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麼在影響著鄉村教育?

新大風歌


影響鄉村教育發展的因素是多個方面的,下面具體看一下。

1.經濟發展方面

鄉村經濟發展水平低,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支撐教育的發展。



2.當地思想觀念

許多家長堅持“讀書無用論”,混到九年級就不上學了,他們把孩子送到學校是為了讓孩子更好的與別人交往,學不學習是不重要的。

與之相對應的是學生不夠尊重老師,沒有禮貌,課堂紀律性差,吃喝,玩鬧,隨意接老師話。

3.教師方面

(1)鄉村生活條件艱苦

居住條件差,冬季太冷,供暖設施不夠全,夏天太熱。

在城市有綠化,有灑水車,總體環境比較好;鄉村土路較多,車子一走過去,沙塵很多。一些鄉村的水質並不好,太鹹,有雜質。如果是剛到鄉村,可能難以適應。

交通不便,坐公交車需要走較長的路。在這裡不可能打到車。

在城市裡會有很多美食,讓你應接不暇。在鄉村,很單調,翻來覆去就那幾種,平常吃家常菜,沒有什麼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



醫療條件差,不能生病。

(2)教師培訓機會少,難以獲得自我發展。

鄉村教師幾乎接觸不到省級國家級的培訓,思維不夠開闊。現在人才質量要求很高,一直強調創新性,這樣是難以讓老師取得更大進步,獲得成就感,幸福感,滿足感的。

跟待遇差、地位低緊密相關的是,農村教師上升通道狹窄,缺乏成長空間,絕大部分農村老師做到小學高級就算到頂了,而在我國的職稱序列中,這僅僅相當於中級職稱。

東北師範大學農村教育研究調查發現,鄉鎮初中教師晉升高級職稱平均要比城市和縣城晚近2年,村屯小學教師晉升高級職稱要比縣城小學教師晚約4年半。

(3)教師負擔重

鄉村缺老師,老師往往身兼數職,除了擔任多門課,下課是廚師,午休是保姆。工作量和工作壓力是非常大的。





(4)教師待遇低

農村教師工資待遇低,這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尤其突出,鄉村教師的工資收入還不如外出打工者。

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等繳納問題不同程度存在,安置房、週轉房等配套設施建設難以滿足需求,鄉村教師住房困難成為普遍問題。




鄉村教師待遇低,婚戀也成為問題,以及婚後孩子如何上學等等都需要考慮。



總之,要想促進鄉村教育的發展,必須從思想上高度重視,投入更多資金,建設硬件設備,提高教師待遇。


天空裡的棉花糖


當題主在問“是什麼影響著鄉村教育”的時候,其實是在問,鄉村教育為何一直處於落後狀態。這包含鄉村本身、國家和教師三方面的因素。去年我做了一整年的農村公益活動,不高談論闊,就談談這一年我的見聞,和老師們的談話。

鄉村本身

鄉村教育整體偏落後的狀況一直難以扭轉,根本問題還在於思想問題:學生素質不高,奶奶被教育理念不足,留守家長無法配合教育。

農村裡的父母大部分都選擇外出打工,孩子帶不走就留在農村給爺爺奶奶帶。同時,農村裡的爺爺奶奶也不是沒事幹,他們有農活要忙。基本上就是把孩子寄送在學校,即使他們相信讀書有用論,可當下的農活更值得忙活。而父母呢,長期在外,可能一年也不一定能回來一次,別說教育孩子了,連寵孩子的時間都沒有。奶奶對學習無所謂,父母管不著自己學習,這樣的孩子怎麼能對自己的學習重視呢,他們只會和父輩一樣重蹈覆轍。

去年,我去了不少地方做公益,給學校送圖書,有幸瞭解一些鄉村教育情況。在衢州某小學,當地的老師和我們說,這裡的孩子基本上都八九十歲才上小學,然後最多上到初中,要麼不讀打工,要麼就被爸爸媽媽接到城市裡。小時候,爺爺奶奶五六點就去忙農活,小孩有時候都沒洗漱就被送到幼兒園。我們這些當老師的也實在沒辦法。

