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橫空出世的第一顆原子彈“邱小姐”,與它背後的“中國脊樑”

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如今已經走過七十個年頭。在這七十年間,中國有太多值得我們銘記與回憶的時刻,而每次想起那位橫空出世的“邱小姐”,總是會讓人淚流滿面。這個頗具文藝氣息的名字,曾寄託著整個中華民族的希望,因為它就是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名字。

我國橫空出世的第一顆原子彈“邱小姐”,與它背後的“中國脊樑”

原子彈作為核武器距離我們是遙遠的,然而在上個世紀,它卻是籠罩在中國天空上的陰霾。新中國成立以後,美國孤立新中國,對中國進行經濟與政治封鎖,同時對中國進行軍事威脅,駐日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多次叫囂要在中國投放原子彈。蘇聯對中國實施了經濟與政治援助,在蘇聯的制衡下,美國無法真的將對中國的核打擊付諸實踐。

可是在蘇聯與中國關係破裂以後,它也叫囂要對中國實施核打擊。面對著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超級大國的核威脅,中國沒有屈服,在黨和人民的支持下,中國開始建立核試驗科研小組,中國研究原子彈的任務提上日程。對此蘇聯不屑一顧,蘇聯專家在撤走時將所有圖紙資料以及科研設備帶走,並揚言道:“給你們一顆原子彈你們也爆不響。”

我國橫空出世的第一顆原子彈“邱小姐”,與它背後的“中國脊樑”

蘇聯專家的輕視並不是沒有理由的,原子彈不是卡車坦克,它需要豐富的理論支撐以及大量的科學實驗作為基礎,即使如此美國和蘇聯都花費多年才研製出原子彈。但是新中國沒有氣餒,科學工作者們沒有氣餒。中國核試驗科研小組兵分兩路,以錢學森領頭的一部分人去進行理論研究,以程開甲為代表的一部分人則去基地進行原子彈試驗。

在解放軍到來以後,中國原子彈實驗基地羅布泊是一處荒無人煙的地帶,這裡缺水、高溫,漫天都是黃沙。屋裡沒有空調,白天如同火爐一般,屋外的地表溫度高達六七十度。在這樣的環境當中,即使是躺著都痛苦不堪,但程開甲、錢學森等人卻需要靜下心來,攻克一道道技術難關。

我國橫空出世的第一顆原子彈“邱小姐”,與它背後的“中國脊樑”

在美國和蘇聯的技術封鎖下,中國得不到任何技術支持,一切都要從頭開始。科研需要設備,但沒有國家願意賣給中國設備,迫不得已,科學家們只能通過算盤這種古老的工具進行計算,而這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1959年到1961年是我國研究原子彈最關鍵的時期,然而這期間全國爆發了嚴重的自然災害,許多地方發生饑荒,就連羅布泊的物資供應也出現問題。對於原子彈項目,有許多人產生了質疑,他們認為研究原子彈勞財傷民,得不償失,原子彈項目一度面臨被迫“下馬”的絕境。在這種情況下,黨中央堅持研製原子彈的既定方針,時任外交部長的陳毅真誠的對錢學森等人說道:“我現在腰桿子還不硬,等你們造出原子彈了,我腰桿子就硬了。”

陳毅的“腰桿子”其實就是新中國的“腰桿子”,一日沒有原子彈,美蘇籠罩在中國上空的核威脅就不會消失。為了讓中國的腰桿子“硬起來”,無數的科學工作者在羅布泊這片大漠上日以繼夜的奮戰著,戰士們灰頭土臉,卻士氣高昂。

我國橫空出世的第一顆原子彈“邱小姐”,與它背後的“中國脊樑”

為了中國的原子彈事業,許多科學家與解放軍戰士在羅布泊隱姓埋名數十年,但家人們卻不知道他們從事的工作。程開甲放棄了他在英國的豐厚待遇,錢學森歷經艱辛終於衝破美國阻撓回到祖國,而這幾乎是當時中國原子彈研究工作者的普遍現象。他們放棄了國外優越的條件,放棄了良好的發展條件,在同學們不解的眼光中回到中國,來到艱苦的羅布泊,只為讓中國崛起。

中國的科學家們是一群可敬而可愛的人,即使在艱苦的環境當中,他們依舊能苦中作樂。原子彈研製工程需要絕對保密,原子彈是最高的軍事機密,一切活動都需要採用密語的形式。裝有原子彈的容器與梳妝檯很像,而上面連接的數十根雷管很像是女士的頭髮,所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被稱為“邱小姐”。這個名字不僅是一個外號,一道密語,它還寄託著研製小組對它的感情。在科學家們眼中,它就像是自己的愛人與女兒一樣,而他們將自己一生最好的年華都奉獻給了它。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羅布泊發出了驚雷般的巨響,大漠上空升起一朵蘑菇雲。在眾人緊張的期待下,測量結果出來了,兩萬噸當量,所有人發出震天的歡呼聲,士兵們揮舞著雙手,許多人喜極而泣。所有人的努力與付出,沒有白費,中國終於有了自己的核武器!

我國橫空出世的第一顆原子彈“邱小姐”,與它背後的“中國脊樑”

美國與蘇聯得知以後,第一反應就是不可能,他們不相信中國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可以研製出原子彈。在外國人眼中,”邱小姐“可謂橫空出世。其實哪有什麼橫空出世,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背後,是無數工作者艱辛的付出,正是他們這些”中國脊樑“的無私付出,中國才能真正的挺起腰桿子,重新屹立於民族之林,中國的國防安全和經濟發展才終於有了保障。所有參與核武器工程實驗的工作者和官兵們,都是新中國的英雄,他們的付出與偉大,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