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七年之癢欲納妾,妻子回信這句話,頃刻打消了念頭

梁啟超:七年之癢欲納妾,妻子回信這句話,頃刻打消了念頭

“我德有闕,君實匡之;我生多難,君扶將之;我有疑事,君榷君商……我唱君和,我揄君揚;今我失君,隻影彷徨。”

這是梁啟超寫給自己亡妻的祭文,只有短短數十字,卻彷彿能看到這位揚名華夏的名人,在失去相依相伴的妻子以後,心中對愛人的緬懷和眼看著她離開人間時的深深哀傷。

可就像所有童話故事的結尾只是王子和公主自此過著幸福生活一樣,現實會告訴你一個道理,美好的表面下通常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辛酸和艱辛,哪怕是梁啟超和他一生深愛的夫人李蕙仙同樣也不能倖免。

但令人意外的是,那個看似平凡又普通的女人,卻能用自己的智慧,在婚姻遭遇危機的時刻,及時將它挽救回來,這一點的確讓人佩服。

梁啟超:七年之癢欲納妾,妻子回信這句話,頃刻打消了念頭

窮小子和貴小姐的愛情初始

中國人都很熟悉一個詞語,門當戶對,尤其是老一代,他們非常堅信,只有家世相當的兩個人,才能獲得美好的婚姻,因為他們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皆相同,不會給他們的相處和生活帶來理念上的隔閡和矛盾。但人生就是這般奇妙,身為窮小子的梁啟超,憑藉自己的努力,在某一天忽然得到了自己上司的賞識,有了一個迎娶上司堂妹的機會。此人名叫李端棻,是當時清朝的一名尚書。

一八八九年裡,他擔任廣東的主考官。看到梁啟超的文章以後,瞬間喜歡上這個年輕小夥子的才華,於是有了為他牽紅線的念頭。而紅線的另一端,則是他的堂妹,比梁啟超的年紀還大上三四歲的李蕙仙。

李蕙仙出生在一個名門世家中,自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不只性子聰慧,而且學識和才華同樣非常出眾。也正是因為如此眼界,讓她沒有嫌棄自己堂兄為自己介紹的窮小子,反而和堂兄一樣,對梁啟超心生好感。

但由於兩個人的家世懸殊實在有些差距,且梁啟超當時的年紀太小,只有十七歲,所以兩家約定,等到梁啟超取得功名那天,便是兩個人成婚的日子。可命運從來不曾改掉喜歡捉弄人的頑皮,在眾人眼中,本該順理成章憑藉自己才華走上人生巔峰的梁啟超,卻連連在仕途初級大門的科舉裡遭受挫折打擊。

他忽然對自己的人生產生質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完成昔日的約定,同時也很害怕,那位名門閨秀會因為自己的不好表現,而做出毀約的決定。

所幸,李蕙仙的教養以及對梁啟超的賞識,超過了門第的偏見以及自己身為大家閨秀的高傲,她派人專門告訴梁啟超,兩個人的婚約照舊,且可擇日完婚。這件事成為那個時候的梁啟超昏暗生命裡的唯一亮光,他彷彿一個溺水的人一般,抱著感激的心情抓住了李蕙仙伸出來的救援之手,讓自己的人生出現了一個非常重大的轉折點。一八九一年,十九歲的梁啟超正式迎娶二十三歲的李蕙仙。

梁啟超:七年之癢欲納妾,妻子回信這句話,頃刻打消了念頭

名門閨秀的智慧,化解七年之癢的危機

婚後,李蕙仙徹底拋卻自己身為名門閨秀的架子,完全融入到梁啟超那個貧窮的家中,不只親自為他操勞家事,照顧公婆,而且在關鍵時刻,還能擔當起梁啟超的閨中老師角色,幫助他一步步躲避命運陷阱。而兩個人的感情,也因為李蕙仙的賢惠和聰穎愈加深厚,逐漸傳出恩愛夫妻的名聲。

一八九八年,兩個人成婚不足十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打破了這個小家庭的平靜。梁啟超因為參與變法,且計劃失敗,只得倉促逃出華夏,趕赴海峽對岸的日本。留守在家裡的李蕙仙,則當機立斷帶著女兒轉道去了澳門,和梁啟超的父親共同生活。

那無疑是一段非常艱辛的日子,可李蕙仙依舊沒有絲毫怨言,繼續代替梁啟超,侍奉二老,操勞家務。可讓李蕙仙完全沒有想到的是,獨自在外的梁啟超,竟然會在次年寄給她如此一封信。

上面說,“愈益四年蕙珍,由敬重之心,生出愛戀之念來”,裡面所講的蕙珍,並非是李蕙仙的小名,而是梁啟超在日本邂逅的另外一名女子,此人名叫何蕙珍,是一位才華同樣出眾的新時代女性,她時常用自己的英文特長擔任梁啟超的翻譯,且對他心生傾慕,主動發起追求行動。面對如此強勁的對手,身在千里以外的李蕙仙心中當然會生出不滿和忐忑,可她並沒有把這些負面情緒袒露在梁啟超面前,甚至沒有過問一句梁啟超和何惠珍的事情。

梁啟超:七年之癢欲納妾,妻子回信這句話,頃刻打消了念頭

她只在寄給梁啟超的回信裡,看似輕描淡寫地添加了這麼一句話,“事已至此,若君真有意,吾當稟報堂上,為你二人主婚”,所謂堂上,指的便是梁啟超的父親和繼母。

要知道,因為李蕙仙的賢惠和多年來的相伴,她在二老心中的地位可比兒子重要多了,且由於年紀漸大,那個時候梁啟超的父親身體已然不佳,如果讓二老知道,自己的兒子竟然打算拋棄賢惠的兒媳,另覓他人的話,想當然肯定會發生一場爭執,從而給二老的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想到此處的梁啟超瞬間冷汗直冒,立刻打消了心中對何惠珍生出的那絲遐想,馬上給李蕙仙回信,鄭重表示自己和何惠珍只是“發乎情”的關係,並且囑咐李蕙仙,“這樣子的小事”就不必轉告自己的父親和繼母。

就這樣,一個本該成為婚姻中非常厲害對手的何惠珍,因為李蕙仙熟知丈夫心性以及看似大方的提醒以後,徹底從夫妻兩個人的生命中徹底消失。

李蕙仙用她的婚姻智慧,保護住了她的婚姻。

梁啟超:七年之癢欲納妾,妻子回信這句話,頃刻打消了念頭

不過,婚姻的危機並沒有從李蕙仙的生命中消失,短短數年以後,她的丈夫又和她的丫鬟在一起了,且後者還懷上了梁啟超的子嗣。這一回,李蕙仙沒有再請出自己的公公來威脅丈夫,反而大度接受了這個丫鬟,且讓自己的孩子立刻對其改口,由此獲得梁啟超的愧疚和愈加敬重。

只是生活的重壓到底影響了李蕙仙的健康,五十五歲那年,她因乳腺癌復發而去世,梁啟超悲痛萬千,親筆為夫人寫下那首感人肺腑的悼亡詩。

或許我們的生活裡總難免遇到一些無法拒絕和逃避的困難,但只要心中始終保持清醒,並且選擇最有利的應對辦法,基本皆能把危機化解,不是嗎?

正如李蕙仙的這輩子,看似平凡又充滿波折,但她卻能憑藉自己的聰穎,一次又一次在婚姻危機降臨時完美躲避,書寫一曲夫妻和美的佳話,誰又敢說這不是一種傳奇故事?不值得每一位身在婚姻裡的女性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