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术》:人人都想知道的快速阅读术,竟然这么简单

“你读书快吗?”

“很慢!"

我一直知道我是一个读书慢的人。

高中的时候,我有个舍友特别喜欢看故事书。每次写完作业,她都捧起一本趴在床上看,不时笑的咯咯响。我被她的笑声吸引,就想跟她一块看。

于是,我趴在她肩头一起看,可才看了一页多,她就翻过去看下一页了。我不服气,就暗暗再下一页的时候加快速度,但是,还是没等我看完,她就又翻页了。如此几次,我就知道我始终赶不上她的速度,放弃了。也就知道自己是一个读书慢的人。

我平时读一本书,快则五六天,慢则一两个月。今年加入了一个读书训练营,要求是一周一本书,我想,等宝宝上学,我就全天都可以阅读了,这样,一周一本,应该能读完。

但老师入营的时候讲,最好是一两天读一本书,剩下五天打磨书评。我心里想的是:“不可能,两天看完一本,我根本做不到啊。”但是,现在读书进行到第三周,我已经能两天读完一本书了。

我是怎么做到的呢?

源于我看到的一本关于阅读的书——《快速阅读术——从一页5分钟到一年700本》,本书的作者印南敦史,曾经也是一位慢读者,但现在却是一年阅读700本书的读书达人,还是一个月为60本书撰写书评的专业书评人。

在这本书里,他并没有教授类似“一目十行”的这种复杂难懂的方法,而是从改变我们的阅读理念出发,分别是:撕掉“读不进去”的标签;不被“仔细阅读”的念头束缚;读书的乐趣,在于邂逅“那一行”。理解了这三个观念,不用高深复杂的技术,人人都可以做到快速阅读。

《快速阅读术》:人人都想知道的快速阅读术,竟然这么简单



01 撕掉“读不进去”的标签

前两天我的好友在朋友圈看到我分享的每周复盘,知道我每天都在读书。就说也想读书提高自己,但是一看书就想睡觉。我就给她找方法,让她先自从自己感兴趣的书开始,不要睡前看书,但是她说:“我跟你不一样,我不爱学习”。

是的,很多人一提到读书,第一反应就是:“我看不进去,我一看书就想睡觉,我不爱学习。”其实,这些都是自己给自己贴的标签。

这种"贴标签"的行为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行为和意识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给自己"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自己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你还没开始读,就先想象自己是个不爱读书的人,就如同你从来没登上过山顶,却幻想自己恐高一样,那结果只能是对想做的事望而却步,停留在原地。

作者在《快速阅读术》这本书中说:“只要摘去无意之中贴在自己身上的标签,你就有机会发现一个能够随心阅读的自己。而收获这个发现,绝非难事。”

所以,首先不要给自己贴上这种“读不进去”的标签,想读就去读,不在乎有没有用、能不能记住、有没有用处,随心所欲一点,想读就翻开书,相信自己能做到。

《快速阅读术》:人人都想知道的快速阅读术,竟然这么简单

撕掉“读不进去”的标签



02 不被“仔细阅读”束缚

我是一个对书很崇拜的人,认为能写进书里的,都是精华,自然是一字一句都不能浪费。每次翻开一本书时,从序言,到目录,到作者简介,一字都不愿落下,生怕错过了什么重要内容。因为我认为:读的越仔细,自然就能记住更多的内容,才不会浪费自己读的这本书。虽然很多书在内容上确实很有意思,但是相应的,也大大降低了我的读书速度。

对此,印南敦史道出了一句实情:“无论多么仔细的研读,还是会忘记大部分内容,阅读速度与理解程度、记忆效果并不成正比。

是啊,想想我曾经花费一个月阅读的《莎士比亚全集》《红与黑》,如今却是一句对白都想不起来了。

那阅读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作者给出了一个很浪漫的回答:”读书的乐趣,在于邂逅那‘那一行’。”

我们读完一本书,总有些内容会留在记忆的某个角落。只选取自己有用的,对自己有影响的,让自己心中产生共鸣或者动荡的,足矣。

《高效能阅读》这本书中也提道:“读书不一定要从头开始一丝不苟的阅读,而是选取对自己有用的部分进行精读,无用的或不敢兴趣的可以选择略读或跳过。”

世上的书千千万,我们是不可能看完的,即使看完,也不可能全都记得住。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只选取那1%对自己有用的地方,即使只有这1%发挥作用了,也是这本书带给你的价值。

所以,读书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复制100%”的原文,而是在于“邂逅1%”的收获。

《快速阅读术》:人人都想知道的快速阅读术,竟然这么简单

不被“仔细阅读”束缚

03 像“听音乐那样”读书

几乎没有人不喜欢音乐,因为听音乐能让人愉悦。你无需记住它用什么乐器演奏,在哪里换调,它的作曲家是谁,你只需静静的听着,感受它的旋律,身心就会无比放松,舒畅。

如果我们想要记住这一切,就无法欣赏音乐了。我们不会想把这些声音“作为知识储存起来”,而是希望让它自然地从耳畔流入心底,从中获得快乐。

印南敦史提到的一个读书的方法,就是希望能帮助我们实现“像听音乐那样读书”的状态。

听音乐是使人放松的,读书也是,这样的环境下,你听过的音乐、读过的书,更容易以一种耳濡目染的方式留在你的心里。

我们家附近有个万邦书店,两层沿街的落地窗,光线通透明亮,沿着落地窗,放置一排木桌。看书的人,慵懒的趴在桌上,看着书,晒着太阳。大厅里音乐缓缓流淌,还可以点一杯咖啡或茶,看几页,品一口,尽情享受书的世界。

这样的环境布局,就是为了营造“像音乐一样”轻松和谐的读书氛围。音乐是使人放松愉悦的,书籍同样是。我们能够轻松地享受音乐,却为何在翻开书籍的时候,一本正经的去读呢。

因此,“像听音乐那样读书”:应该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让书籍内容自然地从心中流过,只要流过,便有意义。哪怕只是留下了一处印象,这次阅读也是成功的。

《快速阅读术》:人人都想知道的快速阅读术,竟然这么简单

像“听音乐”那样读书

在知乎上,有这么一个提问:“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那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有一个十分绝妙的答案:“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读书对人的改变也是如此 。”

所以,在我们下定决心要读书的时候,一定不要给自己预设假想敌,而是想象着,作者一年都能阅读700本书,那我一天读一本肯定是没问题的。

印南敦史在书中说:“在阅读过称中,读者才是主角。”我们可以选择跳读、略读、或是从中间读,结尾读,别被仔细阅读的念头所束缚,你只用选取对自己有用的部分就好。这样不但读书成了一件放松的事,还会大大提高读书速度。同样的时间,我们就能读更多的书。

把读书当做是一种放松,一种享受,像听音乐一样,让书籍内容从心中缓缓流过,便是意义。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会改变。在气质上,在谈吐上,也许还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我们不奢求通过一本书就获得广阔的的知识,还是先通过速度,积累读书的数量。就如拼接乐高积木一样,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积木碎块,是难以从中寻找到快乐的。“不懂得读书的乐趣”的人,手中拥有的积木碎块有限,无法借此拼接新事物,必然难以体会读书的快乐。只有在量的积累上,才能融会贯通,提升自己。

因此,多读书,读好书吧,开启大量读书的人生,定能让你的人生焕然一新!

作者简介:吴小鲤儿,爱画画,会手帐的80后宝妈,一周一本书的深度阅读者。看几本书,写几行字,品几味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