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火消陰法治療驚恐

某男,26歲。主因驚恐、頭昏3月餘,3個月前因驚嚇不敢睡覺,後想睡也睡不著,於是出現白天頭昏、納食減少、大便乾燥、排出困難等。曾在多家醫院診治無效。查見患者較瘦、神清、脈濡、指涼、舌淡、苔白厚膩、舌尖稍紅等。診為驚恐,屬陽虛陰盛、痰蒙清竅、膽氣虛弱等引起。

診斷:驚恐(陽虛陰盛,痰溼蘊結)。

治則:益火消陰、理氣化痰。

益火消陰法治療驚恐

方藥:四逆湯合平胃散加減:制附子(先煎),乾薑,甘草,制半夏,茯苓,厚朴,丁香,砂仁,菖蒲,鬱金,天麻,合歡皮,生薑,水煎服。

方中大劑四逆湯大補元陽,益火消陰;平胃散和胃行氣化溼;加丁香、砂仁芳香醒脾;加菖蒲、鬱金、天麻解鬱化痰;加合歡皮理氣助眠。諸藥協力應用,使陽氣得復,痰溼得化,膽氣旺盛,則諸症應除。

二診:納食、睡眠好轉,驚恐減輕。查見脈沉弦,手指涼,舌胖大,苔白灰厚。上方制附子加量(先煎1小時),制半夏、厚朴、菖蒲加量,茯苓,合歡皮加量,再加炒棗仁。

三診:藥後飲食增加一倍,脈仍較弱。讓其服附子理中丸半月,以鞏固療效。

益火消陰法治療驚恐

按:驚恐、害怕因於正氣虛。正如《內經》所云:“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正氣,主要指陽氣,扶陽理論認為“陽氣虛弱就會發病”。患者舌淡、指涼提示陽氣虛弱。陽虛陰必盛,陰屬痰、屬溼,痰溼盛,故見脈濡、苔厚膩;痰溼之邪矇蔽清竅則頭昏;痰溼蘊結中焦則納呆食少;痰鬱化火則舌尖紅,陽不入陰則入睡困難。《素問·靈蘭秘典論》記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中醫名詞術語選釋》將其解釋為“所謂‘中正’,意含不偏不倚。”此外,膽主決斷的功能逆亂,難以維持和控制人體氣血的正常運行、促進臟腑功能相互協調。膽氣怯者,可因驚恐致病;膽氣壯者,可以不受顯著的影響。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圖文內容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