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3.5億 歷時3年打造 以清明上河圖為佈景 國內首創實景光影劇

“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在安徽這句黃梅調幾乎每一個人都能夠哼唱出來。這正是黃梅戲曲目當中家喻戶曉的經典曲目《天仙配》。講述的正是董永和七仙女,歷經天上人間、千迴百轉,打破世俗的枷鎖的悽美愛情故事。每一次無論在電視上還是在廣播中,聽到“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都會被帶入到劇目當中,被他們的愛情故事所感動。

投資3.5億 歷時3年打造 以清明上河圖為佈景 國內首創實景光影劇

投資3.5億 歷時3年打造 以清明上河圖為佈景 國內首創實景光影劇

​安徽省安慶市作為,黃梅戲發源地之一,歷史上出現過多個黃梅戲名角,演繹的《天仙配》版本也會有所不同。我們在電視或者視頻網站中看到的關於黃梅戲《天仙配》的影視作品也不計其數,但是我們所看到的基本上都是傳統意義上的在戲曲舞臺上表演的黃梅戲,或者是把黃梅戲裡的經典曲目改編成電影電視作品。對於老一輩黃梅戲的戲迷來說,這些都是寶貴的回憶,但是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黃梅戲似乎越來越陌生。如果不創新,不改變的話,很難會吸引到年輕人的注意。但是在安慶市作為黃梅戲搖籃之一的太湖縣,在五千年文博園中正在演繹通過現代化的聲、光、電技術和舞臺藝術手段全新改版的國內首創大型實景光影劇——《天仙配新傳》,用全新的方式演繹傳統黃梅戲曲目,不僅可以博得老戲迷的滿堂喝彩,還可以吸引年輕戲迷的目光。

投資3.5億 歷時3年打造 以清明上河圖為佈景 國內首創實景光影劇

投資3.5億 歷時3年打造 以清明上河圖為佈景 國內首創實景光影劇

​在安慶市太湖縣五千年文博園十里畫廊景區,《天仙配新傳》實景光影劇正在上演中。曲目是選取黃梅戲最為經典、最為動人的也是最讓人朗朗上口的劇目《天仙配》。劇目內容在原有的《天仙配》故事上加上新的劇情,然後對劇本、編曲和舞蹈進行全新創作,全劇總共分為“思懷”、“重逢”、“天怒”、“歸鄉”四個序幕,每一幕每一幀都是經過上千次彩排出來的最佳呈現效果。

投資3.5億 歷時3年打造 以清明上河圖為佈景 國內首創實景光影劇

投資3.5億 歷時3年打造 以清明上河圖為佈景 國內首創實景光影劇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十里畫廊景區1900個座位早已經座無虛席,觀眾們都在靜靜地等待著國內首創大型實景光影劇《天仙配新傳》正式演繹。通過文化和高科技的巧妙融合,通過聲、光、電、水、霧、火、威亞、全息等環境特效完美的配合,把玄月到滿月的人造月亮、虛擬於真人互動、高難度威亞動作、洪水災難還原等等都一一的完美呈現,把觀眾的聽覺、視覺、觸覺多重感官感受積極調動起來,觀眾被帶到逼真的劇情當中,整個演繹的過程當中觀眾體驗的完全沉浸式的效果。

投資3.5億 歷時3年打造 以清明上河圖為佈景 國內首創實景光影劇

投資3.5億 歷時3年打造 以清明上河圖為佈景 國內首創實景光影劇

​我們看到的這出國內首創的大型實景光影劇,它跌宕起伏的劇情、經典的《夫妻雙雙把家還》朗朗的曲調,牽動著每一個觀眾的情緒。但是精彩的背後,是每一個勞動者為之付出的心血。這部投資總共3.5億,前後歷時3年才得以打磨出的一出好戲,每一個細節都沒有放過,處理的恰到好處。尤其是採用了國內跨度最長的清明上河圖實景為整齣戲的佈景,荷葉型的舞臺和煙雨亭的搭建都力求達到完美。

投資3.5億 歷時3年打造 以清明上河圖為佈景 國內首創實景光影劇

投資3.5億 歷時3年打造 以清明上河圖為佈景 國內首創實景光影劇

​十里畫廊景區內實景復原清明上河圖長卷,建於25度斜坡的山體之上,把北宋中期東京汴梁繁華的城市生活立體展現在寬500米、高55米的山體上。白天,它是國內跨度最長的清明上河圖實景,晚上則是《天仙配新傳》的實景佈景。經典的《夫妻雙雙把家還》朗朗的曲調在“思懷”、“重逢”、“天怒”、“歸鄉”四幕中不同方式的呈現,觀眾很快的融入到跌宕起伏的劇情當中,精準的把控著觀眾的情緒。這部全新改變的黃梅戲經典曲目《天仙配新傳》,儼然已經成為安慶一張響亮的文化名片。

投資3.5億 歷時3年打造 以清明上河圖為佈景 國內首創實景光影劇

投資3.5億 歷時3年打造 以清明上河圖為佈景 國內首創實景光影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