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內部紀檢人員,辦案手段有限,對很多私下利益輸送問題很難坐實,有沒有好的建議?

歷史小說愛好者


內部紀檢工作手段受限,導致難以將私下利益輸送問題坐實,如何解決?

有三點想法:

首先,從問題本質來看: 永遠不要忽視人性,不管措施再嚴厲,總歸有漏網之魚;

其次,從解決措施來看:工作、標準需上下同步,否則再好的手段,也經不起消耗;

最後,從現行環境來看:國家大力倡導反腐倡廉,但此類案件一時難以根除,也與過往一些謀取私利但僥倖逃脫的人群有關,人們總想著鋌而走險。

從三個方面展開分析:

一、利益輸送:為何屢禁不止

利益輸送本質是個體之間允諾對方以一定的貨幣、資源等價物,非法獲取利益的一種現象。

老百姓對此更是人人喊打,那麼為何還是難以從根源上解決?

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1、社會層面

現今社會不乏部分不負責任的媒體號倡導用最小的努力,獲得最大的成功此類內容。

舉個例子來說,例如上班族啥也不做,就躺賺幾十萬,又或者網紅耗資幾千萬辦婚禮,全身名牌等現象,這些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心浮躁、急功近利的情況。

2、企業層面

從企業來看,雖然利益輸送屬於職務犯罪,但為什麼還是會發生這樣的情況?

主要三方面原因:

A 制度層面:對於職務犯罪懲罰、相關後果規定不全面

B 管理層面:勿以惡小而為之,一旦發現小的苗頭,都應受到嚴格懲罰,而非過於寬容

C 法律層面:企業內部法律意識不足,導致員工及個人對於相關法律後果不熟悉,無意識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第十一條第二款規定:監察委員會依法“對涉嫌貪汙賄賂、濫用職權、翫忽職守、權力尋租、利益輸送、徇私舞弊以及浪費國家資財等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進行調查”。

企業內部管理不善、從上到下各層級人員對於此類犯罪行為的意識薄弱,也是造成企業/機關此類情形產生的原因。

3、個人層面

從個人層面來看,企業及社會環境總會存在問題,但事實上也不乏高風亮節的人員,所以歸根結底,也與個人的原因有關:

A 意識層面:並非勞動創造的報酬都是合法的

B 利益層面:利益輸送損害的是大多數人的工作成果

C 僥倖心理:與外部利益輸送並非個人原因,別人也得擔責

在瞭解大環境、企業內部、個人原因後,推進困難主要有幾方面:

1、社會層面:部分媒體缺乏職業素養,負面輸出:最小付出利益最大化社會風氣

2、企業層面:官官相護、內部法律防範意識薄弱,制度停留紙面

3、個人層面:缺乏獨立意識,容易受外在因素影響行為

那麼事情真的就無法解決了麼?

不能一時解決,但不表達能夠逐漸改善,所以題主也不必灰心。

二、解決利益輸送問題並非短期能完成,可首先做到這幾步

不僅是企業內部,同時根據2019年5月澎湃網新聞報道:執法、司法領域公職人員利用職務便利或職務產生的便利條件徇私舞弊、濫用職權,這些行為嚴重損害法律權威性和嚴肅性,也損害了執法及司法領域公職人員在人民心中的公信力。

所以作為內部紀檢人員,我們在看到問題的特殊性時也需要看到現象的普遍性,這也是國家層面開展嚴打的原因。

我有如下三點簡單建議:

1、心理準備:長期戰役是毅力比拼

利益輸送問題嚴重損害集體及普通人的既有勞動成果的保護,儘管當前難以坐實違法事實,完成證據的收集,也告訴我們,需要以持久戰的心態對待職場中的類似情況。心態不能崩。

2、措施制定:永遠不要忽視人性

只要個人未充分意識到利益輸送的問題嚴重性,即使一個人倒下,此類案件仍會產生。

並且如果以金錢為衡量生活幸福與成功的標準,那麼對於金錢的貪慾是永無止境的。

A 輿論引導:提高對於金錢及財富的正確認識

B 政策公平:多勞多得,內部價值衡量使用統一標準,而不是陽奉陰違

C 關注員工:大問題由小問題產生,需要日常多關注每個人的心理狀態,予以關心

人和人並非只有利益關係,也有友誼、愛情、領導與上下級的關係,凡事只盯著利益,必然也會造成其他方面的缺失,企業內部在制定內控措施時候也要給與注意。

3、行動過程:一時受阻不一定全盤皆輸

我們需要意識到,情況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雖然當前的辦案條件仍然存在:取證困難、行動暴露、難以根除背後利益集團的情形,這些都是外部客觀條件。

