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軟件開始定義汽車未來,車企如何向出行服務商轉型

如果未來的汽車變得越來越聰明,更加流暢、更懂人的出行體驗會是什麼樣子?

當軟件開始定義汽車未來,車企如何向出行服務商轉型

汽車將不僅僅只是一個交通工具。它可以成為貼心的夥伴,幫助忙碌的都市人群高效完成出行準備,幫助戀愛中的情侶製造驚喜,幫助中老年人體驗更便捷的醫療服務,幫助上班族家長接送孩子上下學,在上下班早晚高峰時提供最暢通的路線,提供外出旅遊完整的出行路線與行程安排。。。。。

上面提到的未來出行場景,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現場可以率先體驗。在大眾汽車集團的展臺中央,擺放著一個3D打印的城市模型,用情景化交互式體驗的方式,展現了智慧約會、智慧旅行、智慧社區、智慧教育、智慧充電等生活場景下充滿“人情味”的智慧出行服務。

隨著5G、車聯網、自動駕駛、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的到來,經歷了130多年發展的汽車產業正在迎來新的變革。誰也無法預想,未來的汽車市場究竟會發生怎樣天翻地覆的變化。

新四化革命鋪面而來,汽車企業也正在改變傳統汽車製造商的身份,向出行服務商轉型。“出行即服務、出行即生活”,智慧出行會改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對這樣一個巨大的市場蛋糕,車企的使命也發生變化,他們不願也不能再只作為一個硬件製造商而存在。

“大眾汽車集團不僅僅為消費者生產、銷售出色的汽車產品,更要在整個出行過程中陪伴消費者、為消費者提供汽車產品所承載的智慧出行。”11月5日,大眾汽車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逸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Mobility Asia)首席執行官蘇偉銘,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表示。

出行即生活

值得傳統的汽車行業主要參與者警惕的是,以百度、阿里、騰訊、華為、谷歌等為代表的科技企業在近幾年紛紛進軍汽車行業。他們試圖依靠在軟件開發的實力,在智能汽車時代掌握用戶和數據,從而掌握汽車行業的話語權。

一種焦慮隨之而來,有人擔心,未來汽車製造商最終會淪為科技公司或者出行服務的硬件供應商。

世界汽車工程師學會聯合會主席、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對於未來汽車產業演進的方向有著兩個基本的判斷:一、汽車的能力將由原來的硬件定義汽車逐步發展到軟件定義汽車,汽車的屬性及特色將由軟件來定義並最終滿足市場的需求;二、汽車進化的速度將由其與外部通信的能力決定。汽車將逐漸由通信、聯網向在線發展,最終實現車的全新賦能。

在他看來,軟件主導和實時在線兩種全新能力將使汽車變成新物種。實時在線將使汽車和外部生態進行連接,真正實現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服務使能。而通過把每個人在駕駛過程中所產生的數據進行人工智能優化將會給汽車賦能,並最終實現千車千面的個性化移動。

引導著汽車行業百年發展的汽車巨頭們,顯然也已經意識到這種變化。

作為車企巨頭,大眾汽車集團在這一領域已經有了前瞻的佈局。大眾有了明確的電動化戰略,到 2025 年,大眾汽車集團將推出 30 款電動車型。當然,大眾很清楚的是,可持續出行不只是推出電動車,想要繼續保持成功,他們還需要重新思考什麼是移動出行。

2018年7月成立的逸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大眾集團的全資子公司。這家初創科技公司,是大眾集團向出行服務提供商轉型的“左膀右臂”。大眾汽車集團旗下車型已經開始搭載智能車聯技術,通過逸駕智能的技術,將車輛與消費者需要的服務集成在一起。

“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必須要引入到車裡面去,我們必須跟大眾汽車集團的研發團隊有非常密切的合作,技術的融合是非常複雜的。我們要把客戶需要的服務引入到車裡面,這是非常重要的。”蘇偉銘表示。

在蘇偉銘看來,電動汽車將來可以鏈接三個維度的移動出行生態圈,第一個是基礎設施生態圈,例如開邁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第二個是出行服務生態圈,包括分時租賃和網約車等;第三個是內容與服務生態,包括車內新聞、音樂、教育、以及停車、充電等。

