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縣“一委一庭三中心”護航鄉村振興

魏縣“一委一庭三中心”護航鄉村振興

縣委召開工作推進會。通訊員郭晶晶攝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郭晶晶、王德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入開展以來,魏縣通過完善推廣“一委一庭三中心”社會治理服務平臺和人民調解網絡,全縣共排查出各類矛盾糾紛1338起,調解成功1253起,調解率94%,其中各鄉鎮調委會共參與調處疑難矛盾糾紛256件,調處成功254件,有效地維護了全縣的和諧穩定,成為建設平安魏縣、護航鄉村振興的“第一道防線”。

魏县“一委一庭三中心”护航乡村振兴

邊馬鄉“一委一庭三中心”。通訊員郭晶晶攝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入開展之際,該縣立足完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體系和提升治理能力,進一步深入推進全縣鄉鎮綜治中心暨“一委一庭三中心”規範化建設。“一委”即群眾工作委員會,“一庭”即法庭;“三中心”即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群眾工作中心、矛盾糾紛排查調解中心,實行“三塊牌子一套人馬”,集中辦公,接待群眾來訪,開展為民服務,收集矛盾糾紛、治安隱患和各類影響社會穩定的信息,進行分析研判、分流交辦和跟蹤督辦。

該縣各鄉鎮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定期到中心值班,接待群眾來訪辦事,化解基層社會矛盾,指導基層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基層和諧穩定。各鄉鎮入駐部門,按照鄉鎮黨委的工作部署,積極入駐中心開展為民服務工作。各鄉鎮固定二至三名工作人員,作為司法輔助人員參與群眾矛盾糾紛調解,遇到棘手的問題聯繫專業調解員、律師或法官共同參與,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

魏县“一委一庭三中心”护航乡村振兴

南雙廟鎮司法所。通訊員郭晶晶攝

該縣南雙廟鎮各村建立群眾工作室、調解室、警務室,實行“三室合一”,由村黨支部書記兼任主任,建立“調解能人庫”,包括村“兩委”幹部、駐村工作組成員、黨員、群眾代表、村法律顧問、退休老幹部、老教師、老職工以及德高望重、公道正派、熱心調解事業的家族長輩等在群眾中有威望的人員。村民發生糾紛後,由村黨支部書記選派適合介入的調解人員進行調解,一輪調解不了的從調解能人庫中挑選多人、多輪調解,通過“情、理、法”多措並舉,最大限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對疑難複雜事項,由村黨支部書記親自出面調解,防止小事拖大、易事拖難。

該縣邊馬鄉聘任人民調解員,把群眾矛盾糾紛調解送到家門口。主題教育以來,改進“有事到鄉里說”的做法,發揮各村兩委幹部、縣鄉代表、政協委員等社會賢達作用,聘任為村級人民調解員,讓群眾身邊人調解矛盾糾紛,既有說服力,又把調解送到了群眾家門口,實現了化解矛盾糾紛關口前移。全鄉對聘任的126名人民調解員開展評先獎優,根據業績和群眾擁護情況評出10名優秀人民調解員進行表彰。工作中,實行“雙向選擇、菜單式服務”,矛盾糾紛當事人可以選擇其信任的人民調解員,人民調解員也可以選擇自己熟悉的矛盾糾紛當事人,爭取彼此信任,更有利於矛盾糾紛的化解。同時,為調動調解員工作積極性,該縣政法部門制定“以案定補”津貼辦法,對調解員給予經濟補貼。去年以來,根據邊馬鄉調處糾紛案件24起的實際,發放給調解員定補金額5100元,進一步調動了人民調解員的積極性。

魏县“一委一庭三中心”护航乡村振兴

村村建立便民服務中心。通訊員郭晶晶攝

結合該縣縣鄉村三級幹部聯繫群眾服務群眾網格化機制,建立縣領導包鄉鎮、鄉鎮幹部包村、村“兩委”幹部包戶“網格化”管理責任體系。包聯幹部通過定期入戶走訪包聯戶群眾,在與群眾交談過程中,瞭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排查各類不和諧因素,發現問題,能夠及時瞭解情況,想方設法解決群眾遇到的困難。

目前,全縣共成立1個縣級矛盾糾紛調處中心,22個鄉鎮街道辦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建立人民調解委員會595個,聘用人民調解員3115人,在全縣構築起來矛盾糾紛排查化解“走訪家訪”工作模式,成為鄉村社會穩定的“定海神針”。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