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信譽破產,“美國優先”思維越來越暴露出短視

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信譽破產,“美國優先”思維越來越暴露出短視

目前,美國已啟動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進程。這意味著,全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成為迄今唯一一個準備退出該項協定的國家。2016年11月4日,《巴黎氣候協定》正式生效,規定簽署國必須在正式加入該協定至少三年後才能啟動退出程序。美國在第一時間啟動了退出程序,如此迫不及待的情緒背後,是一顆失去“情懷”的美國心。

特朗普宣稱《巴黎氣候協定》是對美國“不公平的經濟負擔”,這種認知在現實面前根本站不住腳。儘管協定不具備強制力,但是該協定確係147個國家自願批准。每個國家都制定了相應的碳排放標準,並非唯獨美國加重了“經濟負擔”。即使按照“限排越多越吃虧”的標準來看,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國,在協定中承諾了很高的減排份額,美國並無“叫屈”資格。更要看到,過去的三年間,未見美國對全球氣候變化提出什麼建設性機制。這種“只破不立”的行為說明,美國的心結並不在於限排協定是否公平,而在於是否想要一個限排協定。

究其根本,美國“退群”並非出於委屈,而是出於對小團體利益的算計。對於特朗普團隊而言,最重要的利益是總統連任競選成功。迫於國內經濟增長壓力,特朗普政府主打全球產業鏈迴歸。傳統能源在經濟計劃中佔有重要地位,大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會使美國傳統制造業進一步受限。因此,特朗普政府不敢再以環境問題的名義向產業財團施壓。同時,美國民粹主義氾濫,特別是特朗普票倉選民普遍將本國經濟下行歸咎於新興經濟體的挑戰,特朗普政府需要使新興經濟體承擔更多國際責任,以告慰掌握其連任“生殺大權”的白人中下層選民。

從更大的視野來看,特朗普政府近年來頻頻“退群”的舉動反映了美國因相對實力下降而陷入的進退兩難境地。一方面,美國想要繼續維護其霸權地位並延長其霸權週期,因此不敢揮霍早已相對衰落的硬實力。另一方面,美國霸權基礎不僅僅由硬實力構成,軟實力至關重要,而要維持強大的軟實力又必須更多地付出硬實力成本。最終,美國只能且顧當下,為了短期利益而選擇“退群”。一個以“美國優先”為口號的美國,早已不是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一書中的“自由主義燈塔”。

問題在於,“美國優先”讓美國獲得了更多戰略利益嗎?短期內,美國確實保住甚至增加了部分有形的物質收益。但要看到,這部分收益的成本是美國長遠的國家信譽。信譽破產將導致其他國家與美合作的信心下降,許多本可發生的合作也可能流產。特朗普政府急於炫耀可見的政績,卻忽視了其背後有不可估量的“沒有發生”的收益。此外,由於美國在短時間內驟然抽身,留出大量責任空白,一旦出現全球性危機,美國保住的有形物質利益也將進一步受損。以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為例,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發達國家,商品、服務、資本遍佈全球,一旦氣候變化突破質變臨界點,受損失最大的國家必然還是美國。

此次“退群”是美國短視戰略思維的集中體現,但其對世界的影響未必完全消極。霸權聲譽的衰落與自由主義故事的破滅,使得新興國家集體獲得了更多的話語權空間,並由此開始成為構建世界秩序的主力。今後必須依靠全人類才能解決的難題越來越多,人類形成命運共同體的進程不可逆轉。

(作者系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