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迅故事:做自己的“男一號”

2005年底的一天,王迅走進“川音(四川省音樂學院)”旁邊的一間宿舍。《瘋狂的石頭》的副導演李凱和馬龍,還有幾個川籍演員,都擠在房間裡面試戲。“王老師來啦!”幾個演員看到王迅,紛紛起身招呼他,成都演藝圈裡,他早就是眾人眼中的“婉兒”。

王迅故事:做自己的“男一號”

一進屋,王迅感覺不太靠譜,“還跟我說是劉德華投資的電影,面試演員就在這麼個小宿舍裡,這不是騙子嘛。”聽說要試戲,王迅想走,“我不試戲,你們要是覺得我行,就用我。”李凱和馬龍趕緊拉住他,“王老師,我們都覺得您挺好的,主要是拍一段給我們導演看,他在重慶籌備實在趕不過來。”王迅這才答應,當時讓他演的是小軍在旅館廁所裡,踩在馬桶上面唱歌那場戲。王迅拉過一把椅子,往上一蹲,演了一段,錄完出門,他就把這事兒拋在了腦後。

後來,製片主任祥子打電話給王迅,跟他保證,“我們這戲真的特別好,肯定能火!”王迅的一些本地演員朋友卻給他提醒兒,“這種外地來的戲,咱就是去賺錢,別聽他們忽悠你,人家也就找幾個小配角,火不火跟咱四川演員沒啥關係……”況且,5000塊片酬,20天週期,來回的路費也沒得報銷。這些條件讓王迅沒有太多談合作的耐心,“這麼摳門的劇組,能拍出好電影?!”最後一刻,王迅答應看一眼劇本。那時,《瘋狂的石頭》的劇本起著一個挺俗氣的名字——《城市對戰》。不過,這個故事讓王迅看出不俗,“我覺得這戲得去,中國從來沒有這種喜劇電影。”第二天,王迅自己開著車,跑到重慶開工,片酬也只要了8000塊。“有什麼辦法呢,演員啊,有時看到好劇本,就像叫花子看到一頓大餐。”

再後來的事情,許多人都知道,2006年,《瘋狂的石頭》成為內地商業片市場第一匹真正的“黑馬”。甯浩火了,黃渤、郭濤他們這個“石頭幫”也火了,然而,關於王迅的故事卻有點曲折……

王迅故事:做自己的“男一號”

慢一拍,就要踩對點

《瘋狂的石頭》之後,許多投資人和製片人們都想借一把東風,和“石頭幫”的其他成員一樣,王迅的戲約瞬間多起來,只要他點頭,立刻有戲開工。可是,王迅的另外一個身份卻給不了他這麼多自由。他是四川省武警總隊文工團的臺柱子之一,部隊的演出任務很多,而一部電影的拍攝週期至少兩個月,兩邊的工作有衝突,王迅只有服從部隊安排。2007年是“石頭效應”最顯著的一年,而作為文工團的創作骨幹,王迅被抽調上去完成總部的一個劇本項目,因為這個任務,那一年他只拍了甯浩的《瘋狂的賽車》,其他的戲全部被推掉。而黃渤、郭濤、劉樺、徐崢他們幾乎都是在那年瘋狂的上戲。

除了部隊任務所限,王迅和許多川籍演員抱有同樣心態,因為四川的地域文化相對封閉,本地演出市場又足夠大,川籍演員不出四川也能活得很好,成都的宜居指數又遠遠高於北京,大家自然樂得安居一隅。2000年之後,作為相聲演員的王迅,在四川的演出費最高,演出場次最多,他自己還有一家演出公司。撿到《瘋狂的石頭》之前,王迅已經在另外那條軌道上跑得飛快。“成都是我的陣地啊,如果我出來拍戲,就要放棄過去十幾年打下來的江山。”而且,舞臺演出和影視演出完全不是一碼事,那時的王迅有點不自信,“我能混出來嗎?”而“石頭幫”裡的其他人都在影視圈裡打拼多年,一是沒有王迅這樣的顧慮,二是更善於經營自己的演藝事業。等到2008年,王迅發現,在國內演員中,他這幫好兄弟都已經脫離三線,佔領二線,奔向一線,自己好像“錯過了最黃金的一年”。

