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底斯堡戰役,工業優勢主導內戰局勢

19世紀工業革命傳到美國

,美國經濟迅速發展,同時美國獲得了西部的大片領土,在西部接連成立新的州。每當新州成立之際,就在該州內發生容許或禁止奴隸制存在的鬥爭。北方資產階級和農民主張在新州內禁止奴隸制度,要求把新州確定為自由州。南方奴隸主則力圖把奴隸制擴大到西部,主張把新州確定為容許奴隸制存在的州,奴隸主利用其在國會及政府中的統治地位,連續取得勝利,激起北方廣大人民的憤慨,於是爆發戰爭。

戰爭爆發時北方實力大大超過南方,北方23個州有2234萬人口,南方7個州只有910萬,而且其中有380多萬是黑奴。北方有發達的工業,年產值15億美元,130萬工人,22000英里的鐵路網和豐富的糧食。而南方工業薄弱,年產值1550萬美元,工人僅11萬,鐵路也只有9000英里。但南方有充分的軍事準備,得益於不久前結束的美墨戰爭,南方軍隊素質較高,指揮官經驗豐富,並得到了英法等國的援助。

葛底斯堡戰役,工業優勢主導內戰局勢

所以戰爭初期南方聯盟軍連戰連捷,南方聯盟軍的羅伯特·李將軍率所部北弗吉尼亞軍團於錢瑟勒斯維爾戰役擊敗聯邦軍的波托馬克軍團後不久,李將軍決定二次北侵。此一行動可打亂聯邦計劃中的夏日選舉,可能幫助被圍於密西西比維克斯堡的守軍脫困,並使聯盟軍就食於邊界之外的北方豐饒農場,以讓飽受戰火蹂躪的弗吉尼亞獲得必要的休養生息。李將軍所部可同時威脅賓夕法尼亞的費城、馬里蘭的巴爾的摩以及華盛頓特區,並鼓動此刻正於北方成長中的和平運動。於是,李將軍的部隊於1863年6月3日開始自弗吉尼亞的弗雷德裡克斯堡北移。1863年7月,李將軍指揮聯盟軍北上進攻賓夕法尼亞州的葛底斯堡,葛底斯堡戰役打響。葛底斯堡戰役徹底改變了南北雙方戰爭的態勢,北方聯邦軍開始扭轉戰局。在這背後工業力量成為了決定戰爭勝利的關鍵所在。

葛底斯堡地處交通要道,羅伯特·李將軍手下一共有七萬人馬,分散在賓夕法尼亞南部的廣大地區,因此需要一個象葛底斯堡這樣的交通要道,便於部隊迅速集結。

葛底斯堡戰役,工業優勢主導內戰局勢

聯邦軍方面,約瑟夫·胡克少將轄下的波托馬克軍團由七個步兵軍、一個騎兵軍及一個炮兵預備隊組成,總兵力超過90000人。胡克少將前因錢瑟勒斯維爾戰役慘敗,又因李將軍第二次北侵時怯戰,被亞林肯總統迅即以喬治·米德取代其職。

波托馬克軍團先南方聯盟軍抵達了葛底斯堡。第一批抵達葛底斯堡的北軍士兵在城外建了一道薄弱防線。1863年7月1號,南軍對北軍防線發動進攻。戰鬥打響後,雙方紛紛派兵增援。經過幾小時的激戰,南軍迫使北軍後撤,在一個叫墓園嶺的地方建立起一道新防線。羅伯特·李將軍決定暫時按兵不動,等待援兵。與此同時,北軍的增援力量也陸續抵達。到第二天日出的時候,羅伯特·李將軍率領的七萬人馬,面對的是九萬人的北方大軍了。

葛底斯堡戰役,工業優勢主導內戰局勢

南軍對北軍防線兩端發動進攻,迫使北軍少許後撤,但是南軍無法守住陣地,北軍不久又反撲回來。7月3號早上,北軍做好了戰鬥準備。從他們所在的位置,可以看到南軍部隊架設火炮,一百三十多門火炮全部指向北軍中段防線。突然之間,南方大炮震耳欲聾,在墓園嶺北軍陣線附近爆炸,到處都是彈片和濃煙,短短几分鐘內,就有數以百計的北軍士兵被炸死炸傷。山上北軍的炮火立即發動反擊。南軍陣地也是屍橫遍野。山腳下,南軍士兵肩並肩一字排開,排成了一條几乎兩公里長的陣線。他們揮舞著戰旗,開始前進,北軍開炮,把南軍陣線打得七零八散,但是南軍還是繼續向山上推進。北軍士兵從藏身的石牆和大樹後面站出來,拼命向南軍陣線射擊,很多人應聲倒下,但是南軍還是繼續前進。少數南軍士兵衝上山來,但是因為人數太少,無法奪取陣地,紛紛被北軍打死。頃刻之間,南軍開始往山下撤退,很多人舉手投降。開始參加進攻的一萬五千人,最後回來的只有一半人。

葛底斯堡戰役結束了,北方聯邦軍取得了勝利。究其原因是北方的工業設備使得北方聯邦軍佔據優勢。當時最先進的武器夏普斯卡賓槍90000支是在北方工廠生產的,這種槍每分鐘能發射13發子彈,其射速比南方聯盟軍使用的毛瑟槍快4倍,同時配備一種殺傷力很強的子彈,米涅彈。北方的工廠為北方聯邦軍提供了4億發米涅彈。現代先進的通訊設施將指揮部與前線連在一起,更所的工廠生產出更多精良的武器,密集的鐵路網,可以迅速將部門、武器和補給品運送至前線,僅一天的時間北方就可以用火車將15000噸補給品運到了葛底斯堡。

葛底斯堡一戰,南軍共有兩萬人傷亡,或是下落不明。北軍損失也有兩萬三千人。

葛底斯堡戰役,工業優勢主導內戰局勢

1863年11月,林肯前往葛底斯堡,參加葛底斯堡陣亡將士墓地的落成,發表了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講》演講。1865年初,奴隸紛紛逃亡,種植場經濟瀕於瓦解。同時,南方內部也出現反對派,許多小農加入“聯邦派”從事反戰活動。南方逃兵與日俱增。糧食及日用品匱乏。1865年4月9日,李的部隊陷入北方軍隊的重圍之中,被迫向格蘭特請降,南北戰爭結束,美國恢復統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