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東方藝術明珠

莫高窟——東方藝術明珠

走進莫高窟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營建時間最長、內容最豐富、保存最完整的佛教石窟寺廟遺址之一,被譽為“沙漠中的美術館”和“牆壁上的博物館”,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它是中國現存最大的石窟,素有“東方藝術明珠”之稱的莫高窟,經歷了漢風唐雨之後,依然能給人帶來強烈的心靈震撼。

莫高窟——東方藝術明珠

1961年,莫高窟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早在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高僧樂僔就在此創建了第一個石窟。其後,歷代高僧大德、官宦世族及信徒僧眾爭相效仿,開窟造像綿延不絕。

莫高窟——東方藝術明珠

歷經十六國時期的北涼,南北朝時期的北魏、西魏和北周,以及唐、宋、西夏和元十個朝代近千年的營建,形成了規模宏大的石窟群。

莫高窟——東方藝術明珠

如今,在南北走向近1700米長、40餘米高的崖壁上,存有洞窟735個,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2400餘尊,唐宋木構窟簷5座。這些文物遺存,不僅反映了中國在4~14世紀繪畫雕塑藝術發展的歷史,而且在不同程度上提供了中國、尤其是河西及敦煌地區古代有關宗教信仰、思想觀念、政治鬥爭、民族關係、中外往來、社會生活、民情風俗、生產技術、建築服飾、刀兵甲冑、典章文物等發展演變的形象資料,具有極其珍貴的歷史、藝術和科技價值。

莫高窟——東方藝術明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