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匈帝國,曾經的歐洲強國,為何存在很短時間就消亡了?

1792年7月14日,巴黎人攻佔巴士底監獄三週年整,德意志各邦諸侯們聚集在法蘭克福,完全沒有了往日的歡聲笑語,緊緊圍繞在即將加冕為皇帝的弗朗茨二世身邊。

奧匈帝國,曾經的歐洲強國,為何存在很短時間就消亡了?

隨著利奧波德的突然離世,弗朗茨二世扛起了大梁,他將帶著神聖羅馬帝國面對歐洲最強大的敵人:發生革命的法蘭西。弗朗茨二世對戰爭的未來並沒有做出判斷,但德意志諸侯們深知,加冕儀式意味著對法宣戰的開幕曲。但是沒有人能夠想象這場戰爭將持續整整四分之一個世紀。歐洲古老的巨人:神聖羅馬帝國將和新生而又強大並散發著啟蒙光彩的法蘭西共和國一決高下。

奧匈帝國,曾經的歐洲強國,為何存在很短時間就消亡了?

13年後,拿破崙以征服者的身份來到維也納,他宣佈解散神聖羅馬帝國,並建立以法國為中心的"萊茵邦聯"。存續一千年的神聖羅馬帝國壽終正寢。

在一百年後的1918年,人們是如何看待奧匈帝國的滅亡的呢?可以說,就像是1806年,人們看待神聖羅馬帝國滅亡一樣:一個龐大而腐朽的,象徵舊秩序政權轟然倒塌,組成帝國的各個國家爭先的獨立出來,新事物代替了舊事物——普通民眾和知識分子們會這麼評價。但對於哈布斯堡皇室來說,其中的意義會大不相同。

奧匈帝國,曾經的歐洲強國,為何存在很短時間就消亡了?

拿破崙戰爭後,奧地利作為戰勝國之一,在維也納會議上確立了新秩序,這隻失去華麗冠冕的雙頭鷹向巴爾幹方向擴張。巴爾幹是民族和宗教的大雜燴,從民族大遷徙時代,眾多的民族混雜就讓拜占庭帝國頭痛不已,隨著奧斯曼帝國的入主,這片土地的民族和宗教更加混亂不堪。為未來的混亂埋下了種子。奧地利在巴爾幹的擴張必將和奧斯曼土耳其以及俄國的利益相互衝突,三國的關係已達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各個民族的人民,也等待著一個契機能夠獲得獨立。

奧匈帝國,曾經的歐洲強國,為何存在很短時間就消亡了?

即使拿破崙已經埋葬在了榮軍院,但他帶來的思想也會繼續摧毀歐洲的舊秩序,完成他生前未完成的。大革命產生了民族主義思想,而這一思想在19世紀迅速蔓延,首當其中的便是德意志,德意志邦國的諸侯們會懷想起在萊茵邦聯,以及一個只有德意志人民的國家。德意志要求統一的呼聲日益增加,詩人,音樂家和文學家們也在用各自的方式表達著對這一運動的訴求。當時有能力統一德意志的只有兩位:奧地利和普魯士。和普魯士不同,奧地利有著大量的非德意志領土,德意志統一運動者們想看到一個"只有德意志人的國家",如果奧地利要成立德意志,那麼奧地利需拋棄其剩餘領土或讓另一位家族成員繼承。奧地利拒絕拋棄其非德意志領土,普魯士挑起了統一德意志的任務。同樣,針對德意志事務普奧之間的態度也不同,與普魯士直接軍事幹涉的軍國主義理念不同,奧地利意圖建立聯盟等外交關係來干涉德意志邦國,並謀得好處。

奧匈帝國,曾經的歐洲強國,為何存在很短時間就消亡了?

油畫《克尼格雷茨戰役》

德意志統一勢在必行,普奧戰爭中,奧地利輸的一敗塗地,並被踢出了德意志。1866年8月,美因河以北的21個邦和三個自由市成立了北德意志聯邦,而接下來的普法戰爭等一系列行動,讓符騰堡,巴伐利亞等南德邦國加入了德意志。德意志於1871年在凡爾賽宮成立了。

民族主義和進步思想的浪潮席捲了東歐,奧地利帝國境下的各個民族暗內湧動,當1848革命浪潮席捲歐洲大陸時,維也納,波西米亞,匈牙利,意大利先後爆發革命,儘管一系列動亂逐漸安定下去,哈布斯堡王朝"展現了哈布斯堡王朝式的寬容",弗朗茨·卡爾宣佈退位。但是哈布斯堡王朝開始思考這場反專制動亂後未來的道路。

奧匈帝國,曾經的歐洲強國,為何存在很短時間就消亡了?

於是奧地利向國內的第二大民族匈牙利妥協,奧匈雙元帝國於1867年成立,弗朗茨作為"日耳曼人和匈牙利人的皇帝"登上歷史舞臺。奧匈帝國擁有了兩個議會,奧地利議會和匈牙利議會。向匈牙利人妥協解決了主要兩大民族的問題,但是國內的少數民族,羅馬尼亞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波蘭人,還有民族眾多的南斯拉夫人的民族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同樣,奧匈帝國內部並沒有主體民族,只是兩個主要民族構成了這個帝國。

奧匈帝國,曾經的歐洲強國,為何存在很短時間就消亡了?

