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田怎樣打除草劑?這些技術不可不知!

小麥播種後大概40天(11月中下旬)打除草劑最為安全,此時小麥正值4葉或4葉1心期,對除草劑耐藥性較高,比較安全;另外,此時田間雜草已經出齊,而且草齡較小,耐藥性差,除草安全又高效。

除草劑一般會標有5℃或10℃即可使用,那麼這裡所說到溫度不是指使用時的溫度,而是指當天的最低溫度,就是說最低溫度在5℃以上方可使用,且使用除草劑前後兩天溫度最好不要低於此溫度。在大風天氣下一般不用藥,以免漂移,降低藥效,且有可能傷害周邊莊稼。

小麥田怎樣打除草劑?這些技術不可不知!

施藥前先將藥劑用少量清水稀釋成母液,用藥時在藥桶內先加入配製好的母液,然後補足所需的剩餘水量混勻後噴霧。在小編走訪的市場中,很多經銷商已經意識到二次稀釋法的重要性,賣藥時能及時的提醒農民朋友按此方法用藥。麥田除草劑多數以粉劑為主,有時根據地裡雜草情況需多種藥液混配使用,如果不用二次稀釋法,直接混配,容易造成沉澱,藥液不均勻,藥量輕的地方雜草不能有效防治,藥量重的地方易出現藥害。二次稀釋法無疑是藥液均勻混合的最好方法,避免藥液堵塞噴頭且除草效果更好。

有些除草劑使用後,小麥會出現短時間的葉尖發黃,這是一種正常的蹲苗現象,一般在小麥返青時可自行恢復,這種現象一般不會造成小麥減產,反而起到控旺作用,所以遇到這種現象不必過分擔心。

大多數麥田除草劑都是4葉以後用藥,到小麥拔節期停止用藥。4葉期以前小麥比較嬌嫩,解毒能力和免疫力低,易產生藥害;拔節期過後小麥進入孕穗期,也是一生中最脆弱最關鍵的時期,此時用除草劑極易產生藥害,特別是2甲4氯、2,4—滴定酯,有時會引起麥穗抽不出,或畸形,嚴重影響最終產量,除了氯氟吡氧乙酸類除草劑在拔節後可以量減半使用外,其他除草劑最好不要去嘗試!

除個別除草劑(雙氟磺草胺,較耐低溫),一般除草劑在低溫天氣下,效果都不理想,且易產生藥害。所以最好在日最低氣溫8度以上時用藥最好,溫度越高除草效果越好,因雜草吸收光照生長旺盛,氣孔張開,易吸收水分和藥液(溫度低則相反),能達到好的除草效果。

一般冬小麥地都會進行秸稈還田,地塊比較疏鬆,如果遇到天氣異常年份(比如暖冬乾旱),小麥的根系可能因土壤過於疏鬆而無法深度下扎,或一部分根系裸露,這樣的小麥很容易造成凍傷和缺水,比較敏感脆弱,若此時打除草劑容易對小麥造成一定傷害。

近幾年小麥紋枯病、根腐病、全蝕病等種傳或土傳病害頻發,生病小麥抗性極低,一旦發生藥害,不容易恢復,所以小麥生病嚴重的地塊一般不建議使用除草劑,先治病壯苗為主。

大雨前後及冷空氣到來前使用除草劑一方面影響除草效果,另一方面極易造成藥害。霜凍、雨雪、冰雹、寒流等惡劣天氣下禁止使用除草劑,這些都屬於惡劣天氣,特別是倒春寒來之前的7天時間不能使用除草劑,冬季用藥要多關注天氣預報。

我們都知道,玉米田打過有機磷類或氨基甲酸酯類農藥需間隔7天才能使用除草劑,而小麥田打過此類殺蟲劑也至少需要間隔3-5天,才能使用除草劑,否則容易引起小麥發黃出現燒葉現象,因為有機磷類農藥使小麥降解除草劑的能力降低,緊接著使用除草劑易導致藥害。

8、不可重噴或漏噴

使用除草劑一定要均勻噴霧,若漏噴或少噴的地方,雜草受藥不均,防效不好;其次切記不要重噴,會造成小麥發黃,容易引起除草劑藥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