關鍵是辦案人員對於案件需要保持客觀中立、從個人角度盡最大努力。

最後,向那些奮鬥在一線、默默無聞但一直堅守崗位的內部紀檢工作夥伴們致敬,是你們撐起了違法利益戰役的一片天。只要社會、企業、個人意識在防範、事後處理方面的意識逐漸提高,相信事情會有改善的一天。希望我的答案對你有用。

歡迎關注@焱公子,十年500強,專注寫職場,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成長心得。

焱公子


其實這個問題當時說的不是很清楚,作為央企的派駐紀檢人員,說穿了就是辦案手段很有限,比如調取私人資料,監控個人行跡等很多措施是沒法做的。即使知道涉案人很有問題,但是如果舉報人沒有提供足夠的具體證據,而利益輸送方也不爆料的話,很多時候根本沒法查實這些問題。關鍵是這種情況非常普遍。

看了很多回答,還是繼續補充說明吧。第一,部分央企已經獲得監察權,但只限於集團總部層面能執行,省市一級的派駐機構都沒有權利形式這個權力,我所在的企業便是如此。第二,對無法查實的問題移交司法,目前基本沒有移交成功的先例,因為無直接證據可以證明當事人存在利益侵佔,所以司法單位對這種問題基本不會接收,反過來司法單位經常回復是企業內部管理問題,這也是目前最困擾的地方。第三,目前案件都是集團總部將收到線索移交到省市進行核查,很多涉案人對普通違規問題均會交代,但一涉及違法問題基本都採取對抗措施。所以,在這個背景下,目前無監察權的派駐紀檢人員即便知道問題點,但苦於沒有專業合法的手段去進行坐實。以上就是該問題的大背景。 對某些對派駐紀檢機構存在成見的人,只能說各個企業情況不同,像我所在企業是完全專職從事紀檢工作,一年三分之二時間都是在外地進行查案。一年查實的普通違紀問題,問責到地市一把手層面並實實在在進行處罰甚至免職目前都是很正常的現象。所以我們這個派駐企業的紀檢線條早就不是一個擺設機構,對很多濫用權力的管理人員還是起到了很大的震懾作用,只是目前想更進一步將腐敗份子繩之以法而已。。


歷史小說愛好者


人不為己,天殊地滅,現實生活中,企業裡利用職權徇私舞弊、貪贓枉法的行為時有發生,相比以往更狡猾更隱蔽更變化多端。

 人之初,性本善。沒有哪個人與生俱來就會貪汙,也沒有哪個人在崗位待久了保證不貪汙。

建議企業紀檢監察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要制定嚴格的獎罰制度和監督體制,該公開的一定要公開透明,自覺接受廣大員工的監督。

二,有德有才提拔用,有德無才培養用,無德無才限制用,要實行競聘上崗和崗位輪換,問題早發現早解決。學學私企的做法,發現貪腐嫌疑馬上採取限制工作範圍和換崗,慢慢貪腐情況就會原形畢露。

三,強化稽査作用,嚴格財務制度,組織精兵強將,多層次多手段多方法多渠道的排查,採取索賠和拒付、懲罰和嚴打、秋後算賬、警告問責、限制使用等有效措施。

三,加強監察力量的擴大延伸,公開或秘密招聘企業內部“忠誠可靠、廉潔自律、德才兼備”的反貪員工為兼職監察偵查員,把廉潔責任落實到管錢管物辦事的個人頭上,有位無為者貪汙者就地從重從嚴處理。嚴懲要比學習、教育、警示更能教化人也更有實效。

四,監察員不僅要坐在辦公室聽彙報看報表,而且要勇於擔當,敢於創新,樂於奔波,積極主動出擊檢查,注重”工作過程、工作細節”,跑市場驗清單訪客戶對帳目,明查暗訪,從蛛絲馬跡中深挖貪腐,不冤枉一好人,也決不放過一壞人。