教學設施不完善

即使孩子是有希望被培育好的,事實情況也不太允許。因為很多農村學校的教學設施十分落後,落後到甚至沒有繪本、課外圖書。當時做公益時候,給孩子們送去的書都愛不釋手。見過最好的一個學校,是有籃球場,但沒有籃球。校長說,還在審批呢,實在沒錢買。大家體育課只能跳跳繩,做做操。

教師

老師是決定上課質量的最重要的因素。但大部分農村教師也無能為力,擺在他們面前的是師資力量不足、長輩不配合、學生問題。當時,我在衢州採訪的那位老師,本來是城裡的老師,後來回鄉支教。可是她也明確的說:“回鄉真的太累了。一個學校老師就這麼幾個人。我教一年級語文數學,還教三四五年級作文”安徽某小學附屬幼兒園的老師坦言:“我更像是一個保姆,有些奶奶還會塞錢給我,讓我照顧孩子。分攤了太多精力在小孩子生活照顧上了,上課也有點力不從心。”


我是河小象,200萬家長的選擇,期待你的互動和關注~


河小象


什麼原因也不是!我從小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工作在農村,我最瞭解農村!

農村和城市教育肯定有差距,但農村的諸多有利條件城市沒有,首先說,對於孩子們的學習,農村基本上沒有喧鬧的影響,農村孩子考一類學校的很多,成才也很多。

所謂差距就是沒有文化的家長和不正確教育的家長造成的,為什麼同一個村,張三的孩子能考一本,李四的孩子不但考不了學還不學好?



心願r


影響鄉村教育的最重要的兩點師資力量和學生素質。

首先從師資力量方面來說,農村學校太缺老師了。像我們那裡的農村小學,一般都是一個學校四個年級,包括校長在內四到五個教師。教師們大多都是包班制,一天到晚連軸轉。如果僅僅是上課多,也還好。鬧心的是老師們還要應付各項檢查:作業,教案,政治,業務,安全,衛生,校容校貌……還要填寫各項表格,接受學習培訓等。這些都影響了教師的教學工作,令教師們苦不堪言。

另外,學生素質低也是一個主要原因。農村的學生多數都跟隨父母到城市,或私立學校讀書去了,只有少數由爺爺奶奶照看的在本村上學。爺爺奶奶基本上都不會輔導作業,又一味地嬌慣著。所以這些孩子的學習能力極差,放學回家不是瘋跑,就是看電視,玩手機,不願讀書,寫作業。每次檢查作業都能把老師氣暈,佈置的作業要麼是沒寫,要麼是胡亂寫的,課外知識一竅不通。有什麼辦法呢?你拿人家沒辦法!

近幾年,國家加大了對農村教育的投資,為農村學生提供了營養午餐,蓋了新的教學樓,教室安裝了電腦電視一體機等,但學生數量依然在逐年遞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依然不高。這樣的現狀實在令人堪憂。





心情晴雨表


影響鄉村教育發展主要有以下四點:

一丶教師編制緊。低段教師一般都包班教學,中段教師專職老師都跨年級上課,只有教畢業班的老師上單科,但還要去上其他班的副科。每週二十幾節課。試想這個工作強度…

二丶教學資源問題。有的農村學校的教學資源,從表面上看配置有,但是快退休的老教師不會用,年輕教師會用又不願來。

三丶生源的素質差。農村學校的生源基本上都是留守兒童,父母都在外面打工,他們跟著60一70歲的爺爺奶奶生活,學生的自律差,學習差,行為習慣差,老師又不敢管,給老師教學工作帶來很大壓力。

四丶地理環境因素。有的鄉村學校離場鎮遠,買東西不方便,雖現在交通方便,但沒有公交車。一般外地老師工作1一2年就申請調動,有的外地老師在報到的半路上就調頭回家,本地的師範大學畢業的學生不願回自己的家鄉任教。


