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的記憶: 紅二十五軍長征途中在秦嶺山的戰鬥

從西安驅車向東南方前行六十多公里,就是藍田縣葛牌鎮。古鎮位於秦嶺北麓,關中平原南部,是古城西安的東南門戶,地處秦嶺深處,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民風樸實,在周圍群山松林的懷抱下,一條小河從山間緩流而下,清澈柔和。

葛牌鎮因境內葛藤成牌而得名,明、清時為秦嶺古道之驛站,是藍田四大古鎮之一,歷史悠久,文化獨特,始建於明末,清代、民國已成規模,被譽為“小商州”。現存傳統建築多為清代、民國年間,這裡客家人約佔60%,建築風格,風俗習慣成多樣化。

想當年,爬雪山、過草地,紅軍的兩萬五千里長徵震驚中外。但鮮為人知的是,在長征中還有一支紅軍隊伍走的卻是另一條線路。這支隊伍,就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在抵達陝北前,他們已經創建了關中地區最早的紅色革命根據地,這就發生在藍田縣葛牌鎮。在這裡,從河南長征而來的紅二十五軍有力地粉碎了敵人的“圍剿”,建立鄂、豫、陝蘇維埃革命政權,翻開了我軍長征史新的一頁。

1934年農曆臘月,年味越來越濃的葛牌鎮突然出現了幾張陌生的面孔。當地人並沒有意識到他們生活將要發生翻天覆地變化。

四名大腳女人身背三錘鼓,邊敲邊唱著花鼓戲。她們是紅二十五軍的女偵查員,化裝到此是為了打探當地民團情況。在摸清了兵力佈置、武器裝備、鎮上的地形地貌後,四人迅速離開。1935年2月3日,由鄂豫皖省委書記徐寶珊、軍政委吳煥先、軍長程子華、副軍長徐海東等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突進葛牌鎮,毫無防備的民團驚慌失措,僅半個小時戰鬥結束,紅軍就此紮營進行休整。適逢春節,紅二十五軍在葛牌鎮戲樓唱戲、演劇,與群眾一起慶賀新年。兩天後,國民黨部隊尾隨而來。得知敵情,紅軍在葛牌鎮與柞水交匯處設下埋伏,在文公嶺與國民黨部四十二師一二六旅展開激戰,殲敵兩個營。

葛牌鎮區蘇維埃政府歷時6個多月。鄂豫陝革命根據地葛牌鎮區蘇維埃政府是中國共產黨在關中地區建立最早的紅色政權。鄂豫陝革命根據地人民與紅軍並肩戰鬥,出生入死,藍田老區人民的革命鬥爭,配合了川陝、陝甘寧、陝北蘇區革命運動,為策應中央紅軍北上建立了不朽功勳。

鄂豫陝蘇維埃政府葛牌鎮紀念館由原二十五軍老戰士、劉華清題詞。800多平方米的紀念館中,展出的有蘇維埃政府當時用的手搖電話、桐油燈,紅軍作戰用的馬鞍、軍刺,還有戰鬥中繳獲的敵人步槍,紅二十五軍戰士用過的大刀、手榴彈等400餘件實物和資料照片,將紅軍時期艱苦清貧的物質生活,如火如荼的戰鬥歲月一一呈現在眼前。烽火歲月雖已漸行漸遠,而葛牌鎮大量的革命遺址、遺蹟,讓這片紅色聖地在和平年代仍閃爍著不朽的光芒。

最後我用十六個字作為本篇的結束語: 歷史滄桑,歲月不老,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紅色的記憶:   紅二十五軍長征途中在秦嶺山的戰鬥
紅色的記憶:   紅二十五軍長征途中在秦嶺山的戰鬥
紅色的記憶:   紅二十五軍長征途中在秦嶺山的戰鬥
紅色的記憶:   紅二十五軍長征途中在秦嶺山的戰鬥
紅色的記憶:   紅二十五軍長征途中在秦嶺山的戰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