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九園丁,揚州教育界的“楊家將”

在江都城區的一棟普通居民樓裡,經常會傳出悠揚的音樂聲,彈鋼琴、拉提琴、深情演唱的,是一個大家庭的三代人。這一家三代有九個老師,絕對的教育世家!

一家三代九園丁,揚州教育界的“楊家將”

楊疆城 今年88歲 退休前是一位音樂教師

封劍雯 今年88歲 退休前是一名數學老師

楊留藝 音樂老師

丁愛芳 音樂老師

楊志紅 音樂老師

楊國蓓 語文老師

楊小衛 就職於江蘇大學

楊曼 音樂教師

朱霽雅 音樂教師

今年88歲的楊疆城、封劍雯夫妻倆,是這個大家庭的“定海神針”。老兩口是泰興人,都畢業於如皋師範學校,上世紀50年代初,先後被分配到了江都吳橋小學工作。封劍雯介紹,那個時候,學校的各方面設施、軟件、硬件,都很差 一個教室,課桌課凳都是七湊八湊。

一家三代九園丁,揚州教育界的“楊家將”

帶著共同的願望和追求,兩個年輕人走到了一起。結婚後,他們又被調到了江都大橋鎮。封劍雯在大橋小學當數學老師,常年教畢業班;楊疆城在大橋中學當音樂老師,也教過語文、數學等科目。

一家三代九園丁,揚州教育界的“楊家將”

楊疆城說,自己非常熱愛教育事業,除了有一次害病,休息了幾天,38年沒有請過一次事假。

一家三代九園丁,揚州教育界的“楊家將”

從工作到退休,夫妻倆的工齡都是38年,作為新中國的第一代教師,他們經歷了風風雨雨,經歷了時代變遷,也收穫到了桃李滿天下的喜悅。

一家三代九園丁,揚州教育界的“楊家將”

今年4月,一群與新中國同齡的學生前來探望二老,師生之間有著一段特殊的緣分。

一家三代九園丁,揚州教育界的“楊家將”

封劍雯說,這個班級是1963年小學畢業,她是他們的班主任,當時小學上初中,還是要考試的,這個班的學生,百分之九十九考取了初中。當時的教育局局長專門開會說,封建雯這個六二班,是紅領巾班不打散,到了初中還在一個班。這個班就由楊疆城,也就是她的老伴接這個班,所以這個班對於夫妻倆感情都很深。

一家三代九園丁,揚州教育界的“楊家將”

幾十年後再相聚,師生們歡聚一堂,封劍雯還能叫出所有學生的名字。

一家三代九園丁,揚州教育界的“楊家將”

“當一輩子教師不動搖”,“當教師沒有感到後悔”,從二老的話語中,記者感受到了老一輩教育工作者對於教師這份職業的執著和使命感。從教幾十年,二老桃李滿天下,也獲得過數不清的榮譽和獎項。但最讓他們自豪的,或許還是帶出了教育界的“楊家將”,四個子女全部向他們看齊,都投身到了教育事業中。

一家三代九園丁,揚州教育界的“楊家將”

大兒子楊留藝說,小時候父母就給大家心裡面播下了教育夢的種子,就想長大了以後一定要像爸爸媽媽一樣,做一個優秀的老師,受人尊敬的老師。

一家三代九園丁,揚州教育界的“楊家將”

楊留藝今年已經62歲,在江都少年宮從事音樂教學工作,他的妻子丁愛芳也是一名音樂老師。多年來,楊留藝指導很多學生奪得了小提琴方面的大獎,他自己也發表了多篇專業論文,並編寫出了相關教程。跟大哥一樣,楊家其他姊妹三個也都走上了教師的崗位。

二女兒楊志紅說,高考時有兩個選擇,一個是高郵衛校,一個是揚州師範高郵師職班音樂班,最終統一了認識,就選擇了師範,還是因為熱愛。

楊志紅是江都有名的鋼琴老師,曾在江都實驗小學任教,後被調到了江都教師進修學校,成了老師的老師。三女兒楊國蓓,是揚州汶河小學的資深語文老師和班主任,剛剛退休沒多久。楊國蓓說,教師在社會上是一個辛苦的職業,用以前的話就是,又苦又不討好,還沒錢,但是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那你必須去愛它,面對你的學生,你要對得起他。

小兒子楊小衛大學時學的是工科,但畢業後也進入了校園工作。楊小衛說,當時所有的同學都是分到部委辦局、到公司,只有一個當時叫江蘇工學院,也就是現在的江蘇大學,需要一名老師,老師徵求自己的意見,受父母或者家庭的影響,毅然決然選擇了做一名教師。

如今,到了第三代,已經又有兩個女孩走上了三尺講臺。外孫女朱霽雅說,在高考的時候,報考的兩所藝術院校,一個是上海戲劇學院,一個是華東師範大學,這兩所都是同一個批次的,當時母親就毅然決然讓她選擇了華東師範大學。孫女楊曼報考了南京師範大學,後來畢業之後也是懷著對教育的這樣一個憧憬,到上海去做了一名音樂教師。

楊留藝說,家裡有小學老師,有中學老師,有老師的老師,還有大學老師,各種學科不一樣,有教數學的、有教語文的,教音樂的,有人開玩笑的說都可以辦一所學校了。

從楊疆城夫妻倆選擇教師職業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將近70年,教書育人成了楊家代代相傳的家風。楊曼說,一定要把教育事業傳承下去,愛崗愛孩子,把音樂世家好的優良精神傳承下去。

過去的70年,是這支教育“楊家將”不斷壯大的70年,更是新中國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70年。封劍雯介紹,以前一支粉筆,在黑板上板書,現在,電腦都進課堂了。更大的變化是以前小學都沒有普及,還有很多文盲,青少年當中還有很多很多的文盲,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普及小學了,後來又普及中學了。全國人民的文化水平都提高了,這就是“強國富民,教育為本”的最好體現。

楊留藝說,教師的地位在不斷提高,國家對教育的投資也不斷增強,教師責任心和對教育的熱愛,這個心是永遠不能變。

一縷書香,在生命中芬芳;一個故事,在時代的大潮裡傳揚。向這支教育“楊家將”致敬,向所有為新中國教育事業發展做出貢獻的園丁們致敬!老師,您辛苦了!

來源 | 揚州廣電“揚帆”手機頻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