仁義286037545


這幾年來各地政府大力提升農村教師隊伍的工作生活和素質水平,全面培養農村教育人才,落實農村教師生活補助、補貼等各項政策,但鄉村教育依然存在較多問題,已成為制約鄉村教育發展振興的重要因素。

1、社會現象。鄉村教師隊伍比較年輕,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和當地環境影響和制約,導致鄉村教師流失嚴重。

2、教育資源問題。知識改變命運,鄉村學生各方面資源比較匱乏,他們沒有獲得比較好的師資力量、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優質的教學內容,讓他們對學習失去興趣感,甚至相信“讀書無用論”。打擊教師的積極性,影響教學、教育的開展。

3、家庭教育問題。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點和基點,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隨著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多,留守兒童普遍存在,都是家裡老人照顧和放養。脫離父母親的管束,這些學生的家庭教育基本缺失,這樣的孩子心理防線比較低,自控能力差,心裡總是沒有歸屬感,沒有“家”的感覺。在很多方面的因素影響下對學習失去信心,不能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習,導致出現厭學、逃學、退學的現象,產生了“輟學走出去”的想法,總想和父母親在一起,所以,心思根本不在學習上,而導致教育、教學大幅度下降,制約鄉村教育的發展。

4、家長思想觀念守舊問題。很多農村家長思想中的教育是學校的事情,學習成績是老師的事,家長只管把孩子送到學校,把孩子的教育歸咎於學校責任,孩子學習成績有偏差就認為是老師教學不行,學校教育理念落後等。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選擇轉學或擇校,甚至全家搬遷到城裡,租房給孩子唸書 家長打工等。這樣一來,農村學生越來越少,學校教育無法開展,導致農村的整體教育上不去。只有需要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有機結合才能切實對鄉村教育起到振興的作用,才能全面推進教育均衡發展。





糾結的70後


到底是什麼在影響著鄉村教育?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受家庭限制。

留守兒童,這是隨著經濟發展而出現的。也就是說,經濟發展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留守兒童出現了。

教育,不光是學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而留守兒童,伴隨的是留守老人。留守老人基本上都沒什麼文化,承擔不起教育小孩責任,他們能做的也就是不讓小孩餓著凍著。在這種情況下,等於說留守兒童缺失了家庭教育。

現如今,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跟過去完全不一樣。像我們那個年代,雖然說父母沒文化,沒辦法指導。但那時很多小孩對學習機會較珍惜,讀書也比較自覺。而現在的小孩呢,自覺性並不高。在這種情況下,沒有父母的督促,光靠爺爺奶奶輩放養式的教育,學習水平和能力或者思想教育很難提升。

其次,資源分配不均。

農村,不管是師資力量還是教學設備,根本無法跟城市相比。

最明顯的就是師資力量。人往高處走,很多農村學校的老師都想往城市學校去,因為城市學校不管是教育環境還是薪資水平都比農村要高。而現實中也可以看到很多水平高的老師都往城市學校抽調。這樣就造成了師資力量分配不均的現象。

再一個就是教學設備,像很多比較偏遠的學校,連像樣的教學樓都沒有,更不要說其他的東西了。

總的來說,由於是留守老人擔負著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任務,造成了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再一個就是教學水平高的老師抽調到城市學校,造成了師資力量分配不均的現象。以上兩者都直接影響著鄉村教育。


打工仔的農村生活


作為一個鄉村的人民來說,影響著鄉村教育的因素簡直是不勝枚舉。從根本上來說,是教育發展不均衡的原因造成,教育基礎設施薄弱,鄉村經濟和城市經濟相差甚遠,這導致優秀的教師幾乎不可能選擇到偏遠的農村,相對惡劣的環境去進行教學。這兩年,一直聽說有可能教師會流傳,從城市到農村,但口號喊了這麼久,根本就沒見到那些所謂的優秀教師從三、四線城市到農村來輪換教學。

