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與繁——管理會計實踐分享(三)

先和大家說一個故事。

有一個個體商戶,他看中了機場的一個咖啡店,就把它盤了下來,然後一通裝修,清一色的桌子改成有高腳凳子的吧檯風格,吊燈也換成更柔和的暖色調,咖啡也換成進口的現磨咖啡,準備走高端品牌路線,相信極致的體驗能換來高利潤的售價。結果,一個月經營下來,價格是提了上去,客戶滿意度挺好,但就是不掙錢,而且虧損嚴重

簡與繁——管理會計實踐分享(三)

幸好,這位業主的大學同學是在麥肯錫做管理諮詢的,給他一把脈,就一個動作,第二天就開始盈利。這個神奇的動作,說來也簡單,就是把顯示航班信息的屏幕給關了

簡與繁——管理會計實踐分享(三)

在那個還沒有手機航班APP的年代,這個屏幕成了航班延誤與否的唯一信息渠道,很多人點了一份飲品,舒舒服服地坐下,一看航班有延誤,一坐就是半天,表面上看店堂坐滿了客人,但沒有翻檯率,一個下午只做二三成的生意,毛利再看,銷量上不去,固定成本無法回本。這屏幕一關,顧客就得走到外面去查看航班信息,人一離開,桌子一擦,空位就騰了出來。所以,不是所有好的用戶體驗都值得去追求,沒有財務回報的用戶體驗打造要非常的小心

故事講完了,這個故事背後的財務邏輯就是著名的杜邦公式

簡與繁——管理會計實踐分享(三)

ROE:Return on Equity 股東回報率

PM:Profit Margin 利潤率

AT:Assets Turnover 資產週轉率

DR:Debt Ratio 負債率

這個公式將原來的ROE(股東回報率)拆成了三個公式,股東回報率 = 銷售利潤率 x 資產週轉率 x 財務槓桿。這麼一拆,就給出了提升業績的3個途徑:

  • 銷售利潤率:東西賣得慢,那就爭取一款暴利(房地產)
  • 資產週轉率:東西賣得賤,那就提升賣貨週轉率(超市)
  • 財務槓桿:產品利潤空間大,那就儘量用別人的錢(負債經營)

財務槓桿是把雙刃劍,橡皮筋拉過了頭,自己就崩了;產品暴利,要與競爭對手和市場博羿,不是你想提價就能提的。所以,對於每個企業,最有可操作性的是中間那個手段:

提升資產週轉率

具體怎麼做?刪繁就簡,減少存貨,縮短產品生產週期,提升貨款回籠速度。這樣說,好像還不夠直觀,這麼簡單的道理誰都明白,為什麼很多企業都做不來呢?

我喜歡把籠統的概念還原到現實的企業場景中去解析。企業的產品與流程為何會越做越繁,歸根結底,公司的營運邏輯都是自下而上的遞推思維,客戶的增加,工藝的變化,備料的齊全,每一條,按各自的營運邏輯,都是奔著一個提升公司組織能力的方向一步一步疊加起來的。

在此,我做了一個歸類列表,讓大家看看,公司的運作是怎麼一步步變得繁瑣複雜的。

簡與繁——管理會計實踐分享(三)

上述情形中,從每個職能部門自下而上的邏輯來判斷,似乎都有合理性。比如“便於管理”這一條,為節省班車費用,大家都是按同一個進廠打卡時間來配備班車接送時刻的,於是,8:30上班,8:40才開始開機預熱,半小時預熱後9:10才開始投料生產。為何不能讓開機的人提前半小時到公司來先預熱機器呢?即便開專車接送的費用,也遠比一個班組的人圍著機器傻等的浪費來得小。

顯然,每個部門都按各自的邏輯運作,就會出現各種“無效增加”:等料時間增加,客戶維護成本增加,在製品庫存增加,諸如此類。

如何消除這些“無效增加”,做到刪繁就簡,財務就要挺身而出了。

財務的邏輯不是自下而上的,恰恰相反,應當是自上而下的,一切以“財務效果”這杆尺子來量度,重新審視企業經年累月不斷增添的各種資源堆積。大家可以想象一臺電腦,運行時間長了,就有各種碎片程序雜亂地堆積,耗費緩存資源,這時,就需要定期地跑一個“Defragmentation”的程序,清理資源,使電腦恢復到近似於出廠的運轉速度。

簡與繁——管理會計實踐分享(三)

財務也可以指導企業做類似的碎片整理。面對本案的幾個事例,財務可以提出下面的改良措施。

簡與繁——管理會計實踐分享(三)

在上面的一系列改良措施中,財務基本上做了這幾類精益改良精益改良提案:

  • 建立成本責任人意識,比如每月逐條展示檢驗工序這類非增值操作的質量成本
  • 進行量化分析測算,比如對新客戶新項目的保本量測算
  • 將成本歸類細化,比如為客戶換器件的退貨屬於假退貨,不應跑常規審批流程

責任成本專項報告,科學量化分析,特殊項細化應對,這些財務手段,本質上類似於電腦的Defragmentation操作,該合併的合併,該單列的單列,該創建綠色通道的就建立快捷鏈接,如此這般,程序就會簡化,繁複的業務運轉也變得快速簡約了,最終,都會體現到一項財務指標上:資產週轉率,也就是開頭故事中的翻檯率。

一個咖啡店,同樣投入100萬的裝修,一天只做5次翻檯與做10次翻檯,財務績效會相差一倍,同樣,財務成本控制部門若能牽頭做各項提升庫存與收付款賬期的週轉率,就會大大提升企業的營運績效,而且這樣的績效提升是基於管理內功提升的基礎上的,是一種可持續的企業競爭力

在售價受制於市場的情形中,提升週轉率,去繁就簡,可以說是一個企業可自我掌控的突圍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