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御筆封貢米——“澤州香”


康熙御筆封貢米——“澤州香”


高都鎮善獲村地勢東高西低,號稱三溝四梁一面坡。四道土山樑把村裡的土地分成了特別肥沃的保墒三溝大川地和六坡的梯田地。三溝大川地是村裡的穩產高產田,四道山樑的六坡梯田地分為陰坡陽坡,是盛產小米及雜糧的良田。善獲村就位於中間的一面陽光充足平緩的陽坡上,山環水繞,好似眾星捧月,周圍的脈絡全部會積於此,陽光充足且藏風聚氣。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們祖先真會選擇生存之地,這塊土地養育著善獲村的祖祖輩輩,生生不息,真是一塊風水寶地。

明代兵部侍郎張昺為澤州府大興嶺上村人。據傳,張昺回鄉探親時,把家鄉“大興小米”帶回朝中獻給皇帝,因此受到稱讚,“大興小米”從此揚名。清朝大臣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陳廷敬為澤州府人氏,將家鄉小米進貢給康熙皇帝,康熙見米色金黃,米香濃郁,食之香甜,即賜名“澤州香”,並列為貢品。群眾在交易中則稱“澤州黃”。

康熙御筆封貢米——“澤州香”


地道的澤州黃則產於澤州縣高都鎮的善獲、續家、焦園、橫嶺、桃園、麻峪、大興、峰頭、嶺上、西村一帶嶺崗紅土地,號稱“善獲小米”。在大興為公社、為鄉的歲月裡,晉城人一提起澤州黃,指的就是“大興小米”。當時一說起小米中的精品,全國人民就會首推“澤州黃”。

小米在脫殼前在我國北方俗稱穀子,它以耐乾旱和抗瘠薄著稱。我市有許多關於小米的傳說,形成了獨特的小米地域文化。人民作家趙樹理的一曲“穀子好”的高平鼓書唱響了祖國大江南北。

康熙御筆封貢米——“澤州香”


地處中緯度地區,屬於暖溫帶半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氣溫11.5攝氏度,無霜期192天左右,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利於碳水化合物凝聚,高磷的紅黏土有機物含量高,獨特的地理環境和適宜的氣候土壤特點有利於其營養成份的積累轉化,是盛產小米絕佳地帶。

《本草綱目》說,小米“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五穀當中,以小米為首。小米入脾、胃、腎經,具有養胃開胃、和胃安眠的功效,老少皆宜,人人均可食用。由於小米用石碾碾制,它可保存許多的維生素和無機鹽,富含蛋白質、礦物質、粗纖維、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小米中的維生素B1可達大米的幾倍。小米粥是健康食品,可單獨煮熬,亦可添加大棗、紅豆、黃豆、綠豆、紅薯、蓮子、百合等,熬成風味各異的營養品。小米磨成粉,可制糕點,美味可口。小米的芽和麥芽一樣,含有大量的酶,是一味中藥,有健胃消食的作用,還有安神之功效。小米是餐中美食,小米中的無機鹽含量也高於大米,具有減輕皺紋、色斑、色素沉著的功效,還具有滋陰養血的功能,可以使產婦虛寒的體質得到調養,幫助她們恢復體力,是產婦宜用的滋補品。


澤州黃“顆粒飽滿,米色金黃,香甜濃郁”,營養價值很高,每100克小米含蛋白質9.7-14.7克,大大優於小麥、稻米和玉米,脂肪1.7克,碳水化合物76.1克,都不低於稻麥。一般米中不含有的胡蘿蔔素,而澤州黃每100克含量達0.12毫克,維生素B1的含量位居所有糧食之首,含有大量的維生素E,為大米的4.8倍。膳食纖維含量豐富,是大米的4倍。含鐵量為大米的4.8倍。含磷也豐富,為大米的2.3倍。這就是小米能補血、健腦的原因。澤州黃除食用外,還可釀酒、制飴糖。澤州黃品質優異,色香味俱佳,葉酸含量很高,是小米中的精品,有“代參湯”之美稱,可稱“小米王”,具有良好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在提倡綠色食品,注重養生的時代,小米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可以預防治療疾病、提高人體免疫力。現在,食用小米已成為一種文化需求和時尚追求。如把善獲小米以水浸泡後用手拐石磨研磨成漿發酵之後攤成攤饃,用純小米的攤饃滷拔你要是圪擰一碗,那可是善獲村的美食了!

市面上冒牌的“澤州黃”很多,對於很多人來說,由於小米田間管理麻煩,產量又低,所以很難買到價真貨實的澤州黃,很難喝到真正的小米粥,建議有興趣者,去產區的農村農戶家裡體會一番,看到如今用石碾碾出的小米,圓潤金黃,晶瑩剔透,必定會讓你大開眼界。

康熙御筆封貢米,澤州石碾小米揚美名。晶瑩剔透熬出油,婦孺養生皆適宜。

善獲村的小米在歷史上就很有名氣。現在每逢秋收季節,到善獲村購買小米者絡繹不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