舟舟176615252


作為內部紀檢人員,包括企業在內,首先應保證紀律、制度的有效施行。而不是一味的想著去辦案去處理他人。

法治社會,首要的是依法依規辦事。如果認為不能窺探到他人的隱私,就認為辦案手段有限,首先就有違依法辦事原則。依靠合法的渠道獲得的證據,才是可靠的、安全的,才能夠體現出辦案的正當性,不可否認性。

法治社會,少不了群眾的參與。不合法的事情,總是在黑暗的角落裡產生。制度公開,法律制度人人平等,這就是保證人人參與並維護的民主性。如果制度的定立,變成了管理者對被管理者手段的花樣翻新,地位的不對等,制度,肯定只會是隻有一部分人的參與。公開透明,靠的是制度,以及制度的執行。

法治社會,重在導向遵循。不是為了懲罰而懲罰,而是為了發展運動的有秩序。對事不對人,不僅包含平等含義,更包括事情發展的方向。因為制度有漏洞,缺了監管的證據收集,因為制度不能有效施行,沒了責任人,一團漿糊分不清,混亂模糊導致的不能公開,沒法透明,必然會有在黑暗中利益輸送的機遇。

因此,作為紀檢人員,首先應依法制定製度細則,讓自己讓他人都能“看得清”,保證制度的執行,就是保證制度的合法性。當制度體現出所有人都能以此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時,所有人就會積極的參與。民主與法治,缺一不可。

供參考。加關注多交流。


呵呵說吧


一:律人先律己,一個嚴格高效的公司制度,一個企業文化是杜絕腐敗滋生的關鍵,一刀切,杜絕滋生的土壤,實施季度性人事評選,把企業支部建在一線生產線上,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根基不穩,地動山搖,充分傾聽一線員工意見建議,設立信箱制度,確保每一個員工都能與上層主管領導充分溝通。

二:賞罰分明,法不外乎與理,畏法度者最自由,定時定期定點接受涉世員工自我檢討,說話做人讓人感動,帶著情感投入工作,多部分監督,行成制約機制,強化企業領導班子,把能做事肯幹事的同志提拔上來,任賢為能,告訴員工只要你有能力我這裡就有你的位置

三:建立長效監督考核機制,首先就要把領導親屬剔除,調離關鍵崗位,這是個迫在眉睫的問題,核心機構招收條件應為“猛將必發與組伍,宰相必起於州郡”,強調董事長個人的絕對權威和各部門的協商性。

四:提升員工福利待遇,讓員工真正感覺到獲得感和幸福感,不要怕流一時之血,百年企業,百年大計,一個好的氛圍才能吸引更多的員工和人才,我就回答到這裡,不足之處多多指正,歡迎大家批評教誨,如果喜歡請給我點個關注。


餓了麼外賣運營全攻略


我理解的企業紀檢人員都是隸屬於企業紀委下設的辦事機構裡,而紀委是黨委的專責機構,發揮監督作用,大概有以下幾個工作。

一是監督同級黨委做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監督其發揮主體責任而不是代替其發揮主體責任。

二是發揮保護幹部的作用,國有企業黨管幹部,但是幹部有小問題要提醒教育,大問題需要先行介入,處理一個警示一片。

三是執紀問責,通過信訪等渠道查審問題。

紀檢人員在企業紀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覺得沒有抓手?讀讀黨章,很多規定動作做到位了沒有,是不是存在應付現象。現在國有企業紀委一般沒有監察權,黨章賦予紀委的管理範疇就是黨員和黨組織,從這個角度抓問題應該還是能夠得到廣大黨員配合理解的。


我是閒雲野漢


企業內部的紀委有屁用,指望靠他們辦事那就是天方夜譚的事!做領導的幫兇最有力,弄個別小魚小蝦糊弄忽悠上級,做做“戲精”就行。要看他們是誰提起來的,為誰辦事?如果攤上集體腐敗、整體崩塌 ,那你還指望這世上有“中流砥柱”的童話嗎?本身這事就是一個花架 ,自己查自己,除非是爭權奪利,起內訌了。


用戶1092861805008


這個問題眼下難解但並非無解。

一是決策公開,重大事項紀監委全程參與。

二是紀監委這套班子可以實行垂直管理,使其客觀上處於超脫狀態然後把責任壓實。


幸福美麗中國人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97500005dbc6091644ce\

大花兒


你要真想自己抓單位內部腐敗分子,那是頭腦不正常。單位紀檢的重點一是教育,二是幫助規範業務流程,抓預防。抓人是政府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