王迅有些著急,戲還是要抓緊演,“實在不行就從部隊轉業吧”,沒想到文工團的領導似乎跟他有了默契,放手讓他去外面拍戲。2008年,王迅放棄不少商業演出,拍了三部電視劇、兩部電影,正兒八經地從舞臺轉向大銀幕。雖然比黃渤、郭濤他們慢了一拍,不過,王迅一起步就踩對點兒。他開年的第一部就是備受矚目的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這是導演康洪雷和“士兵幫”重新集結的重磅之作。王迅在裡面演了個四川兵,大號李四福,諢號“要麻”,編劇蘭曉龍說,“要麻”就是他喜歡麻辣嘛。劇組裡,段奕宏、張譯、李晨、張國強、範雷等等這些主演都來自“士兵幫”,王迅開始有點怵,擔心人家是鐵板一塊,自己沒法兒融入。沒想到,第一場戲下來,導演康洪雷就給王迅鼓掌,“你們裡面,就屬‘要麻’進入狀態最快,大家好好跟人家學學。”張國強他們都紛紛跑過來跟他打招呼,王迅立馬就舒暢了。這部戲,他越演越有信心。後來,張國強跟他說,“最開始,我們都不敢跟你聊天,你是電影演員,我們是電視劇演員,怕你看不上我們。”王迅樂了,“我還擔心你們都是一個集體,不接收我呢。”

《我的團長我的團》可謂命運坎坷,拍攝期間出了兩次大事故,主創們最終扛下來,王迅感覺這幫人擰得更緊。“士兵幫”和“石頭幫”都是在2006年起來的,這應該是近幾年最成氣候的兩撥年輕演員,王迅前前後後認識了兩幫人,感覺“自己在這圈裡還挺有人緣的嘛”,他繼續“混下去”的願望更加強烈。緊接著,“石頭幫”的帶頭人黃渤也出手相助,他拉上王迅一起主演管虎導演的電視劇《外鄉人》。第一次開會,王迅有些拘束,也不敢過去跟管虎聊天,他剛溜邊坐下,屋子那頭的管虎看見了,主動過來,就跟多年未見的老友一樣招呼他。同樣是第一場戲的時候,管虎第一個肯定的演員又是王迅。

王迅坦言,拍《瘋狂的石頭》的時候,他並不懂拍戲,更多依靠以前在舞臺上積累的喜劇表演經驗,再加上甯浩的不斷鼓勵,似乎找到一點感覺。實際上,真正給他在影視表演上墊底的,是2008年的《我的團長我的團》和《外鄉人》。

王迅故事:做自己的“男一號”

下課了,再雄起

說相聲的若在老本行裡紅過,隨後轉向大銀幕發展,已是常見。不過,不論是上戲的頻率,還是表演的質量,他們的表現大多停留在“票友”的水平。如今扛起相聲界大旗,到底登上春晚的郭德綱,就是典型,他的人氣大多來自“鋼絲(郭德綱粉絲的暱稱)”們的捧場,若論表演,和在鏡頭面前說段子沒太大差別。想在舞臺和銀幕之間自由轉換頻道,需要跨越的區間的確是一座山。

和老同行相比,王迅要把頻道撥過來,難度說小不小,說大也不大。這話聽著矛盾,道理還是有的。1998年,王迅24歲,川內演藝界評選首屆“巴蜀十大笑星”,他成為其中年紀最輕行輩最小的一位。從那時起,歐陽奮強、毛衛寧、束一德、趙亮……許多四川導演開始約他演方言劇。1998年底,王迅接了第一部戲,歐陽奮強導演的電視劇《下課了,要雄起》,他在裡面演一個兩面三刀的“羅副廠長”。第一次面對鏡頭,王迅帶著舞臺上的表演習慣,本來站著演,後來演得興奮了,他看到旁邊有個凳子,一屁股就坐下去。王迅演得挺自如,攝影師著急了,“人呢?人呢!誰讓你坐下了,必須得站著說。”王迅這才明白,影視演員的“舞臺”界限得攝影機來劃定。

不過,王迅對導演另外一個要求倒是適應很快。許多時候,影視演員都要對著空氣演出,假裝對手演員在攝影機後面。王迅一點就透,這就是自己以前演諧劇的方法嘛。所謂“諧劇”,是四川戲劇大師王永梭創立的喜劇表演藝術,一名演員在臺上扮演固定的角色,通過與虛擬的人物對話,向觀眾敘述一個故事。但是演起來之後,他又發現不對的地方,舞臺表演需要誇大語言、表情和肢體動作,而影視表演都是在鏡頭面前,一個特寫就無需你再故意誇張。雖然有歐陽奮強的調整,王迅回看這部戲,仍覺得表演特別過火。“話劇是隔著河給觀眾演戲,影視劇是過了河,在觀眾面前演戲。”王迅覺著老前輩於是之的這句話太精闢了。雖然瑕疵不少,觀眾們還是挺接受這個壞壞的“羅副廠長”,他坐公交出門,好多人都能認出他來。王迅發現,影視劇的影響力還是遠遠大過舞臺。

