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進博會,化工巨頭們簽約不斷,行業大佬暢談“未來煉廠”

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隆重舉辦,石油化工領域在大會上精彩不斷。

聚焦進博會,化工巨頭們簽約不斷,行業大佬暢談“未來煉廠”

兩大巨頭共籤30家客戶

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化工”)兩家公司共與30家客戶現場簽訂合作協議。

其中,中化集團與11家外商簽訂協議,採購來自9個國家和地區的8種商品,購買的商品包括原油、塑料、聚醚多元醇、環氧丙烷、氯化鉀、硫磺、可可豆、薄荷醇等。這些商品來自美國、俄羅斯、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印度、新加坡、科特迪瓦等國家和地區。

聚焦進博會,化工巨頭們簽約不斷,行業大佬暢談“未來煉廠”

此次與中化集團簽約的合作伙伴均為知名跨國公司,包括沙特阿美、科威特石油、陶氏化學、烏拉爾鉀肥等。俄羅斯烏拉爾鉀肥銷售有限責任公司首席執行官亞歷山大∙捷爾列茨基(Alexander Terletskiy)在簽約儀式上表示,進博會為全球各大企業提供了自我展示、建立連接、溝通交流的良好平臺,烏拉爾鉀肥公司將與中化集團進一步深化合作,通過貿易互惠互利,與中國市場共同成長。

在能源領域,中化集團與沙特阿美、科威特石油多年來合作良好,雙方在首屆進博會上簽訂的原油採購協議執行順利。本次參加進博會,中化集團與兩家公司簽署新的年度協議。此舉將增進中化集團與沙特、科威特等主要產油國家石油企業的合作力度,保障公司原油進口資源穩定性,也為開展原油國際貿易打下良好基礎。

行業精英談“未來煉廠”

11月6日,再次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霍尼韋爾發佈“未來煉廠”白皮書,探討如何應對煉化行業面臨的一系列挑戰。在中國石化市場產品需求強勁的情況下,煉化一體化可能是一條長期盈利的道路。


霍尼韋爾特性材料和技術集團副總裁兼亞太區總經理、霍尼韋爾UOP中國區副總裁兼總經理劉茂樹對包括澎湃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表示,當前煉油廠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既需要投資建設清潔燃油的生產能力,又要應對普遍預測的交通燃料需求疲乏。而與此同時,佔據全球最大需求份額的中國石化產品市場仍在持續增長。
“長遠來看,盈利更為穩定的往往是實現了煉化一體化生產的煉廠。” 劉茂樹說道。
因此,“未來煉廠”這個概念一方面表現為高效,即可以將原油以更高的比例轉化為石化產品和清潔燃油,通過逐步增加低成本原料的使用來探索長期盈利;另一方面表現為靈活,設計能快速應對市場變化和未來的轉型需要。
例如,山東地區的市場需求表現出很強的季節性,秋冬季節對柴油、汽油的需求很高,而“未來煉廠”可以助力煉廠發展成為綜合石油化工企業,在市場變化時迅速轉換為石化生產。

聚焦進博會,化工巨頭們簽約不斷,行業大佬暢談“未來煉廠”

“沒有一種工藝能包打天下。我們需要基於各種不同原油的機理和市場需求做出靈活調整,進行真正的分子管理,用不同的組合方式實現最有效的轉化。” 霍尼韋爾UOP中國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總監韋丹華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