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昆華醫院晒出老物件:每件背後都是一段難忘的記憶

前言:

一封電報、兩把菜刀、一張檢測報告單……這些看似平常的物件,在歲月的沉積中慢慢陳舊,變成名副其實的“老古董”。然而,對於即將年滿“80歲”的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昆華醫院)來說,這些陪伴了一代人甚至幾代人成長的物件,記載了他們生活的點滴,難忘的記憶透過時間顯得愈發珍貴。

在老撾收到的女兒出生電報

“80岁”昆华医院晒出老物件:每件背后都是一段难忘的记忆

熊守保與老伴在翻閱老物件 李毅傑 攝

記憶會模糊,但心靈永遠都會記住往事帶來的感動。

今年81歲的熊守保已記不清自己剛進入昆華醫院工作的場景,也記不得曾與無數患者攜手度過的治癒之旅,甚至連最早住在昆華醫院裡的家是什麼樣都模糊了,但在他的記憶裡,50多年前的一份電報仍記得清清楚楚:那是他在昆華醫院工作的第二年隨醫院赴老撾開展醫療援外工作時,收到的女兒平安出生的消息。

1966年,熊守保被分配到昆華醫院大外科工作。第二年,他就離開已懷孕的妻子,隨醫院醫療隊趕赴老撾豐沙裡進行援外醫療工作。

在異國他鄉,他學會了老撾語,並且為當地傷患者進行了治療,還把藥品說明剪貼成冊,標註成老撾語教當地醫生用藥。此外,他還學會了老撾歡樂的集體舞和歌曲,也在當地住過四面通風的房屋。

“80岁”昆华医院晒出老物件:每件背后都是一段难忘的记忆

電報 李毅傑 攝

就在熊守保苦中作樂時,11月24日,他收到了中國領事館轉來的一封電報,上面寫著:外事科轉中國駐豐沙裡醫療組熊守保。“11月22日順產一女,一切好。鍾式琴。”

這讓當時的熊守保淚如雨下。他把這張彌足珍貴的電報小心翼翼地加在書中,並帶回了昆明。

重回醫院後,熊守保迅速成長,從大外科的小醫生,一步步成為了泌尿外科的主任。而他的妻子也是醫院的外科醫生,每天夫妻倆鑽進手術室裡就忘卻了時間,女兒只能託付給既是同事也是鄰居的朋友照看。

沒想到,從小就在醫院長大的女兒對白大褂有了濃厚的興趣,長大後也成為了一名白衣天使。

現在,女兒也已長大組建家庭。看到這些老物件時,她特別珍惜,按照時間和事件分門別類地收藏起來,尤其是這封電報,“讓我看見父親當醫生時的那份執著與堅守”。

父親的兩把菜刀

昆華醫院已退休的兒科護士陳銀模,名字取自“雲南模範”的諧音,就是為了紀念在她出生那年——1960年5月1日,父親代表昆華醫院成為當年全省的勞動模範。

50年代初期,陳銀模的父親被安排到昆華醫院膳食科,成為了醫院的一名後勤人員。後來,陳銀模的母親也進入了醫院的膳食科。兩人這一呆就是一輩子。

在陳銀模的記憶中,當時自家的家庭條件並不好,缺衣少食,而父親在醫院膳食科工作,本來可以悄悄改善一下家裡的伙食,但是他從不準孩子進入廚房一步,也從未將醫院的食材帶回過家,“我爸說過,不能辜負醫院的信任。”

不幸的是,陳銀模父親在四十二歲時,突然發現患有淋巴瘤,治療1個月之後就去世了。

“80岁”昆华医院晒出老物件:每件背后都是一段难忘的记忆

父親的兩把菜刀 省一院 供圖

“父親去世後,母親要獨自撫養我們三個孩子,醫院專門給我家每月發放了21元的撫養費,直到大家依次滿17歲。”陳銀模說。1977年,陳銀模被正式招進昆華醫院兒科,成為科室的一名護士。這一干,就是36年。