接下來奧匈帝國在巴爾幹的一系列擴張構成了奧匈帝國內部民族危機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幕。1875年,要求宗教獨立的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地區,要求民族獨立的保加利亞地區,發生了對奧斯曼帝國的起義,接下來的巴爾幹又爆發了一系列的戰爭和動亂,隨著俄土戰爭的再一次爆發(第十次俄土戰爭)和兩次三皇協定的簽署,俄,土,奧三國在巴爾幹利益上相互衝突,奧匈帝國日後吞併了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巴爾幹各個民族相續要求獨立。

在這個時代,幾乎每一個巴爾幹民族都有著一顆"回覆光榮歷史"的心,希臘懷著"光榮夢想",想要光復拜占庭時期的偉大疆域,首要目的便是奪回"世界渴望之城"居士坦丁堡,即伊斯坦布爾。"光榮夢想"的第一步指向了愛琴海的一系列島嶼和愛奧尼亞的領土。保加利亞國內宣傳"大保加利亞",一個在巴爾幹地區宏大的霸權國家,塞爾維亞,羅馬尼亞,甚至阿爾巴尼亞都懷著如此宏大的夢想,都想成為巴爾幹的霸主。

奧匈帝國,曾經的歐洲強國,為何存在很短時間就消亡了?

第二次巴爾幹戰爭

意大利在統一運動之後,國內熱情高漲的吹鼓"奪回意大利人的領土",指向了奧匈帝國佔領的南蒂羅爾。奧匈帝國周邊的一系列國家都懷著民族主義野心的夢想,一定會導致戰爭的爆發。

1912年,巴爾幹戰爭爆發了,新獲獨立的國家們對奧斯曼帝國發起了進攻,意在實現各自的"偉大夢想",保加利亞軍破色雷斯,拔阿德里安堡,拿下加里波利,劍指君士坦丁堡。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以"巴爾幹同盟"的勝利結束。但領土分配不均導致了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的爆發,各國從保加利亞手中拿到了各自的份額。巴爾幹戰爭和其彰顯的民族問題式歐洲大陸戰爭風雲的前奏曲。奧匈帝國內部和巴爾幹的民族問題幾乎達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奧匈帝國,曾經的歐洲強國,為何存在很短時間就消亡了?

薩拉熱窩事件

1914年,心懷改革的哈布斯堡皇儲斐迪南大公在薩拉熱窩遇刺,整個歐洲陷入了戰爭之中。此時的奧匈帝國又是怎樣的?維也納是中東歐的中心,文學,藝術乃至學術發展煥然一新。繼承維也納古典樂派: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腳步,舒伯特將音樂形式推向了新的高度;弗洛伊德為心理學界帶來了"無意識"概念,一系列文學,哲學和心理學概念隨之而出;被後世稱為"奧地利學派"的新興學術觀點在改變著世界;未來的大哲學家維特根斯坦徵兵入伍,他在後世將成就語系分析哲學,並徹底改變現代哲學。

奧匈帝國,曾經的歐洲強國,為何存在很短時間就消亡了?

維也納,是一座"輝煌之城",街道上已經完全普及了路燈,有產階級在日間舉辦著沙龍或聚會,或去聽一場新作的交響樂或歌劇,討論著藝術形式和學術的發展,大學生們在咖啡館大肆討論著歐洲前程,美泉宮的燈火和宴會不曾停歇。工廠噴出的蒸汽象徵著帝國工業排行第四的地位,商品從工廠中孜孜不倦的生產出來。

奧匈帝國,曾經的歐洲強國,為何存在很短時間就消亡了?

但奧匈帝國的軍隊又是另一番情景,1900年巴黎的萬國博覽會上,奧地利軍隊贏得了一項大獎,但不是因為他們有最好的火炮和步槍,而是他們有最別緻的軍服。奧匈帝國還在沿用從拿破崙時代流傳下來的"團"制度,軍隊被分為奧地利團和匈牙利團,也擁有著眾多的各個民族團,軍官由傳統的德意志貴族組成。

奧匈帝國,曾經的歐洲強國,為何存在很短時間就消亡了?

但是隨著大規模動員和大量士兵湧入軍隊,最可怕的事情發生了,大量少數民族士兵因為語言問題無法指揮,傳統的德意志貴族數量趕不上動員士兵的數量,大量軍隊官職由少數民族軍官擔任,而這些軍官可能因為民族問題而出現譁變或者消極戰鬥。帝國對塞爾維亞的戰鬥本來被認為是"輕而易舉",但卻遭到難以置信的慘敗,在東線戰場上的加利西亞戰役更是一敗塗地,在意大利戰線上也未得到任何好處。在戰爭中後期,部分正規軍的戰績甚至不如一些地方放軍隊。

奧匈帝國,曾經的歐洲強國,為何存在很短時間就消亡了?

1915年的奧匈帝國士兵

一戰結束前,奧匈帝國希望向協約國單獨議和,但慘遭拒絕,協約國已經決定在戰後肢解奧匈帝國。1918年戰爭結束時,奧地利絕望的宣佈民族自決,捷克,匈牙利相繼成立,南斯拉夫緊隨其後,各個民族都找到了自己的"出路",哈布斯堡王朝遭到廢除。各個民族的疆域和領土並未遭到合理決斷,為法西斯主義的出現埋下了種子。

奧匈帝國,曾經的歐洲強國,為何存在很短時間就消亡了?

縱觀整部歷史,從神聖羅馬帝國解散到一戰後的奧匈帝國,民族主義從大革命的新興到改變了整個歐洲的命運,奧匈帝國的歷史也是一部代表著舊制度與民族主義抗爭的歷史,隨著奧匈帝國的滅亡,新時代吹響了它的號角,皇帝和舊制度被掃入了歷史。而新時代的挑戰又相續而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