從生源的角度來說,留在農村的基本為留守兒童和老人,還有就是經濟條件比較差的貧困學生。這部分學生在校外期間,不好管理,而且也無家長進行輔導教學,從而導致教學質量一直提不上去,而對教師的教學考評有直接影響。而且,優秀的學生外流極為嚴重,只要是成績非常突出的學生,一般都會由市、縣更好的學校進行吸引,留在當地的,客觀來說,生涯的優秀率並不是那麼高。

從教師的能力素質來說,一方面因為偏守一隅,生活節奏偏慢,教學要求沒那麼嚴格,導致部分教師對教學不那麼盡心盡力,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有著只要把學生拖畢業,而沒有非要把學生教得好的那一種思想。再加上師資力量的配備,從客觀上來說,一直比較薄弱,教師的教學及生活環境都不如城市,很難留得住人才,這導致農村基層人才不多,影響著教學質量。

另外一個就是鄉村環境的問題。在目前這個經濟社會中,急功近利、功利主義思想蔓延比較快,導致少部分學生存在著學習好不如賺錢快的想,一方面是因為家庭原因,另外一方面是因為環境的影響。環境的影響不但影響著學生在課外的行為和活動,而且對學校也會產生不良影響。

綜上個人簡述幾點,只為拋磚引玉,因為我們都曾是鄉村教育下的一個學生,當然非常希望能夠讓鄉村兒童接受良好的教育,成為國家的珍貴花朵。


金錢幫主上官金虹


首先是根深蒂固的觀念!近十年來,“讀書無用論”在廣大鄉村地區依然很流行!很多學生唸完初中甚至沒有唸完就外出“闖社會”,沒有繼續接受教育。

其次是經濟水平制約教育水平,尤其是師資水平!稍微優秀的老師就跳槽到縣城學校或市一級學校!人才流失較嚴重,近年來國家針對畢業生推出了“特崗教師“這一政策,給基層學校注入活力,但更多時候仍需要有情懷的教育工作者堅守鄉村!

鄉村老師,特別是年輕男老師的薪資不足以讓其成家立業,往往會有挫敗感。(來自賀雪峰教授編撰的社會學調查類書籍《回鄉記——我們眼中流動的中國》裡的案例)。

還有就是,農村優秀大學生榜樣作用的弱化。近年來大學生不好就業,尤其是農村大學生求職相對艱難(這點想必很多人感同身受),通過讀書想要在城市立足(除了極個別學霸外),不是很容易,這就給鄉村學生帶來了“還不如早早出去打工”的錯覺……

這幾點帶來惡性循環,影響著鄉村教育水平的提升……

以上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希望各位朋友補充,大家繼續探討這個話題


文史守望者


現代鄉村教育衰退,是不爭的事實。在我少年時代學習的中小學己經不見了,我青壯年參加工作後見過的中小學,除鎮裡的中小學外,各村的中小學己無一所。農村的中小學撤併,己是不可抗拒的潮流。

造成鄉村教育衰退,主因是社會快速發展的必然現象,是城市化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不以人們的意志所轉移的。面對這個現實,要認清並不是那一個人為因素,這是客觀規律所形成的結局。人口在改革開放後,人們的擇業自由的自主權己經擁有,農村人面向五湖四海,奔赴全國各地,進入城市,走向國外。農村的人口變得少了,空殼村出現了,農村人有條件的學生進入城市唸書,戶籍雖在農村,學業進入城市。農村的生源大幅下降,中西部及邊遠山區更是問題。再加教師大多數進城心更切。農村學校的教育條件教育設施夲身就很落後,農村學校留不住人才,留不住教師也是不爭的事實。由於人口大遷移的潮流影響了農村教育。當然農村幅源遼闊,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口,如何實行教育平等,這個課題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重視,讓農村人讀到書,又要讀好書,還要讀得起書。面對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個人認為要從全國全局範圍花大力氣,用大智慧,拿大手筆才能解決。向著人人受教育,平等教育方向努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