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研製出了防空導彈,威力很大,為什麼最後還是靠不上?

二戰德軍的確開發和擁有過一些地對空導彈,這就是所謂的''防空導彈'',但實際上來講,這些地對空導彈都是德國所有導彈計劃的一個分支罷了,具體的原理和德國同樣屬於導彈計劃的V1、V2差不多。

二戰德國研製出了防空導彈,威力很大,為什麼最後還是靠不上?

一個是飛到天上再落地炸,一個是飛的更高直接炸。以德國開發的地對空導彈''萊茵女兒''為例子。尾部使用的是火箭發動機,採用飛翼進行機動,並且利用無線電進行遙控。看起來一切都合情合理,但是這東西註定是不能有多大成就的。

二戰德國研製出了防空導彈,威力很大,為什麼最後還是靠不上?

首先二戰德軍擁有的各種型號的地對空導彈,大部分是無線電引信。首先應該注意的是,這種無線電引信類似於美軍的VT信管(即無線電近炸引信),是一個無線電裝置自動感應到附近存在物體時,立即爆炸,用爆炸或者破片殺傷附近飛機。這種引信雖然比觸發式引信要強上太多,但是受限於二戰的技術水平限制,在實際使用中也並不是那麼的精確。美國是在博福斯機炮的40毫米炮彈上使用這種引信的,用發射量來彌補精確度的不足。而如果這樣的一發導彈出了精確度上的誤差,便無法達到預期的攻擊效果了。

二戰德國研製出了防空導彈,威力很大,為什麼最後還是靠不上?

其次,二戰德國防空導彈最大的問題就是,這東西並不能鎖定敵方機群,向敵方機群飛去。而是人工在地面利用肉眼進行無線遙控,引導導彈向轟炸機機群飛去。

二戰德國研製出了防空導彈,威力很大,為什麼最後還是靠不上?

''萊茵女兒''地對空導彈上,就在導彈彈體上加裝了曳光裝置,使得其在空中更顯眼,更利於地面操作人員引導它向機群飛去。而除了''萊茵女兒'',德國還有其他的防空導彈,例如''瀑布''地對空導彈,這個導彈與''萊茵女兒''地對空導彈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它控制機動的裝置不再是飛翼,而是安裝在彈體上的四個噴口控制,機動性更好,也有過實戰記錄。

二戰德國研製出了防空導彈,威力很大,為什麼最後還是靠不上?

再說二戰的防空導彈,嚴格來說還是屬於一個半成品,只是一種能操控的高空火箭彈。因為沒有可靠的制導裝置和雷達輔助,而其靠破片的殺傷方式也無法有效的殺傷轟炸機。況且它還飛行速度較慢,機動性差並且成本高。

二戰德國研製出了防空導彈,威力很大,為什麼最後還是靠不上?

從上圖可以看出,德國造的防空導彈還不少呢。其實,有時間造幾枚導彈的話,不如多生產一些大口徑高射炮,大口徑高射炮的效率和投射量肯定要比防空導彈這種華而不實的東西要高得多。其中沒有大規模使用的原因還有一點就是,防空導彈的首飛是在1943年,而自1943年往後的盟軍大轟炸中,先是研發導彈的專家被炸死,還有就是生產資料和導彈基地被毀,這嚴重延後了德國防空導彈的研製,以至於到戰敗,都是處於''遙控大爆竹''這樣的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