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夜班遇到的5個案例:細思極恐,個個經典

案例1

無尿?當心是尿管堵塞惹的禍

@胺**2016

分享一個案例:患者是一個高齡患者,能講話,但不會表達自己的感受,既往血壓正常。

我們科室是三班倒:

白班(08:00-17:00),下午倒過一次小便,大概幾百毫升。

中班(17:00-00:00),23:30血壓達到165mmHg以上,彙報醫生,予以烏拉地爾泵入,此時尿液量幾乎沒有。

夜班(00:00-08:00),我接班後,也就是到早上7時尿量依然不足100ml。

患者未眠,血壓也控制不佳。交班前有幾分鐘空閒,突然有一個想法冒出來,會不會是尿管給堵住了?趕緊予生理鹽水沖洗,見有絮狀物流出,接著小便出量約有1200ml。後來患者血壓恢復正常。

後續追蹤:該患者後期又出現幾次堵塞現象,但在我的班上未再出現,最後更換了尿管,情況好轉。

反思與提醒:

1.患者2小時無尿量,要引起重視,檢查是否系尿管堵塞引起。

2.護士要養成定時擠壓尿管、觀察尿量的習慣。即使是非休克患者也需觀察尿量。

3.詢問患者腹脹要因人而異,由於腹部觸診經驗不足,以後要多加實踐。

案例2

低頭做事,還要抬頭看人

@不會迷路的***

某日下午,一個接近70歲的女性患者新入院,體型特別瘦小。

在做治療(給患者輸液)的時候感覺患者有點不太一樣,但也說不清哪裡不對勁。印象中患者的具體表現有:眼神空洞,沒有目的,不看人;不願意交流,與其交流無回應;感覺比較憂鬱。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早上六點半,患者從僅有20釐米寬的窗臺上跳下。

反思與提醒:

1. 護士除了關注患者主訴,也要注意與患者交流,瞭解患者心理狀態變化以及家庭支持狀況。

2. 當班護士一定要按等級護理的要求巡視病房(一級護理1小時一次,二級護理2小時一次,三級護理3小時一次),確保患者人身安全。

3. 護理工作不能只是埋頭做治療,一定要細心,要與患者交流,對他們有更多的瞭解,工作中有疑問的時候,一定要與同事交流,嚴格做好交接班。

值夜班遇到的5個案例:細思極恐,個個經典

案例3

情緒不穩定,拔管後重新置管

@huanxiang90

某患者住在ICU,不能進食,身上有鼻飼管、PICC等若干管道,但精神狀態良好。

某日,其父親在門口隔窗探望,患者要求由ICU轉至普通病房。由於其父親未同意,患者繼而大發脾氣,抓起床邊的水杯等物品砸向其父親。

後經當班護士A制止並勸其父親儘快離開後患者逐漸冷靜下來,之後未表現任何異常。

當班護士下班後向下一班護士B交接了其當班時發生的情況。後來患者情況一直穩定,B護士未引起重視。

想不到的是該患者趁B護士進餐期間將所有管道全部自行拔掉,B護士發現後馬上呼叫醫生並採取緊急措施,之後上了鎮靜藥物並採取約束制動措施,重置管道,所幸該患者拔管時未造成自身其他損害。

反思與提醒:

1. 考慮到患者神志清楚,精神狀態良好,當時未予以束縛制動。當患者情緒出現波動時,值班醫生護士未引起足夠重視。因此,患者情緒異常期間應採取相應制動措施,特別是對管道較多的患者應予以足夠重視,時刻關注患者情況,防治其對自身造成損害。

2. 護士進餐時間還需保證病情及情緒不穩定患者身邊留有其他人員,時刻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

案例4

患者企圖自殺,耐心開導想開了

@try4520213

講一個我在婦產科實習期間發生的一件事,是我實習的第二個科室。

我和我老師上夜班,120送來一個患者,陰道大出血入院。可以明顯看到患者面色蒼白,右下肢腫脹明顯,雙手可見多處針眼。剛開始懷疑是不是HIV患者,來的時候患者情緒激動,不肯住院,關鍵還是個三無患者,由於床位緊張,就把患者安排在離護士站較近的走廊過道里。

醫生懷疑有HIV,我老師便把注射盤放在患者旁邊,專人專用。後來由於夜班工作繁忙,我們也就沒顧上她了,她一直都在走廊裡大喊大叫。過了一會兒,有家屬反映患者情況不對,我們過去查看,發現患者用塑膠袋套在自己的頭上,把注射盤裡的止血帶綁在脖子上,很明顯是想輕生。

那是我第一次在醫院裡遇到企圖想自殺的患者,我當時看著害怕,都不敢靠近她。後來我老師及時制止,耐心開導患者好長時間,再後來老師叫我看著她。我心裡實在害怕,也只有遠遠地看著她。

後來,我們醫護人員拿了些吃的用的給她,她後來說自己沒事了,不會再想不開了。

反思與提醒:

醫院環境複雜,人員流動頻繁,作為醫護人員,除了要時刻關注患者的安全,還得注意保護好自己的安全。

案例5

多看了一眼,竟然發現患者不對勁

@求*包

我在普外科上班兩年半。去年冬天的時候,科室有一個住了200多天的孤寡老人(在基層醫院,小病住這麼久很正常),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史。患者生命體徵一直平穩,二級護理。

某天上午九、十點鐘左右,正是科室換液體特別繁忙的時候,該病房有患者液體打完了按鈴。我進去換液體,出門時朝這個老人看了一眼,發現他的液體也輸空了,發現他在睡覺還在打鼾,總覺得那裡不對勁。病房其他患者家屬也說他在睡覺,可我還是覺得不對勁,因為他一般打針不睡覺(因為沒有家屬守著看針)。

於是就在其耳邊呼喚其名字,不料真的沒有反應,急忙喊來醫生急救,結果是急性左心衰,中午還是去世了。

後來想想,要是當時輕信病房家屬的話忽視了患者,即使沒有家屬來醫院扯皮,自己良心上也過不去。雖然還是沒救過來,但由於發現得及時,還是讓老人見到了其姐姐最後一面,我也問心無愧。

反思與提醒:

做護理工作細心真的很重要!除了細心,還要有敏銳的觀察能力。有沒有覺得護士不僅僅是醫生的眼睛,更是患者的全部!

歡迎您到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平臺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