿德勒,他与弗洛伊德和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

阿德勒的成长历程其实挺坎坷的,从小就体弱多病,个子很小,驼背,还是个学渣。矮矬穷就占了两样。虽然家里经济条件还算不错,但是长辈们经常都拿他与长得又高又帅的哥哥做比较,这让他很自卑。而且小阿德勒运气还很差,两次被车撞,5岁的时候还得了肺炎差点就挂了。

就是这样一个身体不好,运气不好,学习也不好的小朋友后来成功逆袭。努力学习成了班上的尖子生,因为小时候经常生病,他就立志当医生,考上了维也纳大学的医学博士。后来得到了全世界最出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赏识,跟着他学习了九年,成为了弗洛伊德主持的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的核心成员。

但是他们两个之间并不一直都是相亲相爱的师徒关系。阿德勒是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心理学体系的人,他觉得弗洛伊德把什么都和性冲动联系在一起实在是太扯了,于是连发三篇论文把昔日的老师批判了一番,然后带着一些追随者自立门户,创立了个体心理学,终成一代大师。所以啊,阿德勒他自己的人生经历本身就是一部激动人心的逆袭教材,这段经历也自然催生出了自己的心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的人的命运是被我们的生物本能所决定,而阿德勒则强调社会因素对于人们的影响,他认为我们每个人并非被本能,被过去所禁锢,我们完全可以重新定义过去,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我的完善,获得想要的人生和幸福。

阿德勒自己曾经说“将来也许没有人会想起我的名字,但没关系,因为阿德勒学派本身被遗忘就意味着我们的思想已经从一门学问变成了人们共同的感觉”。确实,他影响了之后的很多思想者。像是因全球畅销书《人性的弱点》和《美好的人生》而闻名的人际关系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就曾评价阿德勒是终其一生研究人及人的潜力的伟大心理学家,而且在他的著作当中也体现了很多阿德勒的思想。

再有,像是管理学大师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当中也有许多内容与阿德勒的思想很接近。所以,在时间维度上离我们很远的阿德勒,他的思想其实是非常的超前,观点具有极强的前瞻性,学习之后用来指导现在的我们,一点问题都没有。

心理学与哲学的碰撞

不过《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并非是阿德勒自己写的,但是这本书比他自己所写的代表作《自卑与超越》带给我了更多的冲击。其中有两点原因,分别来源于这本书的两位日本作者。

第一位岸见一郎,他本来是一位哲学家,对于“幸福到底是什么”这个话题的探求,一直都是哲学的一个中心主题,他自己常年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有一次他听到阿德勒心理学的演讲,台上的讲师说到:“听了我今天的话的人,从此刻就能获得幸福。”当时岸见一郎就和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一样觉得不可思议,进而产生了反感。

但这同时这也让岸见一郎对阿德勒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他同时学习哲学和阿德勒心理学。这本《被讨厌的勇气》便是阿德勒心理学在通过岸见一郎的哲学滤镜之后所呈现出来的思想。所以书副标题才会叫阿德勒的哲学课,而不是心理学课。

我们一听到哲学会觉得很难懂,岸见一郎说,哲学用只有专家才能看得懂的语言来表述这本身就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哲学的真正意义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对知识追求的过程。去了解事物以及获得知识的过程非常重要,而最终能否达到知的状态,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在现代,我们之所以能了解一本书也没有留下的苏格拉底的哲学,是因为柏拉图所写的对话录,但柏拉图也不仅仅是记录下老师的话就完了,而正是因为他正确的理解了苏格拉底的话,苏格拉底的思想才能流传到今天。而岸见一郎就是阿德勒的柏拉图。

就是他对于阿德勒思想理解之后的精彩表达,带给了我比看阿德勒自己写的书更多的冲击。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呢是来自这本书的第二作者,古贺史健。他是一名自由作家。他的长项是对话体的写作。所以《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是采用了一个青年与一个哲人对话的方式写的。

