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數據發展優勢,福韻數據致勝先行

任何企業從創立之初到完成上市,期間會經歷很多的跌宕起伏,時時刻刻都得接受住市場考驗,以及承擔可能的風險。選擇創業是一個開始,完成上市則是另一個開始,這些都只是完成了一個階段性的里程碑,後續的市值管理與風險管控,仍舊是創業者的挑戰,而辨明投資與否則是每一個投資者所面臨的考驗。

2019年2月21日,天風證券舉辦的“繼往·開來2019天風證券新春策略會暨可轉債交流大會”在深圳香格里拉酒店召開。其分論壇:大數據時代上市公司風險管控高峰論壇也受到了業內人士關注。

轉債市場迅速擴容,飛速成長,未來規模直奔萬億。對於這樣一個新市場,天風證券的相關專家與行業資深人士在本次大會上進行了深度的剖析。在上市公司風險管高峰論壇上,不少業內資深專家給出瞭解決方案,詳細闡述風險控制等相關論題。

本次高峰論壇上,其協辦方福韻數據邀了多位專家級嘉賓,分別為:原解放軍總參三部58所所長、原國家信息安全工程技術中心主任文仲慧,北京大學法治與發展研究院洪延青博士、維辰財經投資板塊負責人陸麗莉、以及來自福韻數據公司的高管。嘉賓就網絡情報技術、網絡安全以及大數據時代可轉債的投資與風控等熱門話題進行一一探討。

福韻數據認為,將網絡技術及數據分析技術與情報分析師結合的專業工作方法在是較有效的一種。其深圳分公司首席分析師陳潔認為,目前各大上市公司對於風險的認識嚴重不足,近60%的公司內部控制評級集中在B級(及格水平),且2018 年較2017 年略有下滑。從風險應對來看,37.48%風險事項未披露具體應對措施,已披露的風險應對措施也多存在不夠具體、可操作性差等問題。這些均源於眾多企業對於商業信息收集的不夠重視,而導致未能及時瞭解風險作出應對措施所致。

洞悉數據發展優勢,福韻數據致勝先行

2月21日,希捷聯合國際數據公司發佈了《數字化世界—從邊緣到核心》白皮書以及《IDC:2025年中國將擁有全球最大的數據圈》白皮書,據IDC白皮書預測,2018年至2025年中國的數據圈將以30%的年平均增長速度領先全球,比全球高3%。預計在2025年中國數據圈增至48.6ZB,佔全球27.8%,成為最大數據圈。從2015年到2025年,中國數據圈以14倍的速度擴張,蘊含的價值難以估量,而如此規模龐大的數據對置身於該經濟體的企業和政府等來講,機遇與挑戰並存,有效合理地挖掘數據價值將會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助力。

IDC稱,2018年,數據圈中56%的數據需要得到安全保護,而到2025年將增長至66%。物聯網的發展將推動實時數據的增長,到2025年,實時數據佔比將達到29%。碎片化給數據識別、分類、管理、安全以及應用帶來的挑戰也是企業需要面臨的問題。置身於數據生態圈中的企業,只有洞悉數據發展趨勢,制定合理的數據管理、應用策略,才能在數據星球中進一步提升企業價值以及競爭力。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勾畫出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藍圖。規劃要求發揮香港-深圳、廣州-佛山、澳門-珠海強強聯合的引領帶動作用,以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廣州、深圳等4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全面提升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等7大節點城市綜合實力。

受此影響,珠三角房地產市場將明顯受益,提前佈局粵港澳大灣區的房企也能更好的享受政策紅利。

某地產研究機構分析,2018年底,TOP30企業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土地儲備貨值和建面總量分別達5.73萬億元和3.26億平方米,其中TOP10房企土儲貨值和建面總量分別達3.08萬億元和1.85億平方米,佔比超過50%。而根據統計局數據顯示,大灣區9座內地城市2017年商品房銷售額和麵積分別為1.5萬億元和1.0億平方米,按此來看,TOP30企業的貨值可以支撐大灣區約3.5年的銷售。

洞悉數據發展優勢,福韻數據致勝先行

此外,從大灣區(不含港澳)2016年至2018年的招拍掛土地成交情況來看,TOP30房企的新增土地儲備總量達到了0.8億平方米,而9個城市的招拍掛土地成交建面總量則為1.7億平方米,TOP30房企拿地佔比達48.7%,包攬了近一半的成交土地。可見,TOP30房企憑藉提前佈局和持續深耕,已掌握了灣區大量的優質資源。在充足的貨源支撐下,TOP30房企未來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優勢顯著。

從貨值排行榜上榜的企業來看,大多都為規模房企。2018年流量銷售金額排名在TOP30內的房企數量多達15家,佔據貨值榜單的半壁江山,其中銷售TOP10的房企達到了8家;此外銷售TOP30-50的房企也佔到了10席。

在眾多房企中,碧桂園無疑成為了最大受益者,其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土地儲備超過5000萬平方米,遠遠超過其他企業;擁有大灣區的土儲貨值5713.4億元,佔到了30家房企總量的10%。

除老牌廣東起家的龍頭房企外,還有許多紮根於本土深耕的當地開發商,實力也不容小覷,在粵港澳大灣區崛起的過程中充分享受政策紅利。貨值榜單中,本土企業的數量最多,達到了13家,擁有的貨值總量佔比達到了38%。這些房企憑藉地緣優勢,以大本營為核心,在深耕佈局的同時向周邊城市輻射發展,典型如龍光、佳兆業、合生創展、越秀地產、奧園集團等等。

以龍頭地產為例,有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龍光地產的土地儲備總貨值達到6412億元,其中約5200億元的貨值位於奧港澳大灣區,佔比高達81%。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中國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的粵港澳大灣區,也成為了眾多外來全國化房企的必爭之地。在貨值排行榜中,此類房企的數量達到了9家,總貨值達到了1.26萬億元,佔到了總貨值的22%。在全國化擴張需求推動下,加上看好灣區未來的發展機遇,這類企業包括融創、世茂、福晟等,積極在廣州、深圳、佛山等地頻頻落子。

洞悉數據發展優勢,福韻數據致勝先行

克而瑞地產研究認為,展望未來,受益於粵港澳大灣區遠景規劃,釋放巨大的改革制度紅利,灣區交通、經濟、產業等快速發展,高素質人才大量引進,有望將給珠三角九城房地產市場提供更為堅實的需求支撐,市場前景長期看好。

有業內人士認為,房企在奧港澳大灣區的產品佈局業態呈現多樣化特點,除了傳統的房地產開發外,從長租公寓到城市舊改,從產業小鎮到海洋經濟,幾乎各個領域均有涉及。實際上,這為房企自身業務轉型和找尋新的利潤增長點提供了機遇。未來,通過多元化業務佈局,房企將有望擺脫單一的開發商標籤,在拓展新業務、降低企業風險的同時,也促進了房企本身的業務整合,形成互補優勢,增強企業競爭力。

企業的成功得益於有效的規避風險,每一次機遇,往往也是新一輪的挑戰,如何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除了企業自身的文化屬性之外,巧妙地運用工具,以及於合作中尋找共贏之道,才能有效把握機遇,不懼挑戰,福韻數據為投資者提供風險數據,長久以來贏得了業界一眾口碑,公司以開源網絡空間情報為主,具有揭示隱情、查實真相、洞察危機、監測動向的顯著優勢,並已在多年的實戰應用中為廣大企業有效規避風險隱患,有力提供決策支撐。選擇方向很重要,選擇同行者同樣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