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傳承人丨侯龍歸:一身“岐黃本事”傳薪火

問情況、查舌象、切脈象,患者健康形象便悄然出現在腦海中,哪裡還需固本培元,哪裡還需對症下藥,腦袋飛快運轉想施治對策,手上奮筆疾書開藥方……這樣的事,醴陵市中醫院特聘中醫藥專家侯龍歸一干就是20多年。

20多年前,侯龍歸還只是安仁縣一個鄉村醫生,現在這身“岐黃本事”是從“鄉里郎中”開始練起的。這一路走來,他在中醫藥領域越扎越深,中醫藥學見地也越來越高,如今一天看50個病人不在話下,診療室牆上掛滿了患者痊癒後送來的各種錦旗。

中医药传承人丨侯龙归:一身“岐黄本事”传薪火

侯龍歸(左一)正在為患者把脈。

專注與疾病過招,忘了自己生日

平常,安仁縣侯龍歸中醫門診部一開門便有患者早早在門外等待就診。但一到週末,侯龍歸可能就要消失一天。這天,他驅車2個多小時從安仁來到醴陵市中醫院坐堂問診,那裡同樣有病人在等他。像這樣每週一次的出診,不但跨了縣,還跨了市。

儘管長途跋涉,但只要坐到了診療室,侯龍歸便立馬精神百倍,進入與患者疾病過招的物我兩忘境界。11月3日,之前一位臉上長滿紅瘡的女病人來複診,他看到患者臉上已經光滑透亮,心裡不知有多高興,這說明之前的治療是有效的。

中醫師看人的眼光獨到,一看到人的臉,就能看出臉上透露的很多健康信息,並能分析這些信息產生的原因。這位女病人聽到自己氣色變好後,懷疑是不是跟今天化了妝有關。侯龍歸卻說,氣色的好壞,不是表面現象,也無法被妝容掩蓋,它是由內而外發出的。

記者看到,侯龍歸在診病過程中,沒有要求患者出示CT、檢查單,用的都是望聞問切的純中醫診治法,開出的藥也是純中藥。他表示,中醫人要對中醫藥充滿信心,而實踐證明療效一點都不差。

中午吃飯時,侯龍歸收到慶生祝福,他才猛然一覺,今天是自己45歲的生日。心裡裝的都是中醫藥和病患,以至於近年來他老是忘記自己的生日,如果不是身邊人提醒,他說自己應該很多年沒過生日了。

侯龍歸說,過不過生日不要緊,能把老祖宗留下中醫藥傳承發揚光大才是最重要的。近年來,他根據中醫藥經典和自己多年來的臨床經驗,深入研究“寒溫一統經髒學術體系”,希望能改變中醫藥學在別人眼裡是門“糊塗”學科的印象。

中医药传承人丨侯龙归:一身“岐黄本事”传薪火

侯龍歸(右一)正在對患者作檢查。

深鑽“經髒學術體系”,證明中醫藥治病不是靠運氣

“之所以有人存在‘中醫藥讓你糊塗活著’的看法,是因為他們對中醫藥的認識不深不完整的緣故。”侯龍歸說,自己研究並傳播中醫藥,就是為了幫人用中醫藥的方法認識疾病,進而預防和治療疾病,而並不是靠運氣治病。

侯龍歸表示,疾病的發生源於機體的失調,當它的功能逆亂,氣血不暢時,就會發生疾病,其表現形式千變萬化,故症狀多樣。中醫人的使命,便是透過症狀表象查機理找癥結,對症施治,調順氣血,通過人體強大自我修復能力來達到治療目的。

“寒溫一統經髒學術體系”學習研究的是臟腑喜惡,各隨其所惡為病,各有所喜為愈。換句話說,心肝脾肺腎等都有自己喜歡和厭惡的東西,厭惡的東西讓它們生病,喜歡的東西讓它們健康。

從八綱入手,以五臟六腑十二經喜惡及臟腑與經絡生理病理上的絡屬協調關係定病位,以首發病因寒溫病理變化特點尋求繼發病因,根據疾病發生髮展的規律以整體觀,全面分析某經某髒某特定疾病狀態,理出病理病機。侯龍歸的研究旨在找準病因、病位、病理病機,進而破開症狀迷霧,斬斷損害健康的黑手。

侯龍歸介紹,他研究的學術體系立足於《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 》《傷寒雜病論》《溫病學》等經典古醫學,目的是為了精準辨證,精準用藥。

中医药传承人丨侯龙归:一身“岐黄本事”传薪火

侯龍歸正在授課。

治癒“永遠治不好的病”,傳播中醫藥火種

安仁縣一名40歲的男性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17-18mmol/L,擔心病情加重,於是找侯龍歸治療。患者就診時半信半疑說:“別人說糖尿病是永遠治不好的,你真的可以治好?”

患者不但有糖尿病,還有“疑心病”,侯龍歸只能用療效說話。他根據患者眼紅乾澀、煩躁易怒、睡眠偏差、口苦、有痰、腸鳴、大便一天兩次等症狀,按“寒溫一統經髒學術體系”思路分析,辨證為少陽溼火,開了小柴胡去人參合五苓散加味10劑。

患者服用後複診時說,空腹血糖已下降至15mmol/L,眼紅乾澀、睡眠質量、口苦、腸鳴等症狀都已好轉,只是舌質紅苔稍膩,侯龍歸便在小柴胡去人參半夏合五苓散中加了天花粉白芍,開了20劑,空腹血糖再次下降,一直降到6.0mmol/,至今已恢復正常。

世界萬物是聯繫的、發展的,並且這種聯繫是客觀的、多樣的、普遍存在的。同樣,人體各個部分之間也必然存在某種聯繫。

協調人體臟腑經絡之間的鄰里關係,確保它們的和諧,是侯龍歸看病時經常要做的事。如果它們存在矛盾,很可能損害人體健康,便要想辦法去化解。中醫師從某種意義上扮演的是化解人體內部矛盾的“和事佬”角色。

以前看病都是單打獨鬥,如今侯龍歸身旁已經有了一批徒弟。“這些人都是把老祖宗本事傳下去的火種。”他說,平時就算再忙也要帶好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