整本书就是一位缺乏自信,并且烦恼不已的青年带着一肚子的抱怨和疑惑,来到了哲人的面前,经过5个夜晚,5次深入的对话,最终让青年豁然开朗的故事。

禅师与青年的相遇,在被大规模恶搞之前是很有意思的。青年有困惑,阐释有智慧。只说故事太浅,只讲道理太深,于是禅师和青年恰到好处的相遇了,在一场关于人生问题的大讨论当中,完成了智慧的传承。

岸见一郎说自己要做阿德勒的柏拉图,而古贺史健说要做岸见一郎的柏拉图。他用擅长的对话体的方式,把高深的心理学和哲学问题结合贴近生活的例子,并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让读者自然而然的融入其中。那个在哲人面前没大没小,不断抱怨、质疑和声讨的年轻人,其实就是捧着书本的我们自己。

解读《被讨厌的勇气》1、幸福并不远,你是否有向前一步的勇气



挣脱三个束缚

阿德勒的思想孕育了很多现代心理学流派的种子,比如说认为发生什么事不重要,我们怎么看待这些事才重要的认知流派,比如说关于人的潜能和价值的人本主义学派,还有把爱、胜任感和控制感作为人类基本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反正就是林林种种吧。

但是阿德勒最主要的思想主题,也是这本书给我收货最大的是对于自我的解放。

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时常感觉人生诸多不幸,万事诸多无奈,经常幻想着换一种活法。可是一旦真的要改变又只能长叹一口气说,我又能怎么办呢?

生活给了我们各种各样的束缚,从表面上来看,这些束缚来自时间上的,金钱上的,人际关系上的,而实际上这些束缚只来自于一个地方,那就是我们自己的内心。阿德勒就是试图把我们从这种束缚中给解救出来,让我们重拾心灵的自由。

在这本书的推荐序当中,为我们总结了他要帮我们挣脱的三个束缚。

第一个束缚来自于我们的过去。从弗洛伊德开始,很多心理学家都相信人就是过去,尤其是童年的产物,甚至我们大部分人都是这样认为的,因为过去的经历塑造了现在的自己,这非常容易理解。我们过去的经历变成了潜意识,决定着我们的人生。可是阿德勒却说,重要的根本就不是过去,重要的是你怎么看待过去。而我们对于过去的看法,是可以被我们的主观所改变的。

所以,像是有人说,我现在不相信爱情是因为我在过去的感情中受到了伤害。我孤僻的性格是因为小时候父母不愿意与我沟通,而且他们还经常打我。我不渴望温馨的家庭生活是因为父母离异给我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这样的说法是不是很熟悉?我们经常这样对自己说,过去的经历造就了现在的我,过去已成事实,所以我现在难以改变。而这些论调都是被阿德勒所否定的决定论。他所推崇的是摒弃决定论和原因轮,相信目的论。

继续说下去,会有很多令你一时难以接受的观点。简单举个例子。比如说你与别人意见不一致,进而发生了争吵,这使你异常的愤怒,最后你破口大骂。事后自己也知道骂人是不对的。但是因为我被愤怒支配了,所以才做出了这样过激的行为。而在阿德勒看来,并非如此。你先有了要震慑对方的目的,而愤怒的情绪是你要达到这个目的所使用的手段。愤怒不是原因,而是为了达到目的而捏造出来的手段。

再有你可能因为害羞也好,自卑也好,一与女生说话你就脸红,所以你没有办法和女生自如的交流。这样一说,原因是自卑,结果是没法交流。但是阿德勒却说,你是先有了不与女生交流的目的,所以才制造出了害羞脸红的表现以及自卑的情绪。

是不是难以理解?听上去简直就是胡说八道。是的,我第一次读到这本书的时候也是这样想的。至于阿德勒为什么会这么说,以及用这样的方式看待问题之后如何获得心灵自由呢?后面的节目中我再慢慢和您说。

