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這個策略,我的確賺了不少錢

在廣東,一個其貌不揚、穿著醜陋,蹲著路邊吃擼串的人,他可能有一棟樓在收租。但是你看到他們渾身上下,沒有一件“像樣“的東西。不過也有一些人,月均不到1w,身上各種品牌。

有人狠狠存錢,不消費;有人狠狠消費,恨不得把各種潮牌都買下來。這兩種做法,都有人支持都有人批評,都對嗎?

大家還記得我在之前提過的“投資就是時間上的平衡消費”,今天我想跟大家展開講講,來一堂簡單的財商課。

一、我們不愛儲蓄了嗎?

中國人自古喜歡儲蓄,看看下面這張圖,就是從某農戶家裡挖出的一大筐古錢幣。想想,當年我奶奶家裡好像也存了一箱子。

靠這個策略,我的確賺了不少錢

為什麼中國人會有這個習慣?

中國人的儲蓄多數都來自於預防性儲蓄。從結婚、生子、買房、教育、醫療到養老,過去我們主要都靠儲蓄。

這裡有幾千年農業社會主導的傳統農耕思維的影響,所謂“積穀防饑”,一直都是我們的主流價值觀。也有當下中國發展情況的影響,包括社會福利體系建立比較晚,工商業也起步較晚,整體人居收入水平仍然偏低等問題,但是高昂的房價、醫療開支和養老開支,會讓大家仍然傾向於靠儲蓄來解決問題。

但是,中國年輕一代的儲蓄習慣正在被急速改變著。

很簡單,大家的收入高了,比以前能掙了,但是這理論上應該更能存錢。但是現在能花錢的地方太多了,我們更能消費了,很多人根本存不下錢。

我曾經跟朋友討論過當下消費和儲蓄的兩個極端。

1、拼命存錢,壓制消費,用來買房

2、拼命消費,壓制存款,活在當下

原則上,這兩種行為都符合人性,都合理。

第一種,存錢買房,多數人是出於對家庭的考慮,例如精算君,在哪裡買房,決定了孩子未來的教育和升學,也決定了我們夫妻兩未來的養老。

更重要的是,很多人把買房跟儲蓄劃上等號,把買一套房當成了一輩子儲蓄的目標和終點。

靠這個策略,我的確賺了不少錢

第二種,即時消費,已經成為當下越來越多人的選擇,這也是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後的必然趨勢。正所謂“有錢難買爺高興”,花點錢買東西獎勵自己,也是一種拉動內需的消費行為,也符合國家目前的政策。

但是比較可悲的是,很多人不具備擁有Chanel的收入水平,卻用過度借債來滿足了自己一時「穿越階層」、「讓自己挺有面子」的慾望,這就是有點對自己不負責任了。

我終於理解,為什麼當年初高中的時候,學校都規定入校只能穿回力鞋,炫耀攀比,一向都是“消費主義”的原罪。

二、怎麼理解「非理性儲蓄」和「非理性消費」

當今社會,養成一種健康的「儲蓄消費觀」還是很有必要的,我們不提倡過分壓制當下只看未來,也不提倡當下過度消耗忽略未來。

而靠譜的金融產品能幫我們養成這種觀念,因為金融產品本質上是幫助我們在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上對風險進行了妥善的處理。

靠譜的金融工具,能幫我們從「非理性儲蓄」和「非理性消費」中解脫出來。

首先,我們看看什麼是「非理性儲蓄」和「非理性消費」。

什麼是非理性儲蓄?

靠這個策略,我的確賺了不少錢

最典型的例子,為了給年邁父母分擔未來可能的醫療費用開支,不選擇購買保險,而是自己拼命省錢存錢,妄想自己累點,不花錢,然後「小步快存」就能存夠足夠多的錢解決未來的問題,最後發現還是得上眾籌平臺!

非理性消費,最後很可能給自己埋下了一個大坑。

什麼是非理性消費?

靠這個策略,我的確賺了不少錢

簡單來講,你買東西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別人(對你另眼相看)的時候,可能已經是非理性消費了。

或者是每月工資扣掉正常生活費後,剩下的部分全部用來還花唄或者各種白條分期,那估計離非理性消費也不遠了。

“南京一所211大學的23歲畢業生許陽(化名),8月31日跳下28樓,去世前3個月有34筆網貸申請。”

非理性消費,最後也很可能給自己埋下了一個大坑。

三、什麼是理性消費?

談了這麼多「非理性儲蓄」和「非理性消費」,那究竟什麼是「理性儲蓄」和「理性消費」呢?

這一節,我們重點講講「理性消費」

我認為的理性消費行為,有這樣的幾個三個特徵

1、別把刷網購APP當成是一種愛好,需要的時候看看就好了。

2、優先從處置閒置物品的角度看待消費,如果有閒置,就儘量先處理閒置,再消費

3、雙11儘量團日用品,少買打折商品,因為90%以上都不是你想要的。

靠這個策略,我的確賺了不少錢

這裡,我從知乎某個回答裡面摘錄出一個「如何做到理性消費的殺手鐧」送給大家:

你想買一個東西的時候,想象一下,如果朋友送給你,或者朋友折現(現金)給你,你直覺會要哪種?