之後幾年,王迅斷斷續續的客串了一些角色,雖然戲份不多,但是,他自覺入了影視表演的門。2003年,空政話劇團拍攝的軍旅情景喜劇《炊事班的故事》火了。武警總隊的領導也想搞一個類似項目,歐陽奮強執導,王迅編劇兼男二號。最初,王迅覺得這個角色肯定手到擒來,沒想到自己最後拍出了“內傷”。以前他都演的是很小的角色,導演都不會太求全責備。這次是戲份吃重的男二號,歐陽奮強導演天天都跟他講人物,聽得王迅頭暈,再加上他對各種影視拍攝技巧都不太熟悉,這部戲拍得一塌糊塗。戲拍了四十多天,王迅也聽導演吼了他四十多天。殺青之後,王迅把自己關在家裡反思,“不成,我不去拍影視劇了。我在舞臺上幹得挺好,幹嘛去片場受這個洋罪”。這一歇,就是一年多,直到趙亮找他做方言劇《非常敢死隊》,他才慢慢在鏡頭前找回些自信。

王迅故事:做自己的“男一號”

有明師,才有高徒

王迅對自己的定義是“激勵型人才”,別人越表揚他,他就越“來勁”。經過《瘋狂的石頭》的成功,王迅身體裡的潛能逐漸上浮,而這種潛能早在此前十年就積蓄起來。

王迅從小就喜歡吹拉彈唱,五歲開始學小提琴,七八歲就開始在學校登臺演出,無奈曲高和寡,毛頭小孩誰能聽得下去西洋古典呢。他發現,同班同學李多一上臺,常常是滿堂彩。為啥?人家說的是單口相聲當時學的都是馬三立、劉寶瑞這些大師們的段子。王迅挺羨慕。有一天,李多主動找上他,“要不咱倆一起說相聲唄”,原來人家看上他的“舞臺經驗”。那會兒,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早晚都有相聲節目,兩個字兒認不全的小學生邊聽,邊在作業本上抄詞,抄完背好上臺一演,果然轟動。王迅從此棄“雅”從“俗”,相聲一說就再沒停過。

1992年,王迅當上文藝兵,成為四川省武警總隊文工團的演員。沒想到第一次演出就砸了,那年春節的省公安廳團拜會,王迅上臺打快板:《巴蜀群英傳》。臨上臺領導讓他加上幾句詞,臺下背得挺熟,一打上板子就卡殼了,臺上臺下面面相覷。從此,王迅就成為文工團的“留守人員”。王迅不服氣,自己悄悄拜師學藝,費盡心思投到他的師傅楊紫陽門下。楊紫陽是侯寶林的大弟子,馬季的師兄,年輕時是中廣說唱團的相聲新秀。師傅侯寶林一句話,“你要把新相聲帶到西南去。”楊紫陽就來到鐵二局文工團,一邊修成昆鐵路,一邊給工人說相聲。楊紫陽一生都拿著老藝人的範兒,視師徒為父子,他對王迅說,“我得覺得你能把相聲當一輩子工作,才能收你為徒。”王迅隨楊紫陽學藝三年多,直到1997年3月8日,他才能正式叫一聲“師傅”。

王迅還記得,師傅第一次教他時,讓自己寫的一幅字,“名師出高徒”。王迅照辦,楊紫陽卻說,“你的‘名’字錯了,應該是明白的‘明’。我不是大腕,但是我明白相聲裡的東西,可以給你捅這層窗戶紙。”師傅沒有虛言,他最終幫王迅捅破“侯派相聲”的窗戶紙。侯派相聲的精髓何在?王迅學到的是,“侯寶林的相聲都在塑造人物,逗人笑不是靠俏皮話湊段子,是依人物的喜劇性而來”。楊紫陽原來是學話劇出身,更能發揮“侯派相聲”的優勢,王迅跟著師傅,不知不覺學了許多戲劇表演經驗。“你站在臺上,不是一個相聲演員,而是那個活生生的人物。”如今看來,師傅當年的教誨,無論登舞臺還是上銀幕,都是金玉良言。

