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這座免費古鎮,文化氣息濃郁,成了網紅打卡地

常熟新古裡成了新晉的網紅地,身邊的朋友們都陸續去打卡。今年五月底,我也來到了這裡。古裡鎮位於常熟市東郊,距市區5公里,204國道貫穿其中,臨近上海、蘇州、無錫。

常熟這座免費古鎮,文化氣息濃郁,成了網紅打卡地

當灰白牆上“新古裡”三個字映入眼簾時,不由得湧起親切溫暖的感覺。記得6歲那年,我牽著外婆的手來到古裡親戚家喝喜酒,鄉民們的熱情,菜餚的豐盛,新娘子的漂亮,給那個害羞的小女孩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常熟這座免費古鎮,文化氣息濃郁,成了網紅打卡地

常熟這座免費古鎮,文化氣息濃郁,成了網紅打卡地

幾十年過去了,秋嫣再次走進古裡古鎮,老街已煥然一新,滿目仿古建築。水岸橋畔的那間江南憶書房,四周鮮花環繞,倚窗而坐,在初夏的微風中,聆聽潺潺流水聲,回憶起童年的點滴往事,感覺甚好。

常熟這座免費古鎮,文化氣息濃郁,成了網紅打卡地

常熟這座免費古鎮,文化氣息濃郁,成了網紅打卡地

在這樣頗有文藝氣息的一方清雅之地看書品茶,與朋友聚會,是都市人度假的一種方式。據說書店老闆收集了很多古舊書籍,店裡還裝點了很多他自己做的畫。

常熟這座免費古鎮,文化氣息濃郁,成了網紅打卡地

茶室外的樹蔭下,花草樹木間,坐滿了遊客,喝茶聊天拍照,這場景感覺與麗江的街景相似,悠閒愜意。

常熟這座免費古鎮,文化氣息濃郁,成了網紅打卡地

沿著石板路向文昌閣方向走去,一路都是仿古建築,粉牆黛瓦,高聳的馬頭牆,彷彿創越在古老的年代。

常熟這座免費古鎮,文化氣息濃郁,成了網紅打卡地

常熟這座免費古鎮,文化氣息濃郁,成了網紅打卡地

驀然看到東湖書院的牌坊,額題“古里仁風”;柱聯為:春季春自榮,禾嘉秋始熟

據資料介紹:清道光13年(1833),春邑尊張公綬組書匾額“古里仁風”,始見古裡兩字,沿用至今。

常熟這座免費古鎮,文化氣息濃郁,成了網紅打卡地

臨水而建的文昌閣,東臨東港河,南枕青墩塘。遠遠望去,夕陽下的文昌閣雄偉壯美(在攝影群裡看到這張照片,非常喜歡,分享給大家)。文昌閣是中國的一種傳統祭祀建築,古人以此祈求文運之神保地方文風昌盛,護考生金榜題名。

常熟這座免費古鎮,文化氣息濃郁,成了網紅打卡地

來到徽州會館,望見屋簷下大紅燈籠高高懸掛,裡面一座古色古香的小庭院,靜謐雅緻。站在庭院裡,忽然有歲月靜好的感覺。

徽州會館原在常熟南門外西莊,建於清代。2007年,整體移建到古裡鎮鐵琴銅劍樓紀念館西南側。

徽州會館是清代旅居常熟的徽州籍商人集資購地而建。初為丙舍,繼作同鄉寄棲就醫及集會之所。

常熟這座免費古鎮,文化氣息濃郁,成了網紅打卡地

常熟這座免費古鎮,文化氣息濃郁,成了網紅打卡地

家鄉常熟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歷史底蘊豐厚,藏書之風甚濃,在清代達到鼎盛。當時常熟境內有大小藏書樓200多座,其中的佼佼者便是鐵琴銅劍樓,它是清代中國四大私家藏書樓之一,以藏書質量高、數量多而著稱於世。

常熟這座免費古鎮,文化氣息濃郁,成了網紅打卡地

走進鐵琴銅劍樓紀念館,看到聞名遐邇的鐵琴和銅劍放置在大廳內。在藏書樓的書香中,彷彿聽見鐵琴崢嶸之聲,而銅劍逼人寒氣。牆上懸掛著名家字畫,內心油然而生自豪感。

常熟這座免費古鎮,文化氣息濃郁,成了網紅打卡地

常熟這座免費古鎮,文化氣息濃郁,成了網紅打卡地

這座藏書樓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建築面積 285 平方米,已經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原名“恬裕齋”,創始人是瞿紹基。

瞿氏五代藏書樓主都淡泊名利,以藏書、讀書為樂。瞿氏第二代、紹基之子瞿鏞,對鼎彝古印兼收幷蓄,尤為珍愛一臺鐵琴和一把銅劍,鐵琴銅劍樓由此得名。

常熟這座免費古鎮,文化氣息濃郁,成了網紅打卡地

來到後院,古樸氣息撲面而來,白牆黛瓦的馬頭牆掩映在綠樹間,陽光透過樹縫投下斑駁光點,使庭院充滿生機。

常熟這座免費古鎮,文化氣息濃郁,成了網紅打卡地

常熟這座免費古鎮,文化氣息濃郁,成了網紅打卡地

新古裡的街上有五家各具風格的書店,由此想到,真是這樣濃厚的讀書氛圍給這座古鎮增添了文化魅力,成了網紅打卡地。以“知識”為場景的文化旅遊街區在國內也是首個,這裡成為文藝愛好者的聚集地。

當地有句名言:“天下常熟,福地古裡。”有空去福地古裡走走吧!

常熟這座免費古鎮,文化氣息濃郁,成了網紅打卡地

我是秋嫣旅行,熱愛生活,喜愛旅行和寫作,願意分享旅途美景美食,更多旅行資訊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