1、如果選擇折現,那就別買了,說明這個東西對你來講就是錦上添花

2、如果堅持要買,那就買,也別想什麼打折不打折,也不必等到雙11、618。

大家可以用這一招對照下自己的雙11購物車,哈哈!

香港藝人黃偉文曾經在某篇文裡寫道「亦舒說,人擁有什麼,便得服侍什麼」。

當你選擇了LV的包包,你不會考慮穿一件普通襯衫去搭配它,你可能會考慮買一條3000元的裙子和一雙2000元的高跟鞋。

不過,回到現實時,你會發現,每天擠地鐵上下班,公司裡面抬頭不見低頭見的,更沒人關注你穿什麼。最後也就小週末出來遛狗的穿一下,會不會感覺有點小浪費呢?

四、金融工具如何選?

無論是理性消費還是理性儲蓄,最終我都建議大家選擇靠譜的金融工具。

靠譜的金融工具,能讓我們給未來更有效地存錢,也不至於太剋制當下的消費慾。

那什麼才是靠譜的金融工具?我自己是這麼選的。

1、小額固收類投資

最常見的應該是銀行存款、銀行理財、國債、貨幣市場基金等。

這類投資風險係數最低,收益率也比較低,不容易發揮複利效應。但是安全係數高,流動性好,目前我手頭的應急資金主要是投資在這些品種上。

這些小額固收類產品,在財付通、理財通、微眾銀行、京東金融等平臺都能找到,有的是養老保險公司推出的養老保障管理產品(資產管理計劃)、還有鎖定期限的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產品等,鎖定期限越長,預期收益可能也高。

但是請大家務必注意,除了銀行定存外,這類固收類投資品,雖然風險低,但是都是不保本的。

2、權益類投資

普通老百姓主要是股票,或者股票型基金,或者股指基金。

對於股票,考慮到專業性,我現在也很少直接投資了。目前我主要是購買股指基金(上證50和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

我的判斷是,特朗普要爭取連任,中美關係即便回不到過去的甜蜜,但也必須去的相對平衡,因為中美再怎麼折騰,經濟早就離不開對方,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綁定這兩個國家的權重股指,大方向上不會有什麼錯。

這種分散投資風險、節約管理成本的投資方式,的確比較合適現在工作太忙的我。

靠這個策略,我的確賺了不少錢

3、房地產

其實房地產不屬於金融工具,但是房地產身上的金融屬性太強了,於是,我還是把它給放進來。

過去20年,買房致富是最有效的。但是,現在想投資房地產,多數人還真的「要不起」,不僅是錢的問題,還要看長遠政策影響。以深圳為例,商品房的租金收益率(年租金收入/房產價格)1.5%都不到,甚至低於1年期存款利率。

如果我們堵的是房子升值的空間,抱歉,沒有城市規劃的內幕信息,靠矇眼買還想賺大錢的時代一去不復回了!

所以,沒啥事,還是先別碰房子了,當然,要給孩子準備上學的,除外!

4、黃金

黃金一直都是避險工具,正所謂“亂世買黃金”,如果單純想通過投資黃金來獲取收益,真的不合適。

5、保險

靠這個策略,我的確賺了不少錢

作為風險厭惡型的保險精算師,我的口頭禪是「還是保險點好」!

於是,從13年前我爸給我買下的那張萬能保單開始,到這7、8年我自己陸續加保的重疾、壽險、意外和醫療,剛又花了一筆錢給自己買下了一張養老保單。

如果算上老婆和孩子們身上的保險,保守估計我全家的累計保額應該有少1500萬了。

雖然,對不少人來講,相比於做理財,買保險的確沒有這麼剛需。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否認,保險是所有金融產品中,無論在任何時候,都可以用最高的槓桿(保額/保費)幫我們解決風險缺口、提供風險補償的金融產品。

簡單小結一下,最近幾年,整體投資市場環境並不好,投資理財真的需要謹慎、再謹慎。以上僅來自精算君的投資經驗,不作為投資建議!不作為投資建議!不作為投資建議!

保乎·小結

如何好好管理自己的日常消費和儲蓄,就像現在的學生考試做題一樣,不再是背答案就可以了,這件事情重在實踐、思考、理解,並且形成習慣。

我知道有些人掉進過理財的坑,也掉進過過度消費的坑。

有些人自從接觸了「儲蓄理財」這個概念後,就焦慮起來,開始害怕不行動的話自己手裡的資產就會加速貶值,然後就很容易被「一夜暴富」的理念所矇蔽,甚至不惜拿著一點點的小本金掉進高息旁氏騙局裡面。

也有些人接觸了各種網絡小貸後,發現原來拍張照就可以拿到錢,買到心儀的Iphone 11 pro max,那還幹嘛要這麼辛苦地工作啊?有些人甚至網貸上癮,掉進714高炮的大坑裡。

當然,沒有必要去批評消費主義者,也沒有必要一味鼓吹儲蓄主義者。

我建議:存之有道、用之有方,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