“在這個時刻互聯的時代,我們必須瞭解用戶的生活場景,將生態服務與車連接在一起,並在這個場景下,提供相應的智能服務,比如基礎設施服務(如充電)、多模式出行服務(如網約車、分時租賃、自駕車)、以及用戶在車內看到、聽到的內容服務(如音樂、新聞等)。”11月5日,蘇偉銘在第二屆進博會上表示。

這是大眾汽車集團實現整合生態服務的基礎,也是智慧城市的起點。逸駕智能構建的服務生態圈已經逐步開始與車輛互聯、互通,在“出行即服務、出行即生活”的基石上,為消費者提供充滿“人情味”的未來出行服務。

在第二屆進博會上,逸駕智能首次以情景化交互式體驗,立體地展現智慧約會、智慧旅行、智慧社區、智慧教育、智慧充電等用戶場景。以智慧社區的建設為例,在未來,自動駕駛出租車將與智能互聯技術將醫療預約、診斷、往返醫院、送藥取藥、體檢報告數據傳輸等流程無縫連接,可以幫助出行不便的中老年人群提供便利的醫療出行服務。

“我們是科技與人類的連接者。生產製造與技術研發的本來初衷,源於滿足人們對便捷流暢的出行,和豐富多彩生活的嚮往。”蘇偉銘表示。

在中國,為中國,為世界

波士頓諮詢公司的一項預測報告顯示,電動化、自動駕駛汽車和共享出行三大發展趨勢的交融,將改變未來10到15年汽車行業的利潤來源。

隨著自動駕駛電動汽車和共享按需出行的興起,新興“利潤池”(包括自動駕駛汽車與純電動車的零部件、純電動車銷售、數據和智能網聯、按需出行)在行業利潤中所佔的份額,將從2017年的1%增至2035年的40%。汽車行業利潤池將迎來重大的結構性轉變,汽車行業傳統業務和新興業務的利潤佔比從99:1變成60:40。

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蛋糕。利潤來源的改變,對汽車行業參與者而言,不能對市場的未來發展抱有一種錯誤的安全感。如何獲得這塊蛋糕,關鍵在於加快實踐落地與實際應用的節奏。

在全球汽車業的轉型進程中,中國已經成為應用最新技術的前沿陣地,無論是規模、速度和轉型能力,中國都在引領全球的未來趨勢。在未來幾年,中國將是引領智慧出行、智慧城市的主導力量。

中國不僅僅是大眾汽車集團全球最大的銷售市場,也是大眾汽車集團全球戰略落地的引領性市場。為了在未來持續具有競爭力,大眾正在中國擴大“朋友圈”,通過與華為、騰訊、阿里巴巴、百度、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等展開合作,大眾希望積極開發新技術,探索能夠引領中國以及全球潮流的汽車相關解決方案。

大眾汽車集團與合肥市政府的深度合作,是其在華探索智慧城市的起點。

今年5月,逸駕智能與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合肥市人民政府、江淮汽車,簽訂了“合肥智慧城市項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該項目將提升合肥市的政務服務質量和市民福祉、助力合肥成為世界級的智慧城市。

“一直以來,人類都在尋求更可靠、更舒適、更高效的生活,這也是智慧城市的終極要義。我們通過建設智能基礎設施、提供基於自動駕駛技術基礎之上的移動出行服務(AV MaaS),重新定義、並親手創建智慧城市,合肥亦將成為中國打造智慧城市的教科書。”蘇偉銘先生表示。

據蘇偉銘透露,目前大眾汽車集團計劃在合肥市經開區一個面積為16平方公里、9萬居民的社區裡,運行包括網約車、分時租賃、車輛充電、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大數據分析在內的出行服務項目。

對大眾汽車集團而言,在合肥開展智慧城市項目,是其“在中國,為中國”戰略的深化落地。大眾集團在中國的本土化開發也將進入新階段,能讓更多人中國消費者體驗到大眾最新的科技。

這樣的願景,也與進博會“新時代,共享未來”的主題極為契合。當然,合肥智慧城市項目不僅僅是為中國市場服務,還將幫助大眾汽車集團推出更多新產品、開展新技術研發及進行新商業模式驗證,保持大眾集團的領先地位。

科技,讓未來充滿各種可能。正如蘇偉銘所言,大眾汽車集團希望“讓出行更流暢、讓車輛有溫度”。未來出行的模樣,也正在變得更加清晰,離我們越來越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