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寬併購重組需要把有毒的高溢價資產阻擋門外

併購重組是資本市場永恆的主題,可是因為監管不到位、處罰不到位造成併購重組一團亂象,嚴重損害上市公司利益,也嚴重損害廣大二級市場投資者利益,在放鬆併購重組的同時,也需要加大併購重組的監管,保證社會財富不是被資本權貴利用虛假手段掠奪,實現社會財富的不合理轉移。

併購重組最大問題就是利用不合理的評估手段,由於監管處罰機制的不完善,各類股東信口開河胡亂拔高承諾,大幅度推高資產估值,資產增值幾倍、十幾倍上百倍都是存在的,結果是業績不達標層出不窮,承諾不履行更是屢見不鮮,併購的所謂高成長優質資產很快成為有毒資產,商譽減值緊跟而來,上市公司不僅沒有享受到高溢價併購資產帶來的豐碩成果,反而成為巨大的拖累,把上市公司拖進虧損的深淵而不能自拔。

去年下半年開始,商譽減值就成為上市公司業績突然鉅虧的黑天鵝,成為股價下跌的巨大犀牛,商譽減值從何而來,就是高溢價併購下併購資產無法完成業績承諾,截止18年年底,商譽市值高達1.5萬億元左右,2018年上市公司計提商譽減值數量達到871家,減值總額高達1,659億元。而17年商譽減值上市公司數量為483家,減值總額為363億元,18年的減值數額相較17年擴大到4倍有餘。

即使勉強完成業績承諾,也為公司未來發展埋下巨大隱患,畢竟三年業績承諾可以利用財務調節來完成,三年以後沒有承諾的壓力下,很多併購資產就見不得陽光了,露出了原型,業績大降比比皆是,成為上市公司經營每況愈下的主因之一,併購重組做大做強上市公司成為了泡影。

大股東高管是上市公司經營情況的知情者,在問題暴露以前,很多大股東高管利用信息不對稱,股價位於高位之際,通過減持和股權質押提前開溜,鎖定了利益,接著就是玩失蹤,溜之大吉,把一地雞毛留給上市公司。

這樣的公司可以舉出一大串來,最典型的就是保千里,證監會公佈了對保千里的調查結果,在借殼上市時,莊敏及其一致行動人陳海昌等,向評估機構銀信評估提供了四份虛假協議及含有虛假附件的五份協議,把賬面價值僅2.57億的保千里,估值提升到28.83億,增值率高達十倍有餘。借殼上市以後,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莊敏98.3%的股權被質押,抵押融資等於是已經提前鎖定了現金,最終保千里面臨終止上市的尷尬,投資者虧得血本無歸。

說起資本市場的併購重組產業鏈亂象,不少投資者是一肚子的辛酸,證監會逐漸放寬併購重組審核,但強調對併購重組要進行全鏈條監管,監管並不侷限在行政審批中,而是全過程監管。全鏈條監管如何監管就成為關鍵。一個是持續從嚴監管併購重組“三高”問題,這是從源頭管理,也就是從源頭遏制三高資產進入資本市場,今年以來一些高溢價併購資產就被堵在資本市場大門之外,這是好事,也是治本之法。但在放松管制下,依靠審核堵漏可能不是問題的全部,還有依靠事後監管,那就是重罰市場失信者,《重組辦法》第五十九條增加一款,明確重大資產重組的交易對方作出業績補償承諾的,應當嚴格履行補償義務。超期未履行或違反業績補償承諾的,可以對其採取相應監管措施,從監管談話直至認定為不適當人選。這種監管措施太過疲軟無力,不具有震懾性,有點撓癢癢的感覺,對於不履行承諾者應該規定不能減持股份,也不能抵押融資,要把大股東的利益和上市公司的利益鎖定在一起。

現在問題在於高溢價資產承諾期很短,只有三年,三年以內,上市公司可以通過財務騰挪完成承諾,三年以後併購資產就是虧大錢,股東也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風險就留給了上市公司,因此需要進一步延長承諾期,對於溢價水平超過3倍的併購資產,業績承諾期需要延長到5年以上,併購資產增值率達到5倍以上,承諾期可以延長到10年以上。

為了防止股東通過股權質押提前減持,應該規定承諾期內,不得將股權進行抵押融資。

併購重組亂象頗多,在於監管不到位,處罰偏輕,不足以讓市場主體有敬畏市場、敬畏法律、敬畏投資者的心,加強監管已經勢在必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