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臺麥冬一年三變

三臺麥冬一年三變

11月初,享有“中國麥冬之鄉”美譽的三臺縣,一望無際恰似綠毯的麥冬已進入坐果時節。在該縣今年堅持“現代、生態、融合”發展理念精心打造的麥冬生豬現代農業園區,一派生機勃勃:四通八達的沼液管網鋪到了田間,生豬麥冬循環農業風生水起;集約規模化的“定製藥園”初見雛形,自此引領三臺以散種為主的麥冬逐步走向規模化;一個個企業積極入駐園區,爭相研發生產麥冬加工品,使過去幾乎無人問津的麥冬鬚根極大地提高了附加值。

三臺麥冬一年三變

“三沼”都利用 循環農業興

“最近,沼液網管剛鋪到了我的300多畝麥冬核心基地!”11月1日,三臺縣花園鎮明志麥冬加工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志偉高興地說,“一旦到了麥冬種植季節,沼液就可通過管網直接輸送到田裡了,一畝地至少可節約人工成本300元,同時,大大減少化肥的用量。”

三臺麥冬生豬現代農業園區覆蓋三臺花園、永明、建設3個鄉鎮20個村,園區以全國道地藥材麥冬和四川“10+3”優勢產業之一的生豬為主導產業,種植麥冬2.5萬畝、國家級生豬核心育種場2個。

“五頭生豬一畝麥冬!”據三臺縣現代農業園區管委會產業辦主任楊以明介紹,通過管網和貯存池,將養殖場產生的沼液輸送到麥冬田,既能有效消納豬的糞汙,又有利於生產綠色生態麥冬。今年春季,園區全域推廣“豬—沼—藥”生態循環模式,鋪設麥冬田間沼液管網近10萬米,建設田間沼液儲存池200口6萬立方米。同時,一個年產10萬噸的有機肥廠有望年底建成,一個年可發電1000多萬度沼氣發電廠將在本月試運行。通過沼液、沼渣、沼氣的綜合利用,可使園區畜禽烘汙資源化利用率達97%以上。

三臺麥冬一年三變

鬚根有了“准入證” 麥冬加工正當時

在園區的一塊空地,四川省中興藥業有限公司的一座現代化廠房正在緊張施工之中,今後的目標緊緊瞄準麥冬精深加工。

公司董事長劉佔興說:“我們是今年入駐園區的,加工廠12月底就可建成。準備搞麥冬系列產品研發,比如:糕點、飲料、口服液等等。”

據劉佔興介紹,加工品主要是利用麥冬鬚根,過去商販不屑一顧的麥冬鬚根,公司今年的最低收購價都達到了4元/公斤,隨著加工廠的逐步投產,到2022年,一年可望從種植戶收購600噸麥冬鬚根,高出目前年收購量的3倍。

其實,早在劉佔興之前,由本土企業四川代代為本公司加工的以麥冬鬚根為原料的“脈冬旺”飲料就一炮打響。這都緣自今年1月的一個重大利好——省衛健委、省市場監管局發佈了麥冬鬚根作為食品的標準。自此,麥冬鬚根拿到了可加工為食品的“准入證”。

三臺麥冬一年三變

楊以明說,“於是,我們開始通過‘外引內育’,引進太極、領旗食品等企業,培育代代為本、中興藥業等本土企業,對麥冬藥品、食品、保健品、日化品等進行深度開發。今年4月下旬,我們就依託與成都中醫藥大學研究的配方,利用麥冬鬚根委託加工了800萬罐‘脈冬旺’飲料。”

“這樣就使以前被大量浪費掉的麥冬鬚根,變廢為寶!同時,我們也正在推進麥冬塊根列入藥食同源目錄,讓更多人享受到麥冬大健康產業發展的成果”楊以明介紹說,1畝麥冬過去可產100—150公斤麥冬鬚根,價值僅為1元/公斤,而目前麥冬鬚根的收購價已在5元/公斤左右。

三臺麥冬一年三變

“定製藥園”興 麥冬大增收

正當循環農業、麥冬加工在三臺麥冬生豬現代農業園區聯袂發力之時,一種“定製藥園”藥園的產業發展模式也在園區所轄的三臺縣永明鎮萬家坎村崛起,從而引領三臺的麥冬由散戶種走向規模種植,確保麥冬有序、安全和有效。

“我們與一家公司合作,去年在萬家坎村流轉了220多畝土地,打造‘定製藥園’。今年春季栽的麥冬,明年四月份即可採收。”四川新綠色藥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龐家鵝說,“‘定製藥園’採取統一流轉土地、統一技術標準、統一農業投入品、統一加工、統一銷售的方式,由合作公司聘請農民按我們的標準進行生產,我們統一收購、統一加工、統一銷售,同時,與省農科院等科研單位合作植入科研項目。”

龐家鵝介紹說,“定製藥園”是兩三年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提出的概念,旨在確保中藥材有序、安全和有效,同時也能實現種植戶的增收。“我們幾年前就與省農科院合作,在三臺進行‘定製藥園’的探索,每畝可比散種戶多收幾十公斤至100公斤的麥冬,相當於畝產值增加五六千元左右。”

據瞭解,三臺縣的麥冬種植此前絕大多數是分散種植,如此就存在技術和勞動力參差不齊、管理粗放等諸多問題。

“‘定製藥園’是按出口麥冬藥企標準生產麥冬,農民出工、公司出技術,公司長年聘請30多人管理,栽種、採收時節每天要聘請一兩百人,農民既收了土地流轉費、務了工,而且還解決了散戶無法闖市場的問題。”永明鎮副鎮長李文斌說,“在‘定製藥園’企業的帶動下,今年,萬家坎村出現了12戶麥冬種植大戶(以前都是散戶),流轉了600畝土地規模種植麥冬,由純農民變成了職業農民。”

楊以明介紹說,目前,三臺正大力推廣“定製藥園”這種模式,吸引更多的企業訂單,帶動全縣麥冬實現散戶種植向高度集約化轉型,讓更多的普通農民成為職業農民,這樣既確保了麥冬大健康產業有序健康發展,又確保了農民穩定持續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