第二个束缚是来自于人际关系。看到这本书的书名的时候你感到疑惑吗?在这个人人都与你说要讨好他人,要掌握说话的艺术,要让周围的人都认可你的社会当中,阿德勒却告诉我们,不要担心被别人讨厌,要有被讨厌的勇气,才能获得自由。

其实我们许多的心理困扰都来源于社会或者是他人的评价。而正是这样的评价体系才造成了人们的骄傲或者自卑。而在阿德勒眼中,理想的人际关系大概是我爱你,与你无关,你讨厌我,也与我无关。他甚至还说绝大多数人都在用爱的名义,对周围的人进行着错误的干预甚至是控制。比如说父母对待孩子的教育,阿德勒甚至说父母既不能批评孩子,也不能鼓励孩子。

书中告诉我们,每个人的课题都是独立并且是分离开的,我怎么爱你,是我的课题,而你接不接受我的爱,是你的课题,与我无关。每个人都恪守自己的课题,过自己的人生,那人际关系中就没有这么多的纠结与烦恼。

第三个束缚来自于未来。这一点倒不难理解。很多人的目标远大,觉得有朝一日我出人头地,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了。那么我的人生才算是真正的开始。而现在的生活不能称之为人生,只能算是在通往人生的路上。当我们这么想的时候,我们就把现在贬低成了实现未来的工具。但其实,现在才是我们唯一真正拥有的。正所谓“当你急着奔向未来的时候,说明你已经不喜欢现在了。”

人生是在每一个瞬间不停旋转起舞的连续的刹那。在舞蹈当中,跳舞就是本身的目的,最终会跳到哪里谁都不知道。当我们停下来的时候,常常会惊讶,已经到这里了吗?但其实,我们不停舞动的每一个瞬间就已经构成了完整的人生。

阿德勒的心理学,就这样把我们自己从过去,从人际关系和未来当中解放出来。可是越狱成功以后呢?以前我们裹足不前,可以怪父母怨社会,而阿德勒却完全把人生责任和选择的权力交给了我们自己。当我们从这些束缚中解脱出来后,却会发现,我们其实一直都很自由,真正让我们裹足不前的,原来正是我们自己。

正如本书的名字《被讨厌的勇气》,我们获得了自由也就意味着我们再也没有任何的借口,所有的责任全全部部都在我们自己的肩上。而拥有自由,承担责任,需要无畏的勇气。这种勇气,是阿德勒心理学的关键词,也是我们人生问题的最终解药。

解读《被讨厌的勇气》1、幸福并不远,你是否有向前一步的勇气

你有勇气与耐心吗?

接下来的这段时间,我们一起来读《被讨厌的勇气》,不过请相信我,这一点都不轻松。这本书与我们之前读的书都不一样。因为我再怎么深入的解读它,都也不过只能触及皮毛罢了。或许我能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向你推荐他,唤起你对他的兴趣,你很有必要把这本书买回来自己好好的看一看,看完之后还要把他放到最容易拿到的地方,经常的翻一翻。

他其中的颇多观点异常的颠覆,甚至会让我们心生不爽,而在颠覆之后,想要运用其中的思想真正的改变我们的生活,绝对不会是三言两语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确实可以马上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让心灵自由。但是想要真正的理解阿德勒,把他的思想运用到生活中的每个地方,那绝非易事。

岸见一郎说这可是需要相当于自身岁数一半的时间。比如我,今年30岁,那我需要用15年,也就是我45岁的时候才能完全学会。我很乐意听到岸见一郎这么说,因为我知道能够轻而易举得到的,必然是虚假的幻想。我曾经说我不相信人生有什么捷径,脚下这条看得见的,蜿蜒漫长的道路多半就是我们想要的所谓捷径。不知道,你可否有这个耐心和勇气?

那就让我们带上自己的苦恼、疑惑与好奇,与书中的这位青年一起,去叩开哲人书屋的大门。当我们再从这间书屋中走出来的时候,你举目四望,会感觉满目清凉,世界也会变得美好许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