至今王迅演過的角色很少超過男二號,可是,一個鏡頭一句臺詞一場戲,他的角色就立在那兒,驚鴻一瞥,也難忘懷。“這就是相聲帶給我的。很多相聲演員拍電影,都是在鏡頭面前說人物,肯定沒戲,你得演人物才行。”王迅把這個頻道一轉,演戲的事就順多了,王迅眼中,從沒有“小角色”。前陣子,王迅演了一個抗日劇《出關》,他還在男四、五號的位置上。劇本給他拿回去,還回來的是厚厚一沓人物小傳,王迅把自己的角色重新寫了一遍,導演挺喜歡這條新劇情線,故事更好看,王迅的角色也出來了,黃渤、高虎主演的電視劇《民兵葛二蛋》熱播。除了葛二蛋和麥子兩個主角,最出彩的就數王迅扮演的偽軍“老張”。原來的劇本里,老張是個挺單薄的人物,基本就是幫著主角串場,完成基本戲劇功能。王迅又開始給老張立傳,前前後後想通,老張整個人就活起來,怎麼演都不偏。人一活,話就多,老張的臺詞基本都是王迅即興發揮,導演挺佩服他,“只要我不喊停,你永遠都能說下去。”

記者問王迅,想來個男主角嗎?他一攤手,“我對男一號沒那麼大的慾望,如果你憋著要上男一號,可能幾年都沒戲演,咱得有做配角的心態啊。”時間長了,王迅給自己總結出一套“男一號理論”:“不單純盯著某部戲的男主角,而是想辦法讓五、六部戲裡的配角成為你自己的‘男一號’。當你的每一部戲都有閃光點,積累到一定程度,觀眾們自然會注意到你,會把之前你演過的角色都串起來。我覺得這樣也挺好。”

王迅故事:做自己的“男一號”

一個好漢,三個幫

“石頭幫”成立至今已幾十年有佘,兄弟們沒有老夫老妻似的“癢”,倒是越來越熱絡。以前,大家都勸王迅來北京發展,“在兄弟們身邊,大家有戲也方便叫你一起上嘛。”幾人當中,劉樺年長一些,確實有大哥的範兒,但凡有他出演的戲,總會想法設法拉上王迅。前幾年,劉樺的家就是王迅在北京的“行宮”,他出門辦事不方便,劉樺就給他弄輛車。“黃渤他們都不用我幫了,就你起步慢點兒,有啥需要的就說。”劉樺這話一摞,王迅心裡挺熱乎。

黃渤這幾年的勢頭挺猛,也是能有機會就拉上兄弟們。徐崢籌拍《人再囧途之泰囧》,徐崢和王寶強的組合不變,鐵三角的另外一角,男三號高博的人選定不下來。黃渤跟徐崢說,“不是我偏心,我覺得我們家(工作室)的王迅就挺合適。”《瘋狂的石頭》時期,王迅和徐崢搭檔最久,徐崢自然放心讓他演,無奈王迅的軍人身份,限制他出國拍戲,最終才是黃渤親自出馬。

談起和黃渤的交情,王迅還有些小遺憾。當年拍《瘋狂的石頭》,王迅第一天進組,被安排在黃渤和嶽小軍的房間。王迅一進屋,就看見黃渤燙著個大卷發在那兒晃悠,“這人怎麼這麼像壞蛋”。王迅覺著跟這些演員不是一路人,轉身就去找製片主任祥子,換到謝曉萌的房間同住。他後來才知道,其實黃渤那時已經做好形象,開始進入狀態。現在提起這事,王迅後悔了。“我哪裡知道黃渤後來成影帝啊,不然我也曾經跟影帝同居過嘛。”

2011年,黃渤確定主演《民兵葛二蛋》,他想順便推一下王迅,最初製片方不太同意,黃渤跟對方拍了胸脯,“我給你們推薦的演員,你們看吧,肯定能把這個角色演好!”王迅順利拿到了老張的角色,事實證明,黃渤這個包票沒白打。也是因為這部電視劇,王迅和黃渤才算真正交上心,尤其是在創作上的探討更多。這幾年,王迅的戲越來越多,很多經紀公司也找上門來想簽約。而王迅也不想繼續單打獨鬥,“沒人幫你談合作、籤合同、做宣傳,想要往下發展確實挺難。”不過,大公司自然要演員籤全約,一切都要聽公司安排,而王迅本身還是軍人,除非退伍否則無法籤這樣的合同。更重要的—點,王迅不想把演藝事業都交到別人手上,他自己也是編劇,對劇本有判斷,不想什麼戲都接。“你別跟他們聊了,就來我這兒,你有的是自由,咱倆還能一起整點項目。”黃渤一句話,幫他解了圍。

2012年,王迅正式加盟黃渤工作室,繼續演戲的同時,也成為工作室的智囊之一。黃渤導演的兩部短片《特殊服務》和《2B青年的不醉人生》,背後都有王迅出謀劃策。“果然是眾人拾柴火焰高”,有了組織之後,王迅也感覺到自己這一年的發展挺快。

王迅故事:做自己的“男一號”

王迅在北京東郊租了套房子,“拍戲老住賓館,住兩天就想跑”,有了落腳地,他覺得才有留下來的願望,王迅下定決心在北京闖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