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明熹宗天啟鑄幣——朱由校:“做木匠你不行,鑄錢我不行”

明熹宗天啟鑄幣

熹宗朱由校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年號天啟(1621~1627年),在位7年。史料記載"上(熹宗)性好走馬,又好作水戲,種種機械,出人意表。又好蓋房屋,凡斧斤之類,皆躬自操之,雖巧匠不能過也"。後人因此稱其為"木匠皇帝"。
史話明熹宗天啟鑄幣——朱由校:“做木匠你不行,鑄錢我不行”

明朝歷代帝王像

熹宗十六歲即位,初期重用東林黨人,東林黨勢力因之膨脹,其後利用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勢力與東林黨制衡,造成明末黨爭,宦官集團又成尾大不掉之勢。此時明朝外受後金威脅,遼東局勢日益嚴重,內部宦官干政愈演愈烈,內憂外患,社會矛盾日趨尖銳,加速了明朝走向衰亡的進程。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朱翊鈞駕崩。八月,太子朱常洛即位,宣佈次年為泰昌元年,但沒及改元就病死,也未來得及鼓鑄銅錢。熹宗朱由校接著即位,昭告天下次年起用"天啟"新年號。熹宗登基後,接受了南京監督鑄錢主事荊之琦關於"帝王御極,紀元必有一代制錢通行海內。先帝雖在位未久,而泰昌年號既以播告天下,宜從此伊始至天啟元年,兩京各處鼓鑄俱造'泰昌通寶一年,次年方以天啟通寶"接鑄"的建議。

因此熹宗於天啟元年(1621年)先補鑄其父年號泰昌銅錢,稱"泰昌通寶"。同年八月,工部鑄完泰昌通寶錢二百萬文,除撥五十萬文給修陵的工匠、員役為賞外,其餘存入內府司鑰庫。泰昌通寶錢文楷書,對讀,多為光背,少數背有星、月紋,均為小平錢。一般錢徑2.5釐米,重4.2克左右。此外,也有錢徑達2.9釐米,大如折二錢的寬廓大樣錢;也有錢徑2.3釐米的小樣錢。

因熹宗補鑄泰昌通寶錢不足一年,故泰昌錢鑄造較少,版別不多。從錢文來看,"通"字有"單點通"和"雙點通"之區別,"泰"字有"水泰"、"心泰"之分。

史話明熹宗天啟鑄幣——朱由校:“做木匠你不行,鑄錢我不行”

天啟通寶,天啟元年鑄造

天啟元年補鑄完泰昌錢後,熹宗即開始鼓鑄本朝年號錢一一天啟通寶錢。

關於“天啟”年號史料中有如下記載,說天啟間,收貯制錢的司鑰庫,庫中存有歷代古錢,其中就有天啟通寶錢數枚。史書記載,"一日,御前舊錢內,偶得天啟錢大小數枚,色甚古。遍問人無知者。李永貞到直房,向累臣說之。累臣隨告假到外直房,於史內及《袁氏叢書》《玉篇》等書內查出,梁蕭莊、魏元法僧及南詔,俱有此年號,及萬歲爺共四矣。此進擬年號之宰相,不多讀書之明驗也"。

明末人徐樹不也譏諷道:"梁武帝普通六年(525年),北魏叛臣元法僧稱帝,改元天啟。國初則陳友諒(應為徐壽輝)始據江南,改元天啟,明年己亥(1359年)為天啟二年,四月乃又改天定。宰相不讀書,年號襲古者有矣,未有襲叛臣及勝國群雄者。此則內閣劉一燝也司鑰庫所藏天啟通寶錢應該為明末徐壽輝所鑄。天啟元年(1621年),以遼餉匱乏幫助軍需為名,在戶部設立寶泉局,由戶部右侍郎管理,機構稱為"錢法堂此應為戶部單獨設立機構管理錢局鑄錢之始,其後戶部逐漸掌管國家財政用錢的鼓鑄之事。

同年八月,總督薊遼尚書王象乾建議開鑄當十、當百、當千三等大錢且兩京十三省設局鼓鑄。十月,詔命以"萬曆通寶"的式樣鑄造新制錢。天啟二年(162年)三月、工部進繳鑄好的天啟通寶錢一百萬文,七月,戶部進呈新鑄的大錢給熹宗御覽。天啟五年(1625年)十月,令兩京停鑄大錢,專門鑄造制式小錢。天啟六年(1626年)五月,對於大錢"以後未鑄者永罷不鑄,現行者永行不止。

其後政府也逐漸收兌大錢用以改鑄小錢使用。天啟朝為彌補財政的虧空繼承了萬曆時期開爐廣鑄,鑄錢取息的政策。不但兩京鑄錢還令各省直藩司亦開爐鼓鑄,且規定每年各鑄錢局的鑄息數額。於是出現了"開局遍天下,重課錢息的局面。

史話明熹宗天啟鑄幣——朱由校:“做木匠你不行,鑄錢我不行”

天啟通寶,背“十一兩”

由於開局過廣,各局均以鑄錢取息為獲利手段,因此所鑄錢的質量每況愈下。"初鑄之錢,錢千文重八斤八兩(合每枚重一錢三分六釐),後雖漸輕,至天啟二年秋,小薄之甚,擲地即碎,僅四斤八兩(合每枚重七分二釐),較初鑄者少四斤矣"。小平錢幾乎減重一半,不但如此,後來還在鑄錢原料的配比上做手腳,由原來的銅七鉛三改為銅鉛各半。有些地方錢局甚至銅二、三,鉛七、八擲地便碎,民間拒用。

以後朝廷雖然多次調整銀錢比價關係,但於事無補。雖然鑄錢取利甚厚,但因為鑄錢機構相關人員的貪汙舞弊成風,不是剋扣銅料,就是以私鑄之錢衝抵官鑄之錢,因此政府並沒有獲得利潤,多數錢局甚至還虧損,以致後來"諸局爐亦相繼報罷,止存湖廣、陝西、四川、雲南、密雲、宣大、遼東數處"。地方錢局的大量出現,使所鑄天啟通寶錢版別較之萬曆通寶更加多樣此後明朝錢幣背文版別開始走向複雜化。

天啟通寶錢文楷書,對讀,背文複雜,有小平、折二、折十等三種面值。小平錢一般錢徑2.5~2.6釐米,重4克左右,折二錢一般錢徑2.8釐米,重6克左右;折十錢一般錢徑4.5釐米左右,重30克左右。背分無文和有文兩大類,其中背有文分紀局、紀地、紀重、背鑄星月標記等,尤以小平錢有背文一類版別最為複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