受到醫院的影響,每當在兒科看見困難且病重的患兒,包括自己在內的科室裡醫護人員都會自發募捐,儘量幫助患兒。在陳銀模看來,昆華醫院的人文關懷就是這樣,一代人做給一代人看。

如今,陳銀模也退休了,專門照看生活已經不能自理的老母親。“但是當母親在昆華醫院住院時,院長還是來看望我母親,讓我們一家都非常感動。”

因為數次搬家,陳銀模家裡與昆華醫院有關的物件大多都找不到了,但是父親從工作就開始用著的兩把菜刀,陳銀模一直保留到現在。“沒有昆華醫院,就不會有我們姐弟現在的生活,我將永遠感謝醫院。”

“而且從這兩把菜刀上,我看到了父親對工作負責的態度。”陳銀模說,“我在醫院的時候,兒科護理工作非常繁重,但是每每想到父親的工作態度,我便願意繼續苦幹。希望這兩把菜刀也能一代一代傳下去,告訴我們的後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一張被確診為白血病的檢測報告單

“姓名:楊蕾;性別:女;年齡:32歲;科室:血液內科……”在網友“小靠墊”曬出的這張2011年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遺傳診斷中心的檢測報告單上,她被確診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從此以後,這張檢測單徹底改變了她的生活。“當醫生正式告訴我患有白血病的時候,我根本來不及做出什麼反應,感覺像是一場噩夢,周圍空氣都凝固了。緊接著的幾天整個人都處於混沌狀態,大約幾天後才完全消化患病這個消息。”

“80岁”昆华医院晒出老物件:每件背后都是一段难忘的记忆

白血病檢測報告單 楊蕾 供圖

楊蕾回憶,對自己而言,她跟《我不是藥神》裡患有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一樣,需要每天服用靶向藥物續命。“這對我來說就是一個警鐘,它提醒了自己生命是如此的短暫和寶貴。我無法想象父母白髮人送黑髮人淪為‘失獨家庭’的淒涼畫面,我也有許許多多想做的事還沒有做,活下去的渴望驅使我儘可能多地瞭解這個病。”

為了活下去,在醫生的指導下,她學著與疾病和平相處。也因為疾病,她加入到雲南省紅十字會癌症康復專業委員會成為會員,跟其他白血病人和患有癌症的病友一起鍛鍊身體,交流心得,並參加社會活動,也從一個患者成為了一個為患者服務的公益人員。

2018年,在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血液內科舉辦了的以“愛的功課”為主題的醫患學習交流會上,楊蕾詳細講述了自己從患病之初到如今如常人般生活的經歷和心路歷程。她說,自己一直堅持在血液內科治療,和醫護一同努力,從未放棄和病魔作鬥爭,並對自己在治病路上遇到的一群善良的白衣天使們表達了感謝。

如今,楊蕾還註冊了自己的公益機構——昆明市呈貢區雲加益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專門為重疾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大病救助、資源鏈接、情緒疏導及人文關懷服務,提高患者入院適應性,緩解重疾患者家庭身心壓力,樹立治療信心,協調醫患關係。

“只是確診為白血病的那天記憶太深刻了。”楊蕾說,於是她將這張改變了她人生的檢測報告單留了下來。不過,學著跟疾病和平相處後,她患病後日子過得很充實,幸福指數也提高了很多,“因為接近死亡會帶來真正的覺醒和生命觀的改變”。

“80岁”昆华医院晒出老物件:每件背后都是一段难忘的记忆

老物件 李毅傑 攝

對於即將80歲“生日”的省一院來說,這些老物件都是大家珍藏在心裡的“昆華記憶”。醫院曬出了最有代表性的該院10位離退休職工和3位市民的投稿,並進行優先展示。而在這些的老物件照片和文字中,是往昔時光在歲月長河中閃爍的光芒,並留下的深刻印象。

雲南網記者 彭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